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基層軍醫"大病看不了,小病看不好" 出路何在?

2016年05月10日13:51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大山深處,一張保單破解“看病難”

  新聞背景

  2015年8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關於推進商業保險服務軍隊建設的指導意見》,從國家層面對商業保險服務軍隊建設作出制度安排,對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逐步構建以社會保險為基礎、以商業保險為補充的多層次軍人保險保障體系,充分利用商業保險保障資源滿足軍隊單位和軍隊人員及其家庭成員多樣化保險需求。

  2015年,按照軍民深度融合的思路,火箭軍與中國人民保險集團簽署《遠離軍隊醫療機構部隊商業醫療保險項目合作協議》,探索成系統推進醫療保障社會化改革之路,將所屬部隊小散遠單位數萬名官兵醫療保障納入商業保險范疇,實現了“官兵就近看病,保險公司買單”的保障新模式。經過近一年的運行實踐,這項改革成效如何?記者走進火箭軍部隊,進行調查採訪。

  實地探訪

  小散遠單位官兵就醫難題亟須解決

  ●從駐地環境看,地處偏遠醫療力量薄弱

  ●從基礎條件看,設施缺少藥品不全

  近年來,隨著軍隊醫療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官兵看病就醫越來越方便。但火箭軍部隊大多駐地偏僻、交通不便,基層官兵看病就醫難問題較為突出。

  某旅技術營駐守深山。一天凌晨,下士程誠突感肚子疼痛難忍,被戰友送往營部衛生室。由於衛生室缺少醫療檢測設備,不得不連夜轉往駐地醫院。經診斷,程誠患的是急性闌尾炎,幸虧送診及時未出現穿孔。

  某基地所屬陣管、通信等基層分隊駐扎在大山深處,距離機關和縣城遠,官兵去趟旅團衛生隊至少要數個小時,到基地體系醫院就診時間則更長。以往官兵有個病痛,不得不就近選擇到條件相對較好的鄉鎮衛生院就診。

  某旅陣管營炊事班班長申彪在切菜時,不小心切到手指,血流不止,到營衛生室處理。幾天后,傷口開始化膿衛生室無法處理,他隻得到地方醫院治療。

  該旅衛生科孫科長介紹說,不少基層分隊駐地高度分散,在每個點位都設置“小醫院”不現實。為用好有限的衛生標准經費,小散遠單位平時隻能備些創可貼、感冒沖劑等基本藥品,滿足官兵最基本的醫療需求。

  缺設備無法診治,缺藥品難以開方,導致小散遠單位衛生人員治療經驗缺乏,這也是基層“看病難”的又一客觀因素。某旅衛生隊軍醫朱杰是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由於衛生隊缺少相關醫療設施,畢業5年多來臨床實踐機會有限,臨床手術根本就不敢碰。“大病看不了,小病看不好”,是基層軍醫面臨的現實難題。

  改革舉措

  借助改革尋求破解“看病難”良方

  ●引入商業保險,拓寬部隊就醫渠道

  ●優化看病手續,方便官兵就近就醫

  火箭軍基層單位部署高度分散,讓我軍在成建制營區有效運行的“按級后送、分類保障”衛生保障模式難以有效發揮作用。

  出路在哪裡?火箭軍黨委機關經過調研論証,借助國家推進商業保險服務軍營的政策“東風”,決定引入商業保險破解小散遠單位看病難題。

  2015年,火箭軍與中國人民保險集團簽訂合作協議,使所屬部隊小散遠單位數萬名官兵醫療保障納入商業保險范疇,官兵可就近到地方醫院看病,由保險公司按照協議“買單”。

  “利用商業保險這個‘杠杆’,借助市場服務戰場,我們成系統推進醫療保障社會化改革邁出了新步伐。”火箭軍后勤部衛生局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中國人民保險集團為火箭軍官兵設計了“專屬保險產品”,對保障范圍、賠付標准、理賠程序等進行了調整優化,確保操作便捷、理賠高效。記者在某基地了解到,符合條件的36個小散遠單位官兵和家屬,已全部納入改革范圍。

  說起商業醫療保險的好處,某旅后勤部部長王鋒奇一連說了好幾個“新變化”:門診治療全額報,改變了以往僅享受免挂號費和減免20%檢查費、藥品費的社會化定點醫療保障模式﹔小散遠單位官兵急診住院可就近到地方醫療機構,期間合理醫療費用100%核銷,同時享受每天50元的住院津貼,不用再輾轉后送體系醫院﹔以往官兵發生意外傷害或患有重大疾病,僅能享受軍隊大病醫療補助經費,參保后一次性最高理賠金額大大提高,有效解決了患大病官兵后顧之憂﹔參保官兵每人每年可就近到駐地公立鄉鎮級以上醫院進行健康體檢,解決了因遠離上級醫療機構而健康體檢落實不到位的問題。

  小病及時治,大病有保障。保險合同簽訂后,軍地雙方積極溝通、協力推進,形成了“定點門診、應急住院、健康體檢、全額理賠”的保障模式。官兵普遍感到,就醫項目更加齊全、賠付額度明顯提升、理賠方式方便高效,服務保障水平有了較大改善。

  前不久,某旅技術營戰士張留祥突發眩暈摔倒,導致頸椎受傷。在就近送到地方醫院救治的同時,考慮到他傷情較為嚴重、后續治療周期較長,部隊及時協調保險公司按照住院醫療保險和單次住院津貼最高限額予以賠付,並提前支付保險金,較好地保障了他的后續治療。

  改革展望

  深化改革讓保險服務惠及更多官兵

  ●加強運行監管,消除服務“腸梗阻”

  ●拓展服務領域,暢通軍地協作渠道

  記者在火箭軍基層部隊採訪時了解到,由於參保單位均為地處大山深處、交通不便的分隊,官兵外出請假就醫時間僅有幾個小時,而部分二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沒有開辟軍人優先窗口,官兵好不容易挂上號,銷假時間差不多也到了。

  對此,官兵呼吁要加強運行監管,保險公司簽訂協議后不能“一簽了之”,還要協調醫院出台更多“暖心服務”,比如可通過設立軍人優先窗口、醫生上門服務等,讓官兵就醫更加便捷。

  由於商業醫保是逐人定保,保障對象變更慢、時間周期長,當小散遠單位人員調動后,難以及時變更保險合同,容易出現官兵無法運用醫保就醫的情況。對此官兵建議,商業醫療保險產品應針對軍人職業特點更加靈活設計,加強參保官兵變更保險關系的時效性。

  隨著實戰化訓練深入推進,有的導彈發射分隊從建制營區拉到深山陣地駐訓,一駐就是大半年,此間官兵生病也面臨小散遠單位官兵一樣的后送難題。能否將他們也納入商業保險保障范圍?官兵期待能開發出專屬短期的“駐訓醫療商業險”,讓改革舉措惠及更多人。

  針對改革運行中出現的問題,火箭軍后勤部會同保險公司展開多次調研,結合各單位實際配套完善機制,打通服務基層部隊的“最后一公裡”。

  他們與提供保障的地方醫院建立醫療合作機制,就近就便選擇醫療條件相對完備的鄉鎮衛生院、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建立合作關系,協商設立單位醫療卡、計價挂賬、開辟就診綠色通道等多種方式,為官兵及時就醫提供便利﹔與保險公司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各小散遠單位聯系人與駐地保險公司理賠人員建立常態聯絡機制,確保商業醫療保險工作穩步運行。(蔡瑞金 吳天喜)

(責編:王壹(實習生)、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