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賀捷生軍報撰文:長征是永遠的革命聖典【3】

2016年10月19日08:27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四)

秋毫無犯:青山著意化為橋

紀律是執行路線的保証。紅軍在長征中途經15個省,百余個城鎮,成千上萬個村庄,每天免不了與群眾打交道。由於秋毫無犯,他們一路如魚得水,暢通無阻,留下無數佳話。如果沒有嚴明的紀律,沿路得不到群眾的衷心擁戴,后果不堪設想。

我父親對我說過,他率領的紅二方面軍比中央紅軍晚一年長征。進入廣西、貴州和雲南許多地方,隨處可見中央紅軍留下的痕跡,並體會到中央紅軍建立的深厚群眾基礎。但是,當時中央紅軍經歷了慘烈的湘江之戰,走到西南這些省份時,篳路藍縷,物力和財力幾近枯竭。當地群眾慷慨地給他們提供糧食、布匹等急需物資,但有的部隊卻沒有支付能力,隻能給他們打欠條,答應革命勝利后如數奉還。我父親他們得知這一情況,責令財務部門償還中央紅軍欠下的一切債務。隻要拿得出紅軍的欠條,有多少還多少。在他們看來,天下紅軍是一家,誰欠賬都要還。紅二方面軍雖然苦了自己,但在西南群眾中很好地維護了整個紅軍的形象。毛澤東聽說紅二方面軍的這些舉動,大加贊賞。

十多萬將士長征,沿途如此艱苦卓絕,不出一點亂子也是不可能的。每到關鍵時刻,鐵一般嚴明的紀律,便能發揮出它的威力。因為紅軍的紀律不可動搖,執行紀律鐵面無私。賀子珍的弟弟賀敏仁因違抗紀律被執行槍決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賀敏仁被槍斃后,藏族群眾對紅軍刮目相看,紛紛把藏起來的糧食送給紅軍,再也不相信任何反動宣傳了。

(五)

與時俱進:三軍過后盡開顏

長征中,為什麼紅軍人數越來越少,卻越戰越勇,越戰越有強大的戰斗力和自信心?除了上面說到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便是黨和紅軍的肌體越來越健康,各種建設越來越符合歷史發展規律。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這次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和它領導的紅軍,在歷經磨難,付出慘痛代價之后,開始從盲目走向主動,從幼稚走向成熟。從此,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中國工農紅軍轉危為安。

能說明紅軍在長征中越走越堅定,越走越強大和自信的,還有許多事例,如粉碎張國燾另立中央的企圖、過彝區時劉伯承與彝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結盟等。至於具體的戰斗方略、部隊管理、對敵手段、參謀業務等,更表現出積極的學習進取精神。1935年6月,紅二方面軍的前身紅二、六軍團,在忠堡戰役中活捉敵縱隊司令、中將師長張振漢,不僅沒有殺他,還聘請他擔任紅軍學校的軍事教員。蕭克作為軍團長和紅軍學校校長,親自坐在台下聽課。紅軍在桃子溪戰斗中繳獲敵人的兩門山炮,不會使用,就是請張振漢教會的。幾個月后,紅軍抬著這兩門炮長征,一門因太重埋在了烏蒙山,一門在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屢建奇功,最后被抬進了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張振漢也跟著去長征了,成了國民黨軍參加長征的唯一一名將軍。

到達陝北后,毛澤東清醒意識到長征對中國共產黨人,對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甚至對人類,將產生劃時代的深刻影響。1935年12月17日,紅二和紅四方面軍還在路上,他在瓦窯堡召開的一次會議上說:“講到長征,請問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說,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麼?”

(責編:王璐佳(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