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邀一線優秀校友分享成功經驗

2016年11月08日10:07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重慶11月8日電 近日,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舉行慶祝建院55周年校友報告會。來自基層一線部隊的四名優秀畢業校友,應邀回到母校,傳授成才的經驗,分享成功的榮光。

“帶兵帶心,育人育根。”來自一線帶兵崗位的火箭軍某基地中隊長宋敏,是2011年畢業於后勤工程學院營房勤務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這位巾幗不讓須眉的女中豪杰,介紹了剛從院校畢業后怎麼融入連隊生活、怎麼抓好戰士的思想政治工作、怎麼由一名技術人才轉變為指技合一的多面手、怎麼利用專業優勢推動單位通信保障聯演聯訓的成功經驗。想戰士之所想,謀戰士之所謀,真正把戰士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宋敏很快成了戰士們的主心骨。“我堅持跟班跟訓,訓練時我先做,隊列前看我的。”在她的帶領下,中隊多次被評為“基層建設標兵連隊”,她本人也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四會”優秀政治教員。

“想成功,先發瘋,頭腦簡單往前沖!”宋敏介紹說,在遇到困難時自己不斷給自己打氣“年輕的時候不拼一把什麼時候再去拼”。作為一名軍事干部的她,憑著一股不服輸、不放棄的念頭,參加“四會”政治教員比武,一路過關斬將,硬是從近40名參賽選手中沖殺出來,榮獲優秀政治教員,榮立了三等功。

來自海軍某油料技術保障大隊的業務處長奚立文,從后勤工程學院畢業12年來,既有基層工作經歷,也有機關工作錘煉。“離開校園,要放下身子,從零開始。”2006年,奚立文剛當油料助理員時,不懂油泵維修業務,他就天天全程跟班維修油泵,事后又詳細請教維修班長和修理師傅相關細節,並編寫了《油泵更換機械密封流程》,受到領導首肯。

“機會是給有准備的人的,機關工作尤其如此。”去年,奚立文所在的單位受台風影響,碼頭兩條管線吹落墜海。台風過后,上級機關來人商議處理方案。問到奚立文時,他稍加思索,把墜海管線長度、重量、管線存油數量、選用吊機噸位、可能存在的操作風險和預防措施一一進行了闡述。在場領導聽后非常吃驚、非常贊同,當即拍板按此方案實施搶修,成功將管線復位。“由於平時我善於觀察,注意積累,早把管線厚度、規格、油料密度、計算公式、安全管理措施、應急預案等熟記在心,才能在現場迅速拿出解決方案。”奚立文說,隻要你能把握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那她一定會回報你不一樣的精彩!

她的腳步走過大半個中國,北到旅順港,南到永暑礁,她為祖國的海防工程供排水和環境保護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作為一個學生,一定要勤奮!並沒有所謂的誰比誰聰明,隻有誰比誰更勤奮。”正是有了這種勤奮,來自海軍某研究局的高級工程師馬穎,她在后勤工程學院讀研期間就參與珊瑚島礁淡水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學歷高不等於本事大,頂著博士的頭銜,馬穎畢業分配到設計局后,不挑不撿,從“五個一”工程(一個蹲便器、一個小便器、一個淋浴器、一個洗手盆、一個拖布池)最基礎的圖紙開始畫起,從小處著手,積累經驗,很快便成了單位的專業技術骨干,在海防工程的環境規劃、污染治理、供排水系統的設計研究、相關規范的編撰以及工程驗收、維護、管理等工作中頗有建樹。

“在一線從事設計工作,還要做個有心人。”處處留心有收獲,馬穎第一次登上永興島時,海灘邊滿眼的羊角珊瑚吸引了她。把羊角珊瑚作為島礁景觀濕地的天然填料,作為水處理的濾料……一個個奇思妙想蹦了出來,目前她已把這些奇思妙想“變成”了2篇論文,並申請了1項實用新型專利。

帶著全國“特級戰斗英雄”楊根思的英雄氣,畢業於后勤工程學院、現任“楊根思連”指導員的文海地,不敢有絲毫懈怠,滿懷豪情地在工作和訓練中矢志向前、迎難而上、開拓進取。他堅持政治工作內容“走心”、形式“走新”,在弘揚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系統梳理,完善形成了以十個“第一次”、兩個“紀念日”、一個“貫始終”為鮮明特色的傳統活動,受到了湖南衛視《真正男子漢》節目的特別關注。

“把困難當作墊腳石,你就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在“跨越-2014•朱日和C”實兵對抗演習中,在演習全程無預案、敵情都是未知數的情況下,第一次參戰的文海地主動請纓,帶領“楊根思連”從右路勇猛穿插,頑強作戰,克服了藍軍認為“不可能通過的障礙”,最終成功登頂1335.9高地,全殲守敵,又一次把“楊根思連”連旗插入敵核心陣地。“對自己狠一點,離目標就近一點,勝利都是拼出來的。”正是對自己的這份狠,文海地在成才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先后被表彰為“楊根思式優秀干部”“優等連職指揮軍官”,集團軍“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黨員”“前鋒標兵”,全軍“優秀‘四會’政治教員”,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1次。

掌聲雷動,心潮翻涌。大四學員閆騫激動地說:“聽了四名優秀學長的報告,我感到受益匪淺,他們來自部隊一線崗位,經驗更可學,更加堅定了我強軍報國的信念。明年就要畢業到部隊工作了,我已經充滿信心。”

“使講者和受眾之間拉近距離,產生共鳴,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該院領導介紹說,這次邀請的四名優秀校友,都是來自基層一線帶兵崗位、一線科研崗位、機關干部崗位,畢業時間短,他們成長成才的經驗更易學,更能為廣大學員接受,這對處在調整改革階段的院校學員來說,能讓他們作好思想、心理准備,為邁好新長征路打下堅實的基礎。(周若沖、尹程冬、劉長江)

(責編:王璐佳(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