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火眼金睛”怎麼練成?雷達兵冒-50℃嚴寒搶修設備

2016年06月15日08:28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初夏時節,神州北極。空軍漠河雷達站駐地一片鬆林簇擁的七棵古鬆前,該站主官交接儀式鄭重舉行。新任指導員程龍在全站官兵見証下庄嚴宣誓:“繼承發揚‘七棵鬆精神’,牢記‘最北最寒最堅定,練嚴練實練金睛’的站魂,與戰友一起再創佳績、再立新功!”

“這七棵古鬆是漠河雷達站的精神象征。”雷達站所在某旅政委唐湘輝介紹說,1987年大興安嶺火災,全站官兵堅守雷達陣地,勇斗大火20個晝夜。陣地附近的鬆林燒得僅剩下七棵古鬆,但雷達天線卻一直旋轉。為使烈火熔鑄出的“敢於勝利、不怕犧牲”的“七棵鬆精神”發揚光大,雷達站黨支部經常組織官兵來到這片鬆林,講站史、憶傳統,用前人事跡激勵官兵珍惜榮譽、獻身使命。

記者注意到,簇擁著七棵古鬆的這片年輕的鬆林裡,有上百棵樹上綴有刻著官兵名字的牌子:鄧洪林、李佐鵬、秦艷軍……每個名字代表著一項榮譽——凡是榮獲師以上單位表彰的官兵,雷達站都要在這裡為他們舉行儀式,認領“榮譽樹”。官兵告訴記者,新兵下連第一課,就是來到這片鬆林,了解“七棵鬆傳奇”﹔每當老兵復退,都要舉行向七棵古鬆告別儀式。多年來,雷達站定期請官兵登上講台,講述親歷、親聞的身邊故事以及對“七棵鬆精神”的理解,在大家心頭深深刻下“七棵鬆”的印跡。

多年來,雷達站官兵積極踐行“七棵鬆精神”,在冰雪邊關編織了一張牢不可破的天網。雷達驅動電機出現故障,技師李佐鵬冒著-50℃的嚴寒在外搶修一個多小時,使裝備恢復正常運轉。官兵參加機動演習,在雷達自動錄取設備失靈的情況下,迅速轉為人工處理,以平時練就的火眼金睛確保空情不斷線。

正是靠“七棵鬆精神”的傳承創新,漠河雷達站連續28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榮立集體一等功2次、二等功4次,站黨支部被中組部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李建文 田旭輝)

(責編:邱越、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