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網絡媒體走轉改】

探訪薛家寨革命舊址:照金蘇區大本營

2016年09月27日13:4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薛家寨革命舊址,如今作為紅色景點被人們所熟知。杜旭濤攝

位於橋山山脈南段的陝西銅川境內,坐落著一座海拔1600多米的山峰。據傳唐代薛剛曾在此囤兵,故起名薛家寨。絕壁危崖,重巒疊嶂,密林如海,是自古以來人們對薛家寨山勢險峻的描繪。

似火的紅軍標識,隨風飄揚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旗幟,如今的薛家寨,作為紅色旅游景點被人們所熟知。“站在當年英雄流血捍衛的地方,讓我們感念革命前輩理想之高,意志之堅,革命之苦……”紅軍路豎立的提示牌上的一段話將人們帶回到紅軍在薛家寨的艱苦歲月。

1933年3月,中共陝甘邊區特委、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陝甘邊游擊隊總指揮部領導機關遷駐薛家寨,相繼建起了紅軍醫院、被服廠、修械所、后勤倉庫等設施,建了寨樓、堞牆、戰壕、哨卡、碉堡、吊橋等。薛家寨成為以照金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

薛家寨革命舊址現存四個寨子,一號紅軍寨為陝甘邊游擊隊一、三隊駐地﹔二號紅軍寨為紅軍醫院和被服廠﹔三號為修械所即兵工廠、軍械所﹔四號紅軍寨為陝甘特委駐地和供需倉庫,是照金革命根據地的政治中心和指揮中心,為紅區的心臟,李妙齋、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指揮戰斗。

“被服廠,是我們黨、紅軍最早的三個被服廠之一,當時大概有三四十名女工,都是照金地區的貧苦農民,她們制作紅軍和部分游擊隊員的被服,全部是靠手工縫制,盡管條件很差,但她們還是很好的完成了部隊的接濟任務。”景區講解員介紹,她們除了縫制軍服外,還要幫助醫院漿洗紗布、照顧傷病員、幫助游擊隊員站崗值勤等任務,為根據地建設作出了貢獻。

以薛家寨為中心的照金蘇區建立后,國民黨反動軍隊曾糾集數縣民團對其發動多次圍剿,均被紅軍粉碎。1933年9月21日,國民黨調集17路軍正規部隊及周圍各縣民團數千人,攜帶迫擊炮、重機槍等武器,對照金蘇區發起圍剿,陝甘邊區黨、政、軍領導機關率領游擊隊員和紅軍留守人員全力扼守,激戰近一個月時間,敵人始終不能近前半步。

到10月18日,由於叛徒出賣,敵軍從后溝把的一條石縫攀上薛家寨,突破薛家寨前沿陣地,邊區黨、政、軍領導和游擊隊員跳出重圍,薛家寨失守。1934年秋,紅軍和游擊隊主力返回照金,全面恢復並鞏固了照金革命根據地,直到新中國誕生。

如今,踏著紅軍路上的青石板,抓著鐵鎖鏈,步行上寨,864個台階,75度陡坡,半個多小時的行程,到達寨子已是汗流浹背、氣喘吁吁,“真不知紅軍當時是怎麼在上面生活的。”對老一輩革命家敬佩之意油然而生。

薛家寨的失守並不意味著根據地的喪失。不久,包家寨會議召開,以照金為中心建立了三路游擊區,成立了三路游擊隊在照金地區繼續堅持戰斗,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和壯大。

在短短六個月時間裡,薛家寨以其雄險的地理條件,成為照金蘇區發展和對敵斗爭的大本營,對以照金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圖/文 杜旭濤)

(責編:邱越、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