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增強軍人職業榮譽感的制度改革

2015年11月24日,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提出,建立體現軍事職業特點、增強軍人職業榮譽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體系。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短短一個月,國家和軍隊連續推出兩項重大舉措,彰顯著共同的價值導向和政策指向——發揮了榮譽的精神引領和法制的保障作用。榮譽激勵士氣,政策撬動人心。讓我們跟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進程,一起去領略新的軍事人力資源政策制度體系所釋放的巨大活力……
為什麼要建立增強軍人職業榮譽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體系
政策制度是最大激勵,能夠更好提振軍心士氣。我軍在長期革命實踐中,形成了一整套保障軍人權益的傳統和做法。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先后頒布《中國工農紅軍優待條例》《優待紅軍家屬耕田隊條例》﹔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政府先后出台《撫恤暫行辦法》《優待抗日軍人家屬條例》等。解放戰爭時期,華北人民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從土地分配、子女入學、疾病治療等多個方面保障軍人權益、提高軍屬社會地位,有力激發了戰士奮勇殺敵熱情。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著眼增強軍人職業榮譽感自豪感,激發起“執干戈以衛社稷”的強大力量,用好的制度立起干事創業的風向標。
政策制度是有力杠杆,能夠更好集聚優秀人才。前些年,一些地方出現“當兵冷”“征兵難”“安置難”等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政策制度的滯后和缺位是很重要的一條。強軍興軍,要在得人。必須適應軍隊職能任務需求和國家政策制度創新,加緊推進軍隊有關政策制度改革,把更多優秀人才集聚到軍隊建設這個大舞台上來。2016年4月,教育部、軍委國防動員部在京召開全國大學生征兵工作網絡視頻會議后,不少高校大學生踴躍報名參軍入伍,這標志著依托國民教育為軍隊輸送優質兵員的路子正越走越寬。
政策制度是根本保証,能夠更好維護軍人權益。黨和國家一貫重視維護軍人權益,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規,軍婚、隨軍家屬就業、軍人子女就學、退役士兵再就業等軍人合法權益得到有力保護。當前,在全面依法治國軌道上,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立增強軍人職業榮譽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體系,很重要的就是把維護保障軍人權益納入國家法治體系,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手段,實現維護官兵權益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
政策制度是價值導向,能夠更好形成關注國防的社會風尚。每一名軍人都懂得,穿上軍裝就意味著:保家衛國、維和護航,軍人優先﹔沉船搶救、搶險救災,軍人優先﹔抗震救災、滅火救人,軍人優先。可以說,軍人生產的是安全。這是一種公共產品,人人共享,也需要人人維護。特別是在走向強國強軍的新征程中,需要從國家層面倡導和培育一種崇尚英雄、尊重軍人、肯定奉獻的社會價值觀念。從民族精神層面看,軍人職業本身就是崇高、勇敢、奉獻、犧牲的代名詞,這些都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涵。對軍人榮譽的維護,對軍人價值的褒揚,對軍人付出的肯定,就是對社會價值最好的引領,就是對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最好的強固,這也是調整軍事人力資源政策制度體系的重要考量。
這次政策制度調整改革主要向哪些方面著力
凸顯軍事職業特點。軍人是戰爭的主角,最大的榮譽是制勝戰場,最令人敬仰的是犧牲奉獻。這意味著平時枕戈待旦、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戰時不畏生死、槍林彈雨義無反顧,意味著生活中聚少離多、一家不圓隻為萬家圓,意味著奉獻最多、犧牲最大。由於軍人擔負特殊使命,維護軍人社會地位、激發他們職業榮譽感就顯得十分必要。這次政策制度調整改革,很重要的是著眼專業性,進一步完善選拔、培養、激勵、退役等制度﹔著眼風險性,構建與遂行作戰任務、演習演訓、維和維穩、搶險救災等軍事行動相匹配的權益保障、傷亡補償機制﹔著眼奉獻性,充分考慮軍人職業的犧牲和付出,給予相應政治榮譽、福利待遇、家庭支持、后續發展等優撫優待政策。
注重提升比較優勢。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越來越需要高素質的兵員,越來越需要高素質的軍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杠杆、個人價值在人才流動中的驅動作用更加明顯,軍營的吸引力有所下降。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親切關懷下,軍人工資福利待遇不斷改善提高,這對激勵官兵強軍報國、吸引社會青年參軍入伍發揮了很好的政策引領作用。這次改革,將深化軍人醫療、保險、住房保障、工資福利等后勤政策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軍人的社會地位、職業發展、經濟待遇、社會保障等相關政策制度,更好地彰顯軍事職業的比較優勢。
激發軍隊活力動力。2015年3月15日,全軍首批士官長上崗,作為“主官的助手、士兵的領導”。正是士官長制度的試行,打破了發展“天花板”,消弭了“當兵再長也只是個兵”的失落與尷尬,讓士官隊伍看到更廣闊的發展前景。這次政策制度調整改革,始終盯著官兵這個強軍主體,注重完善軍官、士兵、文職人員選拔、培養、使用制度,推行軍官職業化,健全完善兵役制度,完善士官任職技能資格制度,建立統一的文職人員制度,完善軍事人力資源政策制度和后勤政策制度,加強軍人榮譽制度建設,最大限度地激發廣大官兵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為強軍事業拼搏進取、貢獻力量。
重塑部隊良好形象。2016年2月,中央軍委下發《關於軍隊和武警部隊全面停止有償服務活動的通知》,標志著我軍全面停止有償服務活動部署展開。1998年,黨中央、中央軍委決定軍隊和武警部隊停止一切經商活動,允許軍隊在一些行業開展對外有償服務。隨著實踐的發展,有償服務已經不適應黨、國家和軍隊事業的需要,有的甚至給軍隊建設帶來一定負面影響。軍隊是吃“皇糧”的,根本職能是打仗。這次改革決定全面停止對外有償服務,有利於保持人民軍隊性質和本色,有利於專注練兵備戰這個中心任務,有利於進一步清除滋生腐敗土壤、純正部隊作風風氣,必將極大增強純正我軍的職業形象。
這次政策制度調整改革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軍人將更加體面更有尊嚴。俄羅斯人眼裡的軍人是“排在上帝前面的人”,美國人認為美國軍人“不僅是最杰出的軍人,也是品格最純潔的人”,以色列稱國防軍為“國家的精英”。與政治地位相適應,世界多數國家軍人有較豐厚的物質待遇。資料顯示,當前俄羅斯軍人收入達到中產階級的水平,列兵能拿到2.55萬盧布的月工資——高於全國人均月工資的2.2萬盧布,軍人養老金也提高了60%。我軍在這方面採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舉措辦法。2015年8月1日,《軍人住房公積金貸款管理辦法》正式施行,這一政策的出台,對拓寬軍人購房籌資渠道,推進軍人住房保障社會化,減輕軍人購房經濟負擔,增強軍隊凝聚力、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這次改革后,軍人地位和榮譽將與其付出和犧牲更為匹配更相適應,工資、住房、醫療、保險等保障將讓軍人更少后顧之憂,軍人將成為社會更加尊崇的職業。
發展空間將更為廣闊。這次改革后,展現在廣大官兵面前的是一條更為寬廣的發展道路:路徑設計將更加科學,什麼時機接受培訓、什麼時間交流換崗、什麼條件發展提升、什麼情況退出現役將更加規范有序﹔條件制約將更加嚴格,以晉升資格擇優、以任職資格取人將成為硬杠杠,謀戰思戰、能戰善戰的軍事人才將脫穎而出、大展拳腳﹔程序規范將更加嚴密,考核、選拔、任用機制不斷規范完善,軍隊各類人才職業前景清晰透明、發展環境公平公正,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生動局面。
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嚴格保護軍人權益是各國的通行做法。美國法律規定,聯邦政府中的某些崗位(如從事安全檢查、保衛工作)優先雇佣服役期間表現突出的退役軍人﹔如退役軍人聲稱優先權被侵犯時,勞工部退役軍人培訓就業局有權去調查。俄羅斯法律規定,對軍人、退出現役公民及其家庭成員實行法律和社會保護是國家職能,軍人地位法律制度的執行由檢察機關獨立監督。這次改革后,國家將對保護軍人權益作出更多剛性規定,“不允許以任何理由拒絕接收軍轉干部”將成為常態,“軍人優先買票遭拒”將成為歷史,“立功受獎証書在地方形同一張紙”現象將一去不復返,軍人合法權益將有更加實在可靠的制度保障。
職業榮譽將更加彰顯。2016年6月,我國首次派出軍機,跨越11個國家,連續飛行27000多公裡,奔赴馬裡接運執行維和任務遇襲傷亡的英雄,黨政軍各界人士在機場舉行隆重儀式迎接烈士和傷員回國,並沉痛送別“藍盔英雄”申亮亮烈士。2016年7月,我們以同樣隆重的方式接回李磊、楊樹朋兩位維和烈士。國家以庄嚴的儀式迎接烈士回家,飽含的是人民對英雄的禮遇和尊崇。軍人歷來視榮譽重於生命,根源在精神層面的崇高使命感榮譽感。這種職業榮譽感,源自軍人的職業自信,源自社會的厚植培育。可以預見,新一輪政策制度調整后,軍人榮譽的國家認可度、社會影響力將不斷提高,軍人榮譽標識將更加多元化、具體化、可視化,崇軍尚武、獎勵軍功的優良傳統將發揚光大,全社會國防意識和國防觀念將更加深植人心。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