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美國罕見推出輕型坦克為了應對中俄?

2016年10月15日16:45 | 來源:北京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美國罕見推出輕型坦克

炮塔

通用動力公司聲稱,“格列芬”裝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火控系統,但從現在的炮塔外觀來看其有點“言過其實”。

履帶

該車的履帶都被橡膠板覆蓋,這樣能減少塵土和噪音,進而降低可見光和紅外特征。

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中,美國著名的地面裝備生產商通用動力公司在年度的“美國陸軍論壇”上推出了一種新的輕型坦克,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美國軍隊的坦克一直是以厚重著稱,為什麼這次卻推出了一種輕型坦克。去年俄羅斯在閱兵式上曝光了自己的阿瑪塔主戰坦克,而中國也有一種輕型坦克照片出現在網絡上。那麼這次美國推出這種坦克,是對中俄坦克新發展的一種回應嗎?

新角

登場

輕量級“格列芬”

通用動力公司在“美國陸軍論壇”上推出的新輕型坦克,正式的名稱是“格列芬技術展示平台”,重量為28噸,美軍C-17運輸機可以一次裝載兩輛。按照通用動力公司的說法,這個平台展示的是該公司利用先進技術和現有裝甲平台,建造新輕型和中型坦克的能力。

以這個“格列芬技術展示平台”為例,它就是由通用動力公司為英國開發的AJAX裝甲偵察車的車體改造而來,使用了全新設計的炮塔。值得一說的是,炮塔上的主炮,是美國陸軍當初失敗的FCS項目中研發的XM360型120毫米坦克炮。該型主炮被譽為世界上最先進、最輕的炮,比M1主戰坦克的主炮重量輕了三分之一。而且該炮當初要裝在FCS系統上,具有大仰角攻擊8公裡至12公裡目標的能力,其目的除了坦克炮之外還可代替部分迫擊炮和榴彈炮。

在現場,美國廠商展出了多種可用於XM360型坦克炮使用的殺傷榴彈和脫殼穿甲彈。更令人驚奇的是,通用動力公司還聲稱,該炮塔可以兼容105毫米坦克炮,甚至可以發射炮射導彈,盡管現在美國軍隊並沒有這種武器。主炮旁邊還裝有一挺5.56毫米或7.62毫米的同軸機槍。

通用動力公司在會上聲稱“格列芬”裝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火控系統,但從現在的炮塔外觀來看有點“言過其實”。因為看不到獨立的車長瞄准鏡,而隻有一具類似於M1主戰坦克炮長瞄准鏡的裝置。“格列芬”仍然沒有裝備自動裝彈機,採取的是4人車組,其中1人為裝彈手。

在動力上,該車應該使用的是MTU的柴油發動機,使用了復合材料制作的履帶。而且該車的履帶都被橡膠板覆蓋,這樣能減少塵土和噪音,進而降低可見光和紅外特征,降低被發現的概率。該車整體為鋼鋁材料制成,外表包敷了玻璃纖維復合材料,來獲得更好的隱身效果。

尷尬

境地

還沒裝備就落后

很明顯,“格列芬”是一種輕量化、可快速機動部署的坦克。不過通用動力不認為這是一種輕型坦克,而是一種在戰場上可以支援輕型步兵作戰的機動火力平台系統。

早在2016年初,美國陸軍就向國內制造商宣布,將開發MPF系統,即機動防護火力平台。美軍要求這種平台要足夠輕,能夠伴隨步兵作戰,能夠深入叢林和城市狹窄街道,能夠通過發展中國家的簡易橋梁,能夠防御12.7毫米重機槍等重火力攻擊,還要能夠攻擊混凝土堡壘甚至敵軍的重型坦克。

雖然美國陸軍從上世紀70年代末大規模退役最后一種輕型坦克——謝裡登坦克,開始全面重裝甲化,但對輕型裝甲主戰平台的需求一直存在。特別是從1996年開始,美國陸軍相繼開始了4次研發輕型裝甲主戰平台的努力。但前三次:M8裝甲火炮系統、FCS系統、斯特賴克機動火炮系統,不是項目被砍就是部隊使用效果差。美軍希望這第四次MPF系統能夠成功。

更重要的是,美軍以前失敗是在“一超獨大”的背景下,現在可不一樣了,美國正在相對衰落,俄羅斯正在重整裝備,中國更是在武器研發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美軍這次提出研發MPF系統,就是為了應對俄羅斯的庫爾干人-25裝甲車和中國的新輕型坦克。

庫爾干人-25裝甲車是俄軍在2015年莫斯科勝利日閱兵的預演中亮相的多用途履帶載具平台,俄軍將在該平台上加裝120毫米火炮。而中國的新輕型坦克則實力更為強悍,不但裝有具備強大穿甲能力的105毫米主炮,而且還裝備有先進的火控設備和觀瞄設備,炮長瞄准鏡、車長周視鏡等也應有盡有,這使得中國新輕型坦克擁有了極強的“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先敵命中、先敵摧毀”能力。

相比中國的新輕型坦克,現在還在技術演示狀態的“格列芬”還沒有裝備專門的車長周視鏡,在火控設備上就稍遜一籌﹔另外在火力上,中國還有美軍目前沒有的炮射導彈。可以說“格列芬”陷入了還沒裝備就落后的尷尬境地。

成功

概率

美國輕型坦克能成功嗎?

和美軍核動力航母、隱形戰機不同,“格列芬”的出現是美軍在別國研發新型裝備的壓力下生產的。那麼這個項目能成功嗎?筆者認為這個問題要從美軍和美國兩個方面來回答。

從美軍的角度來看,筆者對此表示悲觀。且不說現有的“格列芬”並沒有顯示出明顯的優勢,即便是將來美軍要裝備的型號有所改進,也並不具備壓倒的性能。而且美軍裝備研發的最大弊端在於性能要求極為苛刻,重量要輕、火力要強、防護要高、要適應世界范圍作戰,這符合了美軍進攻作戰的模式,但研發難度太大,造價太高,這在美軍削減軍費的背景下很難實現,更何況美國陸軍對於海空軍在軍費上本來就不佔優勢。

當然,通用動力的設想是通過現有平台來實現,因此可以利用陸軍現有的M2布萊德利裝甲車的平台,但升級裝備需要多少經費,能否實現既定性能要求,都是個未知數。除非美軍能夠改弦易轍,降低重裝備比率,裝備全面輕型化,甚至美國陸軍和陸戰隊同時展開合作,把項目做大,單價降低,才有成功的可能。

但是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個項目的前景非常不錯。因為世界上能夠養得起重裝甲部隊的國家越來越少,機動、靈活、火力強、防護高、造價低的中型、輕型坦克越來越受歡迎。美國“格列芬”項目可能不符合美軍的要求,但在國際上卻可能大受青睞。通用動力公司就表示,“格列芬”還可以競爭英國軍隊的直瞄火力支援平台項目。在獲悉美國陸軍需要輕型裝甲平台后,通用動力公司隻用了5個月的時間,就把樣車拿了出來。這是因為美國在陸軍裝備研發上的底蘊太過於雄厚,雖然FCS等項目失敗了,但大量技術被留存下來,隻要從手縫裡流出點來,就可以應用在輕型坦克項目上,例如XM360型120毫米坦克炮。

因此從長遠來看,美國“格列芬”項目可能會帶動國際上輕型、中型坦克市場的重新洗牌。這一趨勢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可能有些人認為美軍不會在中國附近打地面戰,即便有也是重型坦克的對決,但美國新的輕型坦克很可能會對中國出口的40噸至50噸級的主戰坦克構成威脅,中國不但要密切跟蹤美國輕型坦克項目的發展以提升出口坦克的性能,而且也要適時向國際推出自己的輕型坦克(或者輕型火力平台)來爭奪市場。而國際軍火市場的佔有率,對於軍工企業的良性循環健康發展非常重要。如果美國公司一邊賺著國外的錢,一邊研發改進地面裝備,那麼中美第四代坦克的競爭,就對中國很不利了。

世界經典輕型坦克一覽

美國M551輕型坦克:

M551坦克又叫謝裡登坦克,車體由鋁板焊接而成,炮塔用鋼制裝甲,發動機最大功率300馬力。指揮塔內裝有10具觀察鏡,可向任何方向進行觀察。謝裡登坦克的另一特點是具有很強的火力突擊能力,炮塔上裝有1門152毫米火炮,這是當時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坦克炮。它的炮管比較短,隻有2.9米。短而粗的炮管有著特殊的功能,它不但可以發射各種炮彈,而且可以發射一種反坦克導彈。1967年M551加入美軍用於裝甲偵察營和空降兵,后來還參加越戰但表現一般。

日本九五式輕型坦克:

由三菱重工於1934年生產,是日本輕型坦克中品質、性能最好的一款。九五式輕型坦克主要任務是支援步兵並伴隨車輛快速前進,可以快速攻下敵人的據點。九五式輕型坦克的裝甲厚度為6毫米到12毫米。然而在太平洋戰場,美軍坦克能在任何距離貫穿九五式輕型坦克,甚至有日本戰車兵自嘲九五式坦克的裝甲是用厚紙板黏成的。

蘇聯T-26坦克:

是蘇聯於1931年在英國維克斯六噸坦克基礎上研發的輕型坦克,被認為是當時最成功的坦克之一,可靠性高、維護簡單,一共生產超過11000輛,直到上世紀50年代芬蘭還使用這種坦克。T-26坦克在西班牙內戰、諾門罕戰役與蘇芬冬季戰爭中均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在德軍“二戰”入侵蘇聯的時候,T-26坦克仍然是蘇軍裝備數量最多的坦克。蘇聯在1945年進軍中國東北的時候,也使用過這種坦克。民國國民政府在上世紀30年代也進口過蘇聯T-26坦克,並參加抗日中的蘭封戰役、昆侖關戰役等多次作戰。

中國62式輕型坦克:

是中國自行設計研制的第一代輕型坦克,自1963年正式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用於中國南方丘陵山地水網稻田地的地區,具有良好的機動性能、一定的火力和防護能力。解放軍部隊裝備800輛左右,也曾大量出口。至1982年62式坦克停產時共制造了約1560輛。

美國M8裝甲火炮系統:

原本用於取代M551謝裡登輕型坦克。20世紀80年代,美國軍隊開始尋求一種可以替代M551輕型坦克的裝備,“裝甲火炮系統(AGS)”項目的競爭開始。在1992年,聯合防務的車型被選中。M8裝甲火炮系統由鋁合金焊接而成,具有獨特的模塊化鎧甲系統,可以根據需要配備在車輛上。基本型M8系統可以由C-130運輸機部署,重裝甲的M8系統可以通過C-5“銀河”戰略運輸機(可運輸五輛)或C-17“環球霸王Ⅲ”運輸機(可運輸三輛)運載。但M8項目最終被取消,制造商曾經試圖尋求海外客戶,但沒有成功。

鄭文浩

(責編: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