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空軍某指揮所老戰士報告團>>小故事集

意志頑強斗雪山

2016年06月27日09:29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小字號

蒼茫雪山,算是長征中最艱險的路途之一。就算是現在,擁有了向導、擁有了先進的登山設備,對於很多人來說,那橫亙在眼前的龐然大物仍舊是對生理、心理的極限挑戰。

但是70多年前,卻有一群軍人,帶著少量的糧食、穿著單薄的衣物,在沒有向導、沒有裝備、沒有補給、沒有經驗的情況下,靠著頑強的革命意志征服了雪山,譜寫了長征中一曲悲壯的凱歌。

老戰士報告團成員楊春暉就是這段歷史的親歷者。那是1936年,剛剛走出草地的楊春暉,還來不及休整,就跟著部隊匆匆來到了長征路上的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腳下。“夾金”是藏語很高很陡之意。當地有民謠說:“夾金山, 夾金山,鳥兒飛不過,人不攀。要想越過夾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間!”

夾金山主峰海拔4950米,山上常年積雪,空氣稀薄,天氣變化多端,經常是風卷著鵝毛大雪劈頭蓋臉的“打”上來,僅穿著單軍衣的戰士們渾身上下都如同被刀子割了一般。頂風冒雪行軍不到幾分鐘,大家就成了雪人,腳上穿的草鞋也凍成了“冰疙瘩”,讓本就疲憊的雙腿又增加了不少負擔。

除了要克服天寒地凍的氣候,近5000米海拔帶來的高原反應也是一頭“攔路虎”,戰士們喘粗氣的聲音蓋過了風雪的呼嘯,在整個大山間久久回蕩,仿佛是震撼人心的吶喊。飢寒交迫的窘境讓戰士們變得虛弱,可是誰也不敢坐下來休息,因為一旦休息可能就是永眠!

盡管這是一次艱苦的行軍,一次在“死亡線”上掙扎的行軍,但楊春暉和戰友們始終保持著樂觀的革命態度。

天寒地凍,戰士們牙齒“咯咯”作響,楊春暉就開玩笑地說:“我們都成機槍連的啦!我們就用‘機槍’打退夾金山這個凶惡的敵人!”戰士們聽到這詼諧幽默的動員,無不打起精神,繼續前進。

帶著頑強的革命意志,轉年春天,楊春暉他又跟著部隊過了一次鬼門關——夾金山。爬過雪山,大家轉回去爬大渡河的丹巴鐵索橋。在丹巴高原丘陵地帶住了多日后,離開丹巴繼續西行,向西越過了又一座大雪山——黨嶺山。

黨嶺山比夾金山還要高,主峰海拔5400多米。山上終年積雪,空氣稀薄,氣候惡劣,連草都沒長一棵,自古以來就沒有人走過。當地歌謠說:“黨嶺山,黨嶺山,上下總有二百三,終年積雪無人煙,十人上山九沒還。”

但是,這支部隊沒聽當地人的勸告,向著黨指出的方向,不懼艱險,腳穿草鞋,在冰天雪地裡前進。

爬黨嶺山,上山再難,隻要有一口氣,就要往上沖。當漫長的隊伍艱難的攀登時,隊伍前面傳來一句話“山上不能停!”據當地有經驗的人說,爬黨嶺山,一坐下來,你就很難再站起來。這時如果不能堅持到最后一分鐘,最后一口氣,人就會一下垮掉。但有的戰士實在是太累、太累了,他們需要休息了,一坐下去以后,就再也沒有起來,很快被凍成了冰雕永遠留在了山上。但這些“冰雕”,面朝的方向、手指的方向、眼光所及的方向,仍是黨指出的方向,這些犧牲的戰士沒有后悔踏上這條“不歸路”,在他們心中,仍然守望著勝利的前方!

上山難下山更難。下山路很滑,稍不注意就會滾下萬丈深淵!而此時,人們早已飢腸轆轆,身體嚴重透支,許多人已經筋疲力盡。這時,有人出主意說,實在不行,就滾下山去。於是,大家隻好冒險滾了。楊春暉把槍抱在懷裡,坐在地上,身體向后、頭朝上,調整好姿勢,一點一點的往下挪動,挪著挪著就變成了滾。有時滾到山崖邊上嚇得膽戰心驚。

就這樣,楊春暉連爬帶滾地下了山,渾身都沾滿了泥土和雪水,衣服已經被冰冷的雪水清透。雖然凍得渾身發抖,牙齒直打顫,但終於越過了“十人上山九沒還”的黨嶺山!

(責編:黃子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