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參加紅軍長征的4位外國人

2016年09月18日09:13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參加過紅軍長征的外國人,不僅有著名的外籍共產黨員,還有很多沒有留下姓名的“無名英雄”,也有在長征途中為紅軍做過有益工作的外國傳教士。本文主要介紹4位著名的外籍共產黨員:來自蘇聯的李德,來自朝鮮的畢士悌、武亭,以及來自越南的洪水。

“紅軍的洋顧問”李德

李德(奧托·布勞恩),筆名華夫,是來自蘇聯的德國共產黨人。他不僅親歷紅軍長征全過程,而且是長征的重要決策者和初期主要指揮者,堪稱研究長征無法回避的人物。

李德1900年9月出生於德國慕尼黑,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德國共產黨。1918年參與創建巴伐利亞蘇維埃。1926年被德國政府逮捕監禁。1928年越獄逃往蘇聯,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2年被共產國際執委會派往上海遠東局工作。1933年,中共臨時中央從上海遷往中央蘇區,李德以中共中央軍事顧問的身份來到瑞金。

李德來到蘇區,雖懷有幫助中國革命的良好願望,但是他的錯誤指揮卻給紅軍造成了重大損失,最終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嚴重失利,紅軍被迫撤出中央蘇區。長征初期,作為負責籌劃決策的“三人團”成員之一,李德仍實施錯誤指揮:一方面過分強調保密,對戰略轉移沒有進行應有的政治動員﹔另一方面在退卻中採取消極避戰的逃跑主義,導致中央紅軍在長征初期遭受慘重損失。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決定取消“三人團”,撤銷博古、李德對軍事的領導。此后,李德不再擁有軍事指揮權,但仍然多次參加中央政治局會議。1935年6月,在兩河口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李德明確支持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針,反對張國燾南下。

李德1935年10月隨紅軍長征到達陝北,1939年8月離開延安返回莫斯科。1974年8月在東德逝世。

“軍委干部團參謀長”畢士悌

畢士悌,原名金勛,又名楊寧、楊林,1898年生於朝鮮平安北道。1919年參加“三一”愛國起義后,秘密來到中國。1924年從雲南陸軍講武堂畢業后考入黃埔軍校,曾任區隊長、教官。1925年夏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葉挺獨立團營長,在北伐戰爭中征戰立功。

1927年至1930年,畢士悌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和莫斯科步兵學校學習。1932年7月奉命進入中央蘇區,曾任紅一軍團參謀長、工農紅軍學校總教官、紅23軍軍長、粵贛軍區司令員等職。

在湘江戰役中,畢士悌隨軍委干部團在陳賡團長、宋任窮政治委員的指揮下完成了擔負的戰役任務。1935年2月,畢士悌任軍委干部團參謀長,與陳賡、宋任窮一道率干部團在“開展戰局的關鍵”時節搶佔婁山關。1935年4月,畢士悌參與指揮干部團化裝成國民黨部隊,徒步急行軍140公裡,按時搶佔皎平渡,隨后又拿下了地勢險要的通安州。

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后,紅軍干部團被改編成紅軍大學特科團。畢士悌與干部團同志一道堅決反對張國燾的分裂行徑,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吳起鎮。

1936年2月22日,時任紅十五軍團第七十五師參謀長的畢士悌在東渡黃河的戰斗中,犧牲在黃河岸邊。

 

(責編:實習生 王璐佳、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