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老紅軍:走過長征,更懂得什麼是“大局”【4】
不打“小算盤”服務“大棋盤”
湍急洶涌的大渡河前,誰都清楚,加入突擊隊,在敵人密集的火力下很可能難有幾人回。“堅決完成黨交給的光榮任務!”突擊隊長熊尚林說,“心裡沒有大局,咋能當紅軍?”
顧全大局、服從大局、服務大局,一直是我軍的光榮傳統。戰爭年代,我軍各部隊將士“呼吸相顧,痛痒相關,赴火同行,蹈湯同往”,讓打主攻就打主攻,讓配屬誰就配屬誰。建設和改革時期,數十萬將士聽令而行,舍小家為大家,戍守邊疆,扎根拓荒。正是這種以個體之失換整體之得、以局部之失換全局之得、以一時之失換長遠之得的大局意識,使我軍屢克艱險,屢立新功。
“歲不我與,時若奔駟,有來無反,難得易失”。盡管80年前那次遠征已經成為過去,但服從服務大局的“心跡”卻刻在了人民軍隊的靈魂裡。自覺從全局高度觀察形勢分析問題,自覺圍繞黨和國家的大事把握大局,自覺在顧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職工作,是一代代官兵的慣性思維和“下意識舉動”。
俗話說,鍋裡有,碗裡才有。部隊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各單位各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看似彼此獨立實則緊密相連,雖只是局部卻影響全局。本單位的利益再大,也大不過全局的利益。“如欲奮一戰而勝萬戰,必須聯萬心而作一心。”隻有顧全大局、服從大局,才能攥指成拳,凝聚力量,齊心協力完成各種任務。部隊建設隻有“責任田”,沒有“自留地”,“小算盤”必須服從“大棋盤”。“一畝三分地”的本位主義,隻能削弱部隊凝聚力和戰斗力。正因為如此,毛澤東才指出“要提倡顧全大局”,周恩來才說“觀察問題總要和全局聯系起來,要有全局觀點”。
有大局才能講政治,才能維護核心,自覺看齊。大局意識的形成,必須依靠從上到下的倡導,從點到面的踐行。對於黨員干部,跳出“楚河漢界”的局限,多些“為國就是為己”的胸懷,堅持在全局下思考整體中行動,才能引領顧全大局的風向。對於普通官兵,少些“人多豈不我少”的疑惑,多些“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堅定,把服從服務大局作為共同的行動規范,才能凝聚起在大局下發展的磅礡之力。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當前,改革強軍的擔子更重,顧全大局的要求更高,在邁向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唯有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才能橫刀立馬,“殺出一條血路”﹔舍我其誰,“雖千萬人吾往矣”,才能在新長征中取得經得住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新成就。(趙少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