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韓日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的三重影響

2016年12月02日08:2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11月23日,韓國國防部長韓民求和日本駐韓大使長嶺安政在首爾正式簽署了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協定生效后,韓日兩國可直接共享包括朝鮮核和導彈項目等在內的軍事情報。這是日韓二戰后簽署的首份軍事合作協定。

自10月27日韓國政府突然重啟與日本締結《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的談判以來,11月14日韓日在東京完成協定的草簽,僅用不到1個月時間就完成如此重要的軍事協議簽署,表明韓日迫不及待地擯棄兩國歷史包袱和現實嫌隙,在軍事合作方面邁出重要一步,折射出兩國在政治與安全方面的互信迅速升溫。

韓日謀求軍事情報合作由來已久

雖然韓國政府宣稱,兩國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旨在加強對涉及朝鮮核導情報的搜集、交流、共享及印証,提高情報使用效益,為做出有效的軍事應對及美韓日三邊軍事合作服務。但明眼人都清楚,協議的簽署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國對日韓兩國推波助瀾的結果。作為美國在東北亞的兩個主要盟友,美韓、美日先后於1987年和2007年簽署了《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明確了相關保密事項,為雙邊情報交換提供了基礎。近年來,為配合亞太再平衡戰略,美國一直積極推動日韓關系接近,促使日韓形成實質性軍事合作體制,以改變美日、美韓兩個同盟獨立運行的狀態,為逐步構建美日韓三邊安全合作機制打下基礎。

實際在朝鮮半島問題上,韓國對日本的情報需求並不強,加上韓國民眾對日本殖民統治的仇恨難消和領土爭端產生的外交齟齬,該協定在磋商之初就不乏質疑和撻伐之聲。2012年6月29日,李明博政府不經國會同意,就直接宣布與日本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此舉在韓國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在野的民主統合黨強烈譴責該協定是“親日政策的決定版”。巨大的國內反對浪潮導致李明博政府在當日宣布放棄簽署協定。

美國對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的簽署也很上心,在日韓兩國情報合作陷入僵局之時,在美國的極力撮合下,2014年12月29日韓美日以應對“朝鮮威脅”為由簽署了《關於朝鮮核與導彈威脅的情報交流協議》。根據協議,韓日不直接共享情報,韓日將掌握的情報提供給美國國防部,在征得韓日同意的情況下由美國國防部中轉進行情報交流。為避免韓國國內反對導致合作胎死腹中,當時協議曲徑通幽地以備忘錄形式發布,因而無須國會批准。

2015年11月,韓日在慰安婦問題上達成妥協,雙邊關系有所回暖。2016年2月,韓國國防部表示,將重啟韓日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的准備工作。3月31日在華盛頓全球核安全峰會上,奧巴馬直接敦促韓國加強與日本的安全合作。日本首相安倍在與朴槿惠的會談中強調,為了共享和保護秘密情報,日韓兩國有必要盡快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2016年朝鮮的第4、第5次核試驗,更是為韓日重啟及加快協定簽署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時機之門”。11月22日上午,韓國經濟副總理柳一鎬主持召開政府國務會議,通過了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並於當天得到朴槿惠總統迅速批准,從而完成了正式簽署所需的國內程序。

為打消民眾的顧慮,此次韓國國防部還專門向國會國防委員會澄清,稱《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的簽署不會讓日本自衛隊的法律地位和作用發生變化,也不會讓自衛隊進入朝鮮半島。

此次韓日“火速”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動因多元。當下韓國朴槿惠政府面臨嚴峻的政治危機。簽署協定對內可以轉移國內視線,減輕“閨蜜門”事件的負面沖擊﹔對外則可緩解因在韓部署“薩德”系統導致的與中俄等鄰國關系的惡化。美國是日韓簽署協定的幕后推手。美國一直希望它的兩個亞太盟友加強軍事合作,但日韓兩國因為歷史問題與領土問題長期貌合神離。如果日韓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無疑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重要成果,有利於實現美國拉日韓兩國構建東北亞“小北約”的構想。據悉,上月韓美“2+2外交和國防長官”會談以及韓美例行安保會議上,美方向韓方施壓,要求“在奧巴馬總統任期內,必須在部署‘薩德’和簽訂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兩個問題上取得進展”。

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在保護誰

《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是特定國家間為共享軍事機密而簽署的協定。目前,韓國已與美、俄等3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訂了相關軍事情報協定。此次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對兩國軍事信息的傳達、使用、儲存和保護作出規定,涵蓋兩國軍事情報機密等級分類、保護原則、可閱覽信息的權限范圍、情報傳達和銷毀方法、相關文件丟失或被銷毀時的對策、解決糾紛原則共21項條款。

當前,韓日雙方主要就三項內容達成一致:未經情報提供方的書面批准不得向第三國政府等方面公開軍事機密,不以其他目的使用情報﹔可閱覽情報的人員僅限於公務上需閱覽並依據有效國內法律獲得批准的政府官員﹔在情報文件丟失或被銷毀時立即通知情報提供方並進行調查。

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針對的是朝鮮導彈發射和核試驗等軍事動向,目的是讓日本依靠偵察衛星和偵察機收集到的情報,和韓國利用地理優勢通過宙斯盾艦、遠程對空雷達捕捉到的情報進行交換。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韓國希望利用日本的偵察衛星和雷達等尖端裝備獲取情報,而日本則可利用韓國的傳統人力收集情報。

目前,日本擁有5顆情報收集衛星、6艘宙斯盾艦、4部探測距離超過1000公裡的陸基雷達、17架預警機等偵察力量,而韓國在偵聽和破譯朝鮮無線通信方面具有優勢。未來韓國通過“薩德”系統雷達收集到的情報也將與日本共享。日韓情報實時共享,日方可能獲利更多。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日本是在歐亞大陸外緣的島國,而韓國則位於歐亞大陸邊緣的朝鮮半島。從歐亞大陸獲取情報,韓國的位置比日本更有利。日本通過這個合作機制,可以更快捷地獲得關於朝鮮導彈和中國海軍的情報,同時在無需作出更多實質讓步的前提下,緩和同韓國的關系。

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危害半島安全

當前,東北亞地區局勢波詭雲譎,韓日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會帶來什麼影響?

一是韓國國家安全戰略調整短期不可逆轉。軍事合作在韓日兩國合作中屬於敏感范疇,協議正式簽署意味著韓國越過了韓日軍事合作的“分水嶺”。目前已經提上日程的兩國《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一旦取得突破,韓日之間就達成了事實上的同盟關系。其實,從宣布引入“薩德”系統開始,韓國就已經開啟了國家安全戰略政策深度調整的“潘多拉魔盒”。這次協定的簽署,將使韓日得以實現技術、地緣以及人力等方面的優勢互補,減少雙方軍事情報傳遞的繁縟環節,大大提升情報的時效性。韓國國家安全戰略的調整乃至未來愈加強硬的軍事姿態,將打破東北亞戰略均勢和戰略穩定,極易在該區域引發軍備競賽並最終影響東北亞安全。

二是美日韓軍事合作進一步強化。長期以來,美國一直謀求在東北亞建立由其主導的美日韓三國軍事同盟。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俄羅斯不斷加大其遠東地區的軍事部署,以及中國海空實力的不斷增長,這種訴求越發強烈。基於此,美國一直以美日同盟、美韓同盟為基軸,盡力“撮合”日韓摒棄“前嫌”,建立更為廣泛和直接的軍事合作,並由此逐步發展到三國同盟。推動日韓兩國簽署相關情報交換協定,也是美國“撮合”戰術中的重要一環。《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的簽署為韓日直接、迅速交流軍事情報奠定了法律基礎。韓日得以發揮各自對朝的技術情報搜集能力,互通有無、按需所取、實時交換、取長補短,並可對接美國,通過雙重、三重的交叉驗証,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大幅度提高對朝核導情報的精度與時效。

三是危害中國戰略利益與東北亞安全。近來,美韓日緊鑼密鼓地推敲針對朝鮮的“延伸威懾戰略”,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明確表明要加強有關朝鮮情報的共享,這種針對第三國的軍事同盟必然引起朝鮮方面的激烈反應,進而破壞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乃至影響東北亞地區的安全。中國作為朝鮮半島的近鄰,也可能因此面臨更多安全威脅。特別是美韓決定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后,該系統的X波段雷達可以大幅度地向中國腹地窺測中國戰略火箭軍導彈從升空至彈頭分離的完整數據。日本憑借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也可直接與韓國分享這些數據。部署“薩德”、韓日共享軍事情報、美日韓軍事同盟強化的三位一體效應,將嚴重損害中國地緣戰略利益與國家安全利益。

(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 慕小明)

(責編:王璐佳(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