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軍狙擊手教官是如何煉成的

賀源近影。張 力攝
人物小傳:賀源,苗族,2005年9月入伍,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第41集團軍某旅教導隊隊長。多次參加重大演訓活動表現突出,先后被表彰為“全軍特等射手”“愛軍精武標兵”“學習成才先進個人”“優秀教練員”,榮立二等功1次。
4月中旬的一天,第41集團軍某旅訓練場上,准備參加國際比賽的集訓隊隊員們瞪大眼睛,觀看擔任集訓隊教練員的旅教導隊隊長賀源作射擊示范。
賀源使用的是普通步槍,目標是450米外的半身靶。看到賀源採取臥姿無依托據槍,不借助任何輔助瞄准裝置進行射擊,許多集訓隊員不由為他捏了把汗。
隨著“砰砰”槍響,5發子彈全部命中目標!訓練場上一片歡呼。
示范射擊結束后,賀源向大家詳細講解怎樣運用“腹式呼吸法”減少胸腔起伏、如何快速判定風向風力和修正風偏、怎樣把握手臂肌肉鬆緊等射擊技巧……
“我們是塔山英雄部隊傳人,戰場上沒有完不成的任務!”賀源的心中,始終牢記習主席的囑托。
2013年3月11日上午,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后,習主席親切接見部分來自基層一線的軍隊人大代表,詳細詢問賀源的訓練情況,對他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
交談中,習主席了解到賀源所在部隊是塔山阻擊戰的英雄部隊,高興地說:“塔山阻擊戰很有名氣,一些外國軍校還把它當作經典戰例來研究。希望你們發揚優良傳統,強化戰斗精神,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3年多來,賀源將三軍統帥的殷切囑托化作工作動力,帶領官兵傳承“顧全大局、嚴守紀律、勇於犧牲、敢打必勝”的塔山精神,在強軍征程上不斷攻堅克難、奮勇前行。
2013年5月,全軍組織狙擊手集訓,上級點名讓賀源擔任教練員。為給100多名從全軍各部隊選拔的狙擊手做好示范,賀源先給自己訓練加碼。他練就了在槍管上豎疊5枚彈殼,連續據槍瞄准23分鐘彈殼不掉的過硬本領。
“隻有不怕吃苦,才能練就真功。”賀源的過硬素質讓隊員們心服口服,大家認真學習他的訓練方法,據槍穩定性有了很大提高。
對射手來說,風是大敵。為提高射擊精度,賀源一到有風天就泡在訓練場上測風速、試驗參數,逐漸摸索出“風向風力快速判定法”“風偏修正量計算公式”,讓概略標准數值化、操作方法簡潔化。最終,他帶的隊員在全軍狙擊手比武中,60%以上成績達到優秀。
2013年12月,旅裡換裝改編后,部隊作戰任務、作戰樣式、作戰環境都發生了較大變化。面對全新的挑戰,賀源以塔山先輩那股子拼勁,一頭扎進新裝備和信息化知識學習課堂,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熟練掌握了某型步戰車火控系統操作,並在旅教學法集訓中擔負示范任務,實現從步兵專業到機步專業的轉變。
2014年盛夏,在“跨越-2014·朱日和B”對抗演習決戰時刻,時任連長的賀源受命帶領官兵開辟從山腳到山頭的通道。“敵”軍設置的鐵絲網、三角錐、防步坦混合雷場密密麻麻,而預定支援的工兵分隊卻由於戰況復雜,未能及時到位。
沖,就得在“敵”強大火力網下手工逐點排雷,每推進一步都可能要付出巨大“犧牲”﹔退,雖能保全人員裝備,但也意味著連隊和后續分隊將受阻於此。
“塔山人的字典裡,沒有‘退’字!作為塔山精神傳人,我們哪怕犧牲自己,也要堅決完成任務!”賀源作的簡短戰斗動員,讓全連官兵熱血沸騰。
隨后,賀源第一個沖上前,帶領官兵以煙幕和火力為掩護,頂著“敵”強大火力逐個排雷,一點點向前挪。最終,全連以“傷亡”過半的巨大代價,為進攻部隊打通了一條400米長的雷場通道!
演習結束,賀源把自己關進學習室認真反思研究。實戰化訓練中暴露出的問題,讓他有了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連續奮戰幾個通宵后,他撰寫出一份《基層部隊實戰化訓練需關注的問題及建議》,為部隊提高實戰化訓練質效找准了問題靶標。
2015年3月,賀源從連長升任旅教導隊隊長。面對新崗位和部隊改編換裝后骨干培訓的諸多新要求,賀源又一頭扎進訓練場嘗試探索創新。如今,他帶的“徒弟”有200多人已是旅裡的骨干,成為激勵官兵精武強能的“酵母”。
改革強軍大幕拉開后,賀源堅定地告訴官兵:“聽從指揮、令行禁止,是塔山阻擊戰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証。不管什麼時候,咱們塔山精神傳人都要牢記習主席的囑托,用實際行動續寫英雄部隊新篇章!”
(《解放軍報》2016年05月29日 01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