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海洋數據將左右海戰勝敗 美遙遙領先中國

資料圖:中國水下滑翔機
近日,美國海軍的一部潛航器在南海被中國海軍捕獲。專家指出該潛航器的主要任務是搜集海洋氣象水文數據,它收集到的相關數據可能會對未來海戰產生直接影響。而恰恰在這方面,中國與美國有著不小的差距。
“水下滑翔機”都偵察啥
有分析認為,此次事件的主角很可能是美國海軍的LBS-G水下滑翔機。台灣媒體報道稱,被捕獲的是“斯洛庫姆滑翔者”無人潛航器。據中國軍事專家介紹,水下滑翔機是水下無人潛航器的一個分支。它們之間的關系就如同飛機與戰斗機的關系,目前,水下滑翔機正成為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國重點推進的無人潛航器項目。
據軍事專家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水下滑翔機是上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技術,它是將浮標、潛標技術與水下機器人技術相結合,研制出的新型無人水下航行器。它利用一種類似魚類鰾的裝置改變自身的浮力並實現沉浮,利用安裝在耐壓殼體上的水平機翼在沉浮的過程中產生向前的水動力,實現滑翔運動。水下滑翔機位於水面時,將天線露出水面,通過衛星定位系統定位,並通過衛星通信發送數據,同時接受指令以確定“滑翔軌跡”。
通常而言,水下滑翔機等無人潛航器搭載相關測量傳感器,按照預先設定的航線採集相關海域的海洋溫鹽剖面等環境信息。多台水下滑翔機構成網絡機群,實現連續時間、空間的三維環境參數獲取。與錨系浮標、潛標、漂流浮標等組網觀測,可建立自主式海洋採樣網絡。既可以為海洋環境保障和科學研究提供數據支持,也可以直接支持潛艇戰、水雷戰與反潛戰等作戰任務。
專家指出,理論上講,水下滑翔機也可裝載水聽器、合成孔徑聲吶等傳感器,布防在重點目標海域,用於偵聽敵方潛艇、水面艦艇、水中兵器和其他噪聲信號。它可以長時間潛伏水體中執行任務,一旦偵察到相關信息,可以上浮到水面,通過衛星系統報告獲取目標的有關信息。
海洋環境對軍事行動影響大
專家表示,當前的水下滑翔機大多用來採集海水溫度、鹽度、密度等數據,這屬於海洋水文的范疇。海洋水文還包括海浪、海流、潮汐等。這是海洋戰場環境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海洋戰場數據收集包括海洋氣象和海洋地理環境。例如風、雲、能見度、降水、霧等都屬於海洋氣象范圍。海洋地理環境則包括島嶼、水深、岸線、海底地形等。
專家指出,海洋氣象水文環境對軍事行動的影響因素多、作用大、范圍廣、過程長,很大程度上左右未來海戰的成敗。專家表示,海戰武器裝備作用的發揮與氣象水文條件關系越來越緊密。例如海流,它能直接影響潛艇航行的水下定位以及航向、航速。潛艇可利用深層流進行漂航,增強隱蔽性,避開聲吶探測,進而通過敵方控制的海峽和反潛封鎖區。海流還會影響水面艦艇航線的選擇、錨泊、布雷等。而高溫高鹽的海水對水聲器材的使用、武器保養維護、聲吶探測等方面產生負面影響。溫躍層直接影響潛艇的隱蔽性。由於溫躍層的存在,通常情況下聲吶在冬季的探測效果會好於夏季。密度躍層可以導致液體海底、液體斷崖現象。潛艇利用液體海底坐沉,可以促成攻擊的突然性;而當潛艇遭遇液體斷崖時會突然下沉,威脅航行安全。當年中國海軍372潛艇就遭遇了海底液體斷崖。另外,由於大洋中各層海水的溫度、鹽度、流體靜壓力不同,聲波在各個水層中的傳播速度也不同,有時候會出現水下聲道。利用聲道可使聲吶作用距離擴大到幾個匯聚區距離,潛艇可以利用這個特殊性遠距離發現敵人。
急需提高海洋環境監測能力
專家表示,正是由於海洋水文氣象環境對作戰的影響非常大,美國不遺余力通過常年作業描繪全球各個大洋的“水下環境地圖”。但又由於海洋環境信息復雜多變等因素,海洋環境信息的獲取必須經過長期、立體、全面採集與觀測,並配以先進的地球物理學、海洋動力學等科學理論支撐,才能正確分析其內在機理和規律,最終為軍事行動所用。美國在這方面可以說是全球領先。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軍事海運司令部(其典型裝備包括“無瑕”號音響測量船)、美國大學-國家海洋實驗室系統都擔負大量的海洋環境監測任務,這些機構擁有50多艘各種海洋監測、考察船,用於對海洋環境的全方位探測監控。加裝特種數據採集設備的商船、漁船以及戰艦可能達到數百艘。在一些國際合作的監測項目中,美國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從2002年開始多國聯合在全球海洋累計布放1萬余個自沉浮浮標組成ARGO全球海洋觀測網,它們能獲取從海面到水下2000米的溫鹽密數據,其中美國投放的浮標數量達到總數的56%以上。在全球大洋錨系浮標海洋觀測系統中,美國貢獻了其中90%的浮標。
專家表示,中國之前也進行了一些海洋環境監測工作,為海軍遠航、訓練提供了基本的支援保障。但這些努力距離打造藍水海軍的目標還差不少,還需要更長時間的積累和投入。例如,對海底地形的測繪,就需專用的深潛器利用主動掃描雷達一點一點探測。而探測海洋水文條件的水下滑翔機航行速度很慢,完成探測需要大量時間。(李強 劉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