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解放軍理工大學青年政治教員群體>>新聞聚焦

我們的“戰場”在三尺講台上

——記解放軍理工大學青年政治教員群體

2016年09月08日10:32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王晶是解放軍理工大學的一名政治教員,她的敬業在學校裡是出了名的,學員們親切地稱呼她“晶姐”。不少學員畢業被分配到基層部隊任職前,都會專門跑來與這位政治教員道別。

在解放軍理工大學理學院政治理論與軍隊政工教研中心,有一群和王晶一樣、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青年政治教員,在他們的講授下,政治理論課不再是乏味的說教,這門課受到學員們的普遍歡迎。

3年以來,政治理論與軍隊政工教研中心的教員們先后發表學術論文400多篇,獲軍隊級教學成果獎、政治理論研究成果獎20余項,中心被評為總參人才培養先進集體,榮立集體二等功。

講政治理論課,需要教員言傳身教

“爸爸今天在學校吃晚飯,一會兒就回去。”張德湘挂了電話,合上他那個邊上已經磨爛的手機套,拿起扣下的書繼續做筆記。電話那頭,他10歲的女兒有些不高興,因為爸爸周四一早出門上班,直到周六,一直待在學校沒回家。

張德湘解釋說:“都習慣了,學校離家比較遠,周五上課時間是早上8點,周六學校還有事。”擔心路上堵車,他干脆在辦公室湊合睡了兩個晚上。

“下學期我要開設一門《中西方文化比較與交流》的課程,現在正在備課。”他說。其實,這門課有現成課件,是之前講授這門課的老教授留下的,用了很多年,但張德湘還是決定重新備課。

他准備做500頁的課件,“我做課件比較慢,現在才做到200多頁。”他扶了扶眼鏡,不緊不慢地說。

平時,不管是上班路上,還是節假日帶孩子補課,他都隨身帶著書,有空就拿出來讀。

“政治理論課比較特殊,教員還要言傳身教。”張德湘認為學員並不傻,教員說一套做一套肯定不行,“學員可以理解教員的嚴厲,但不能原諒他的淺薄”。

在一次評測中,一名學員這樣評價張德湘:“他的課程充滿了哲學的思辨,從他的眼神中,我們讀出了對真理的虔誠,看到了信仰的光芒。”

正是有這樣一批潛心做學問的教員,2013年,該政研中心在接受教學檢查評估中,有關部門隨機抽查的13堂課全部獲得優良。如此優異成績的背后是中心年輕教員們長期的辛勤付出。

政治理論課必須與最新時事結合起來。黨的十八大召開后,他們自發組織青年政治教員讀書班,創建“哲思學意”信息平台﹔古田政治工作會議后,他們對照會議主題列出40篇理論學習書目,匯編近50萬字的材料﹔最近還有教員計劃報備后開辦微信公眾號,用新媒體來影響更多的學員。正是基於深厚的積澱,這些年輕的教員講起政治理論課時才底氣十足。

政治理論課光形式活潑還遠遠不夠

朱瑋是該政治理論與軍隊政工教研中心一名80后教員,他在教學中常常遇到這樣的困惑——思想教育一堂課,不如網上一條長微博。

一次課上,朱瑋在講到中國共產黨的抗戰史時,有名學員就委婉地提出:“網上有人說中國的抗日戰爭主要是美國人和國民黨打贏的,這怎麼理解?”

“這是社會上有些人打著‘學術反思’的旗號,以‘重新評價’為名歪曲黨和國家的歷史,屬於典型的歷史虛無主義。”朱瑋敏銳地意識到這個問題如果不澄清,勢必會對學員造成負面影響。

不過,他明白這不是一道簡答題,如果給學員重復課本上的觀點一定“不解渴”。朱瑋把學員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自己閱讀有關資料,圍繞“國共兩黨如何對待日本侵略”“誰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等幾個問題進行研究。

幾天后,朱瑋請各組學員代表上講台報告研究成果,他再通過案例講解和正反分析,把八年抗戰的歷史背景和國共兩黨的歷史貢獻講明白,然后一條一條駁斥網上的錯誤言論,讓台下的年輕人心服口服。

2010年,教員俞紅參加全軍院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學觀摩比賽時,社會上關於“普世價值”的各種錯誤討論甚囂塵上。她將選題定為“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一元化指導地位”,課程最終獲得全軍一等獎。

如今,俞紅教授已經成為教研中心的主任。她坦言:“青年學員正在經受各種錯誤思潮的沖擊。在軍校中,講授政治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政治理論與軍隊政工教研中心的年輕教員們認為,政治理論課光形式活潑還遠遠不夠,不能讓學員一笑了之,課程必須號准學員疑問的“脈搏”,必須能有效解決學員遇到的重大理論和現實疑問。

2014年下半年,盧貴林教員發現學員們很關注香港一些人發起的“佔領中環”非法集會事件,他給年輕的學員們詳細講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引導學員們看清問題的本質。另外,中心的青年教師們還打造了《從蘇格蘭公投看西方民主》《亞投行“朋友圈”緣何魅力大》等20多場專題課,在學員中產生了非常好的影響,僅僅是課件就被學員們復制了數千次。

說一堆大道理,不如親眼看到一次

一說起政治教育工作,不少人會覺得很虛。但是,1991年出生的姚瑤並不這樣認為。她是解放軍理工大學大氣科學專業的博士生,算是這所學校的“土著”,她的本科和碩士研究生階段也在這裡度過。

“研三時,我一直糾結繼續考博士還是去部隊工作,當時找到俞紅教員,她建議我去政研中心的心理咨詢室尋求幫助。”她說。

這是姚瑤第一次去心理咨詢中心,不免心裡有些緊張。政研中心的心理咨詢教員給她做了一個沙盤。姚瑤回憶:“我當時在沙盤上擺了幾座山,還有一個喝酒的詩人,又花五六分鐘‘建造’了一條河流。教員根據這些,判斷出我是一個內向的人,對問題考慮太細,有完美主義傾向。”經過心理咨詢教員的幫助,姚瑤覺得自己更適合讀博深造。

把心理學運用到政治工作中是政治理論與軍隊政工教研中心的一大特色。中心主管心理工作的政工組組長孫天威分析說:“很多年輕人在潛意識中有自己喜歡的東西,但容易受到外界干擾,有時就不了解自己想要什麼。我們所做的就是幫助他們了解自己,幫他們解開心中的疙瘩。”

解放軍理工大學早在2001年就成立了心理中心,14年時間,該中心已經積累了2.5萬份心理測試檔案。這其中就包括大量新生測試檔案。解放軍理工大學會對每名新生進行兩次心理測試,一個是人格方面的心理測試,另一個是心理測評。

“我們通過兩個量表交叉驗証,篩選出一些測試有異常的學員,對他們會特別關注。”孫天威說,“我們對測試信息嚴格保密,就連連隊的指導員也不知道。多年實踐驗証,測試結果比較科學。由於各種原因,學校每年都有學員退學,他們都曾是我們特別關注的對象。”

除此之外,中心的政治教員們還特別注重把真實的案例引入教學。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時,孫天威第一時間趕往災區從事心理援助工作。

剛進入災區時,物資非常緊張,每名參與救援的戰士一天隻能分到一瓶礦泉水。他親眼看到,一個班的解放軍戰士在幫一戶群眾搬東西,房東老大娘看到一名戰士的水喝完了,就把家裡領到的礦泉水遞給小戰士,那名小戰士渴得嘴唇都起皮了,他看了一眼老大娘,又看了一眼班長,最后還是沒有喝老大娘的水。

“什麼是軍民魚水情,這就是!說一堆大道理,還不如親眼看到一次。”孫天威動情地說。

他認為,給學員講空洞的大道理,聽了容易忘。而用真實的例子來上課,讓年輕學員進入共情的狀態,體會到故事背后的大道理,才能讓學員有所收獲。

此外,解放軍理工大學還建設起一整套心理服務體系,包括軍事素質拓展項目、4D影音心理測評系統、心理咨詢室、心理宣泄室、心理測評室等項目,以此實現“政治教育+心理服務”的新模式,通過心理學,讓政治理論有抓手,最終達到提升學員綜合素質能力的目標。

(責編:黃子娟、李楠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