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用生命踐行強邊使命的模范邊防連長>>評論分析

致敬,近40年來犧牲在額爾古納河的9位邊防軍人

2016年04月25日14:31 |
小字號

額爾古納河,天上飄來的藍色哈達,一頭連著牧人的氈房,一頭連著母親的心臟。額爾古納河,遠古飄來的銀色哈達,一頭系著歷史的記憶,一頭系著今日的忠誠。這條河流流經蒙古族的發源地——室韋,傳說蒙古民族的名稱就起源於這裡的一個古老部落——蒙兀室韋。奔流不息的額爾古納河見証了昨天成吉思汗馳騁草原的風採,它也目睹了今天邊防軍人餐風飲雪、甘洒熱血的犧牲奉獻。

夜宿伊木河,與官兵攀談,新中國究竟有多少邊防軍人犧牲在這條界河中,已無從查閱。但在口口相傳的訴說中,在有跡可循的軍史記載中,記者得知,40多年來,有9位軍人的生命與這條古老的河流緊緊相連:蘇盛軾、鐵鋼、麥大舒、阿爾斯楞、石國祥、李長庚、駱超強、杜宏,和一名難以知曉名字的司機。

這些名字,有的成為遙遠的記憶。某邊防團政治處主任喬煥文回憶,剛到團裡時他就聽說,曾有一位軍分區副司令員的汽車在闖冰道時掉進了冰窟窿,車上4人全部遇難。后來他遍尋資料,終於在《呼倫貝爾軍事志》中找到了這段歷史:1973年3月11日,呼倫貝爾軍分區副司令員蘇盛軾乘坐1台吉普車到連隊檢查工作后,由圈河去滿洲裡途中,行至饅頭山下冰道時,冰面塌陷落入河中,他與同車人員某連連長鐵鋼、警衛員麥大舒、司機等4人淹亡。

這些名字,有的成為傳唱的歌謠。“要說飛快的駿馬呦/數我們草原的馬群/要說勤勞的小伙子/數那放馬的阿爾斯楞。他那馴馬的本領啊/贏得了人們的贊賞/他那深情的眼睛/印在了我的心……” 這首在草原上膾炙人口的《阿爾斯楞的眼睛》,原型就是內蒙古軍區邊防某團二連蒙古族戰士阿爾斯楞。1982年6月12日,他為救連隊落水的巡邏軍馬,掉進額爾古納河中,獻出了年僅20歲的寶貴生命。

這些名字,有的隻留下寥寥數語。1988年8月,內蒙古軍區邊防巡邏艇大隊二中隊戰士石國祥,為營救落水戰友光榮犧牲,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追記二等功。

這些名字,有的定格在感天動地的瞬間。1995年2月27日,北疆的氣溫下降到-35℃,額爾古納河河面上冰封雪蓋,寒氣襲人。在這冷暖交替的季節,平靜的冰面之下,明溝暗溝密布,涌動著暖泉和急流,時刻都可能出現險情。但邊防巡邏艇大隊二中隊中隊長李長庚,還是堅持帶車為連隊戰友運送給養物資和遠方家書。

致敬,近40年來犧牲在額爾古納河的9位邊防軍人

下午4時,他們駕車在冰道上艱難行進時遇到了阻礙,於是准備繞道而行。突然,“咔嚓”一聲炸響,冰面塌陷,車輛像無助的羽毛,霎時掉入了冰窟,河水瞬間涌進了車廂。生命危急關頭,李長庚沒有考慮自己逃生,而是對著嚇傻的司機大喊一聲“搖下玻璃,快跑!”司機在喊聲中如夢初醒,迅速搖下車窗順著窗口爬去。生命的危急關頭,李長庚用力把司機推出窗外,司機呂學鋒得救了,而35歲的李長庚卻隨同卡車一起沉入了6米多深的河底。李長庚被打撈上來時,他已成為一座軍綠色的冰雕。戰友們把他的骨灰撒入他守衛16載的額爾古納河,內蒙古軍區批准他為革命烈士,並追記一等功。

這些名字,有的已為人們所熟知。2011年6月23日,某邊防團戰士駱超強在額爾古納河附近牧馬時,發現一名漁民落水呼救,他毫不猶豫地躍入河中,奮力將漁民托舉上岸,卻因體力不支被河水卷走,獻出了年青的生命。聞訊趕來的連長王哲帶領排長王佳磊等5人迅速展開搜救。當日7時59分,他們終於找到了駱超強的遺體。戰友們說,當時駱超強雙腿微屈著,雙臂張開,雙手向上,保持著救人時的托舉狀……2011年6月27日,駱超強被內蒙古軍區批准為革命烈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追記個人一等功。同年10月,被北京軍區評選為“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新聞人物。

(2016-03-01 來源:中國陸軍網 作者:武元晉)

(責編:黃子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