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辛平:從古田再出發【2】
(二)
85年前,古田究竟發生了什麼?
中國革命走到了一個重要歷史關頭,這是一個決定興衰成敗的時代拐點。
大革命失敗的陰霾,井岡山陷落的烏雲,“紅旗還能打多久”的悲觀,黨內分兵分權的爭議,紅軍內部種種舊軍隊的積習,人們思想中的迷茫和困惑,危及著這支軍隊的前途和命運。賀龍元帥后來回憶時曾這樣形容:“那時候的軍隊,就像抓在手裡的一把豆子,手一鬆就會散掉。”
這是一支新型人民軍隊定型中的陣痛。千百年來,多少支隊伍揭竿而起,一次次革命風起雲涌,有的轉瞬間灰飛煙滅,有的雖然一時間改朝換代,但是人民的命運始終沒有走出受壓迫被奴役的苦海。
紅軍會不會重蹈歷史覆轍?共產黨人能不能改天換地?我們這支以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為主要成分、打著舊軍隊胎記的隊伍,能不能改造成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在中國歷史上沒有答案,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中也沒有先例。
黨史專家曾漢輝這樣評價:“古田會議是裡程碑,更是分水嶺。”在我們黨和軍隊的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有很多,但稱得上“分水嶺”的,古田應該是第一個。
古田會議作為“分水嶺”,改變了中國革命的歷史走向。我們要建立一支什麼樣的軍隊,就在這裡定型了。人民軍隊從此確立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軍魂,確立了我軍的性質、宗旨和任務,確立了我軍政治工作一系列方針、原則和制度。這“三個確立”,從根本上解決了“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使紅軍與一切舊軍隊區別開來。
親歷過古田會議的羅榮桓元帥回憶說:“我們不像舊軍隊,也不像外國,我軍有特點,歷來就是反對‘我’的,用只是用‘我們’。”中國歷史上形形色色的各式軍隊,都是“我”字打頭。隻用“我們”不用“我”,道出了古田會議的精髓,回答了個人領導與黨的領導、軍事觀點與政治觀點、分權主義與集中等一系列攸關紅軍領導權的根本問題,明確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政治方向,使紅軍成為黨的軍隊、人民的軍隊,從此有了“根”和“魂”。
正是因為扎深了根,鑄牢了魂,人民軍隊從古田出發,歷經坎坷而不散,遭遇挫敗又奮起,在血雨腥風中堅不可摧、在艱難困苦中勇往直前﹔
正是因為扎深了根,鑄牢了魂,人民軍隊創造了二萬五千裡長征的奇跡,創造了八年浴血抗戰打敗日本侵略者的奇跡,創造了橫掃國民黨八百萬軍隊如卷席的奇跡……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和清醒劑。85年后的今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主席深刻指出,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面對國際戰略形勢和國家安全環境的深刻變化,面對國家和軍隊改革的新風險新挑戰,面對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的新矛盾新問題,我們重溫古田會議精神,對實現中國夢強軍夢至關重要。
在強軍興軍的偉大征程中,我們怎樣高擎先輩的火炬,怎樣傳承“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紅色基因,是歷史賦予的擔當,是時代給出的考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