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致命武器:魔法戰爭時代來臨!【3】

傳說中的僵尸槍 。
控是實力更是境界
歷史上常常有這樣的事:達成了某種預見,卻未必知道這個預見的真正含義。
很顯然,克勞塞維茨所說的“可用工具之和”並未包括非致命武器。他當然也不可能知道在百余年之后會出現這樣一類工具:除了靠毀傷肉體、逼迫敵人就范之外,人類還可以直接作用於“意志”——在不觸及死亡或者至少主要目的不在於死亡的情況下,通過更好地控制敵人去贏得戰斗,從而體現出科技進步的魅力和相對的“戰爭文明”。
現代科技的發展水平、對人類的認識能力,特別是當今世界對生命的尊重意識都在增強,讓非致命作戰的概念“橫空出世”。
於是,在很多情況下,以槍彈投射為代表的化學熱能武器系統有望被傳導輸送某種控制性定向能的新概念武器所取代,並顯現出獨特優越性。
那麼,傳統子彈、炮彈和未來戰爭魔法棒的區別是什麼呢?
打個比方,這好比是子彈和藥片的區別。一顆子彈有多厲害,要看它和人體發生作用的多種可能性:致死、重傷、輕傷、未命中等等﹔而一粒藥片,本身就包含了設計預期的生理變化——控制性武器用於作戰,已然把作用效力預置於發射物之中。
也許從此,武器的基本作用原理也會出現顛覆性改變。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怎麼打,但第四次世界大戰用的一定是木棒和石頭。”
想想愛因斯坦曾為助力研制大殺器原子彈而無限懊悔的晚年吧。不過,現在可以告訴他一個新的解決方案,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會是:魔法戰爭。
這就意味著,一旦我們轉變一種思路,將“控制”優於“毀傷”來考慮武器性能問題,就會豁然開朗,發掘出一系列全新的致傷作用機理。而倒過來再看“熱兵器”那種盲目追求的大殺傷性,從技術含量上真是弱爆了。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戰爭的制勝之道,正在從毀傷性轉而提升到操控性。新一輪的科技變革正在帶來神奇的多種可能性。
上兵競控,其下競毀。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