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解放軍理工大學青年政治教員群體>>風採錄

彭磊:來自基層部隊的教學新兵

2016年09月08日14:14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小字號

【人物小傳】彭磊,男,1984年9月出生,湖南瀏陽人,現為理工大學理學院政治理論與軍隊政工教研中心助教。

讓教學充滿軍味

從基層一線部隊走來,彭磊教員曾在排長、指導員、宣傳干事、戰勤參謀崗位上鍛煉過。他了解基層部隊的日常運作,熟知戰士的心理狀態,具備比較豐富的機關和基層工作經驗。轉到院校任職后,外部環境和工作種類都發生了變化,但是依然不變的是他身上濃濃的軍味。在他看來,軍味是每個教員都不可或缺的。軍校教員首先姓“軍”,隻有理順了這個思路,才具備上台執教的資格。

如何讓課堂充滿戰斗氣息,如何把枯燥的政治理論講得生動活潑、同時還能與部隊實踐相結合,這是擺在每一個軍校政治教員面前的難題。彭磊教員初上講台,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直到一次課間休息,一個學生委婉地提問“教員,基層部隊的連隊與我們現行的學員旅區別大嗎?”時,彭磊教員才恍然大悟:學生對他的課堂有所期待,希望他多講講部隊的工作生活,但是他卻沒有很好的把部隊訊息傳遞給學員,更不用說軍味了。自此開始,他開始注重軍味的培育。首先是外形的塑造。他從點滴做起,始終保持著良好的軍人氣質。隻要走進教室站上講台,他的身影始終是筆挺的,精神狀態始終是積極向上的。他對學員的軍事素質,如報告詞、指揮口令、坐姿等,都會提出具體要求。其次是注重思想的交流。政治理論教育是育人的工作,隻有把思想工作做通了,才能在實踐中迸發出無窮的動力。

當前,學員“和平年代當和平兵”的思想客觀存在,很多學員考入軍校時並沒有意識到入伍意味著什麼,很多學員畢業離開院校時也沒有搞清楚肩膀上的責任有多重。敵情觀念淡化、戰備意識不強的現象普遍存在,重專業、輕軍事的思想仍有市場。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彭磊教員在課堂教學時非常注重軍事方面的教育,舉例會盡量貼近部隊貼近官兵,讓學員感到部隊就在身邊。在談到一些具體問題,如開展強軍目標教學任務時,他會大量集中地介紹部隊的情況。一門課下來,學員對部隊或多或少有了感性直觀的了解。

讓課堂充滿激情

政治理論課闡揚徹底的理論,需要政治教員始終佔據著理論最前沿、緊扣社會脈搏,搏擊社會思潮的風浪﹔需要教員直面理論熱點、批評歪理邪說,解疑釋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歡呼鼓舞。所有這些都無不考驗著教員的功底,既要生動活潑又要嚴肅具體,這樣課堂才會熱鬧而不浮華,深刻而不浮夸。

為做到這一點,彭磊教員下了一番功夫。每次課前都會緊扣熱點進行備課,學員的反饋也很不錯。但是課程過半后,隨著教員和學員之間的新鮮感慢慢消退,彭磊教員突然發現自己的課不溫不火,上課有條不紊按部就班,每個環節都沒有出錯,但是總感覺缺了點什麼。一次授課,學生突然站起來問:“現在是互聯網社會,信息獲取渠道在增多,但是不是我們想看什麼就能看到什麼,而是別人想讓我們看什麼才能看什麼。”這個觀點很快在課堂上產生化學反應,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起來。這件事突然點醒了彭磊,原來課堂之所以不溫不火,不是因為課程內容不新穎,而是因為教學不是單方面的。課堂應該由學員與教員共享,教學相長才是最佳選擇。

知道了問題所在,彭磊豁然開朗,仿佛進入了一片新天地。他開始重新審視已有的教案,從中間挑選難點重點設置討論科目。但是新的問題很快凸現,學生與教員的興趣點與教學重點、難點並非完全吻合,科學合理地設置討論題目成為關鍵所在。為了深入了解學生興趣所在,彭磊教員主動與學員“套近乎”,經常通過微信互動,了解學員所思所想。功夫不負有心人,努力終將獲得回報。在多次嘗試后,彭磊教員慢慢摸准了學員的現實思想,他的課也因為學員的參與變得非常熱鬧。尤其是在講到教育方面的內容時,彭磊教員針對大學教育與高中學習的區別組織討論,在學生中產生廣泛共鳴,讓每個學員都有話說,而且願意說。一些學員課后表示,原來政治理論教育離我們這麼近!

讓工作洋溢熱情

工作中洋溢著無限的歡笑與熱情,是彭磊教員給同事留下的第一印象。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爬不上的坡,這是彭磊教員的口頭禪。正是憑著這股沖勁闖勁,彭磊教員的每一步走得都很累,但是都很踏實。剛到院校任職時,隨著環境從基層到院校、職務從參謀到教員的轉變,昔日的同事都認為他工作變得輕鬆了。對此,彭磊教員只是笑笑,在他看來,每一堂課的背后都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面臨第一次上課,彭磊教員緊張到失眠,晚上躺在床上,教學幻燈片一張張在腦中輪流上演,起合轉承都在一遍遍設計。課后發現,由於授課經驗不足、講課拘謹放不開,課堂並不出彩,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明明已經很努力了,但是效果卻一般,彭磊教員開始思考自己是否適應這個崗位。不久后,中心選拔他為秘書,他很愉快地接受了。相比於教學,繁瑣細致的日常辦公顯然來得更加輕鬆。正當他打著小算盤的時候,俞紅主任對他說:“你首先是一名教員,然后才是中心的秘書。教學是第一位的,你首先要把業務抓起來。”仔細一琢磨,彭磊教員也想通了:自己的身份是政治理論教員,上課才是本職。隻有把課上好了,才能在學院站住腳獲得認可。

開竅后的彭磊教員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但是秘書的事務性工作經常讓他脫不了身。對此,彭磊教員自動開啟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白天在辦公室處理日常工作,晚上在宿舍加班備課﹔工作日正常辦公,周末休息時穿插備課。為了不影響秘書工作,他要求把課程排在周一上午1、2節,這樣可以利用周末時間備課。由於是新教員,對課程的內容存在熟悉的過程,再加之所教授的課程實時性強,內容年年更新不斷變化,他把每一堂課都當成新課來准備,晚上經常熬夜到凌晨。去年下半年清查圖書資料任務重時間緊,每天都要加班。晚上十點是回宿舍的時間,也是備課開始的時間。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時,他剛好講到依法治國的相關內容。為了上好這兩節課,他連續幾晚工作到凌晨三點,隻為查閱收集最新資料,確保課程內容新鮮。事后,他也問自己,就為了2個小時,連續奮戰這麼長時間值得嗎?但是想想課后學員的表情,這個問題又不再成為問題。學員說,“聽報告時隻聽了個囫圇吞棗,只是覺得好,沒想到背后還有這麼多的意思。”彭磊教員覺得,這就是對他努力的最大肯定。

感言: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從事教學科研的旅途上,我認為沒有捷徑可走,唯有坐得冷板凳,守得住寂寞,才能走出自己的天地。

(責編:黃子娟、李楠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