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日本軍費連續增長為哪般?

甄澤浩
2016年12月26日15:44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小字號

12月22日,日本政府通過內閣決議批准2017財年政府財政預算,將連續第五年增加軍費開支,明確提出用以應對朝鮮核威懾和中國日益增大的海上挑戰的能力。同時,決定將海上安保廳2017年度預算較申請增加約100億日元,達到創歷史新高的逾2100億日元。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

眾所周知,截止2012年度,日本政府的國防預算連續10年減少,但自2013年以來,再度執政后的安倍政府不顧國內經濟停滯乏力的困窘,積極擴充軍力,大力發展武備,國防預算已經連續5年呈現不同增幅的增長趨勢。稍加分析,則不難發現其背后的深刻意圖和政治考量。

塑造個人形象

2012年12月,重新上台后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改第一次任首相的執政風格,強勢登場,開啟“經濟”、“軍事”兩駕戰車,代表國內右翼勢力,利用新年致辭時機強硬發聲,主動亮相各種“爭議”場合,帶領內閣成員齊呼“天皇萬歲”,公然參拜“靖國神社”,篡改否認日本侵略歷史,積極展開“地球儀”外交,四處兜售“積極和平主義”主張,大幅度增加國防預算經費開支,肆無忌憚地擴充武備,公開指責鄰國,積極構筑“遏華包圍圈”,帶頭在復辟軍國主義道路上漸行漸遠。

實現政治目標

長期以來,安倍一直將“修改憲法”作為個人特別是首相任期內的畢生目標。為實現這一政治理想,安倍政府堅持從外到內,逐步推進“修憲”路程。一方面,批准成立日本版的外交與安全保障政策新的指揮部 ——“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支持慫恿政府部門相繼制定並頒布“特定秘密保護法案”、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法案”等法案,精心拋擲《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新版《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建設計劃》“安保三箭”, 審議通過改變武器裝備出口方針的“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批准通過新版防衛白皮書,強行通過允許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的新安保法相關法案等。在此基礎上,加緊修改憲法解釋以解禁集體自衛權。另一方面,全面加強武備,努力提升軍事實力。按照日本憲法規定,自衛隊屬於“非軍事化”性質,但正是由於日本政府連續增加軍費預算,而且這些軍費主要用於建設和購買“魚鷹”運輸機、戰斗機、兩棲主戰裝甲車輛等先進武器裝備以及新型潛艇、宙斯盾艦和偵察預警、指揮控制系統等,造成了目前日本事實上已經擁有了一支不遜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名副其實的“軍隊”。從而為日本隨時可以在海外進行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

擴大國際影響

在具備了一定的可以對外動武的主客觀條件之后,安倍政府積極抓住各種機會展開動作,擴大影響。比如,派遣首支海外部隊進駐非洲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在東非吉布提建立首個海外軍事基地﹔積極開展邀請15個國家元首到訪的“秋季外交”﹔全方位加強與印度合作﹔將東盟定位為“傳統伙伴”關系﹔在截至本年度末的5年時間內,針對中國,在世界各地新增設18處駐外使領館﹔圍繞南海問題,積極靠攏美國選邊站隊、積極發聲﹔在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明確表態下,強力推進TPP,爭取在亞洲及地區事務中擁有更多的發言權﹔特別是,本月26日至27日,安倍准備再次訪美專門陪同美國總統奧巴馬一起訪問二戰期間美日戰爭開端地——珍珠港,借以表明態度,主動迎合美國即將上台的新政府。如此等等。

事實永遠勝於“雄辯”。不論安倍如何精心布局和“作秀”,在全世界廣大愛好和平的人們面前,“五連漲”防衛預算經費的事實永遠無法掩蓋日本政府軍事擴張的險惡目的和真正“用心”。(作者單位:國防大學)

(責編:閆嘉琪、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