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俄羅斯“公社號”100歲仍在黑海艦隊服役

楊益
2017年05月20日17:56 | 來源:北京晚報
小字號

  “公社號”釋放小型救生艇

  “公社號”船員

  “公社號”

  據報道,烏克蘭海軍上校近日表示,烏克蘭僅用5艘潛艇就可以摧毀俄羅斯黑海艦隊,“使這些陳舊廢物一出基地就粉身碎骨。”俄羅斯媒體反唇相譏,表示烏克蘭根本沒有先進的潛艇,而俄羅斯黑海艦隊的艦艇都是入列不久或經過維護和升級的,包括服役100多年的“公社號”潛艇救援船。

  眾所周知,海軍的更新換代非常迅猛,曾經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十年不買新艦,便被日本聯合艦隊拋在了后面。而俄羅斯的“公社號”竟然服役了100多年。這是怎樣一艘神奇的艦船,它在這一百多年裡又有怎樣的經歷?

  少年壯志

  一戰新式艦艇 外形至今時髦

  “公社號”潛艇救援船,原名“沃爾霍夫號”。這個名字來源於俄羅斯西北地區的一條重要河流——沃爾霍夫河。

  盡管沙皇俄國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帝國主義列強中海軍實力不強,但卻常有軍事工藝方面的創意,例如世界上第一次用魚雷擊沉敵艦的戰役就是俄國海軍打的。1912年11月12日開始建造的“沃爾霍夫號”,其外形乃是至今仍非常時髦的“雙體船”結構。

  兩艘船體並排橫臥水中,兩者之間懸空架上甲板,橫截面形成近似“門”字形的中空結構。兩艘船體之間空著的海水區域,便是天然的船塢。這樣,排水量不過2740噸的雙體船,形成了一個長96米,寬18.6米的海上平台。

  這種奇特的造型是用來做什麼的呢?主要是用於潛艇的維修。雙體之間的船塢,可以方便潛艇進入。然后,用孔狀框架將潛艇吊起來,懸空維修。在船上,配備了各種海事救援與支援設備,還有大批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潛水員。當然,不僅潛艇,其他的小型船隻也可以到這裡來維修。

  “沃爾霍夫號”於1914年3月開始海試。半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它被作為沙俄波羅的海艦隊中的潛艇母艦。波羅的海方面的戰斗,主要是在德國艦隊的航線上反復布設水雷(總共布設了3.5萬個),從而擾襲德國的交通線。在這個過程中,俄軍潛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作為潛艇支援艦的“沃爾霍夫號”也展現了它的價值。

  1917年春天,“沃爾霍夫號”開到波羅的海的傳統駐地科拉斯桑德。接著,沙皇俄國滅亡了。此時距離沃爾霍夫號下水,僅有4年。

  旗號變換

  革命勝利開“公社”

  在1917年爆發的革命中,波羅的海艦隊是革命的中堅力量,其中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炮轟冬宮,是十月革命的信號彈。此后在俄羅斯內戰中,波羅的海艦隊不但參與了陸地上的戰斗,還在波羅的海擊退了英國海軍的干涉。

  1922年,蘇俄穩定了紅色政權,沙皇俄國留存的海軍艦艇,也都更換了名字。“沃爾霍夫號”正式更名為“公社號”。對年輕的蘇聯而言,要在波羅的海方面應付強大得多的協約國海軍壓力,潛艇是以弱抗強的主力,而潛艇支援船的意義非同小可。

  所幸,蘇聯建立的前十多年並沒有再爆發外部戰爭,因此新命名的“公社號”也得以安享和平。在這些年中,“公社號”承擔著三方面的任務:首先是繼續作為潛艇母艦,為出擊任務的潛艇提供保障﹔第二是利用其自身的獨特結構,建造和修理小噸位的船隻﹔此外,還參與保障其他各種型號戰艦和船隻的海試。

  鐵血衛士

  二戰功勛卓著 經歷血與火洗禮

  1941年6月,蘇德戰爭全面爆發。納粹及其仆從國的500萬大軍潮水般直扑蘇聯,蘇聯全體軍民都投入到偉大的衛國戰爭之中,“公社號”也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就在戰爭爆發前夕的6月21日,“公社號”加裝了值班警戒用的機關槍,這也標志著其從和平狀態轉入戰爭狀態。

  在蘇德戰爭中,波羅的海艦隊的主要任務是保衛海軍基地,防范德軍的突襲和登陸。1941年,波羅的海艦隊一面積極襲擾德軍海上交通線,一面保護脆弱的本方交通線,同時派出兵力和武器保衛列寧格勒。

  1941年9月15日,“公社號”的23名船員被征集離開戰艦,加入海軍陸戰隊,參加陸上作戰,其中12人加入了承擔艱巨任務的殲擊營。一個月后,“公社號”遭到德軍空襲,艦身29處受傷。由於蘇軍在戰爭中遭遇巨大的人力損失,海軍部隊等遭受壓力相對較輕的單位,很難得到及時補充。因此,在整個蘇德戰爭期間,“公社號”一直處於人員不滿編制的狀態。

  人手的缺乏和德軍的狂轟濫炸,都無法阻礙“公社號”的奮力作戰。蘇軍將其作為海上浮動的支援平台,在波羅的海各處不斷巡弋,哪裡戰斗激烈就往哪裡去,不斷地維修、建造,為波羅的海艦隊恢復元氣。不僅是潛艇和小型船隻被它吊起來維修,大型船隻也得到過它的幫助。

  1941年9月14日,蘇聯重型巡洋艦“彼得羅巴普洛夫斯克號”被德軍擊沉,蘇軍方面展開緊急救援,“公社號”派出32名潛水員,將大批水兵從沉船中搶救出來。1941年年末,“公社號”又向受創的戰列艦“十月紅色革命”號提供了維修幫助。“十月紅色革命號”在列寧格勒保衛戰中屢立戰功,離不開“公社號”的良好保障。

  年過半百

  兩次現代化改裝

  成為科學研制平台

  蘇德戰爭勝利結束后,“公社號”繼續承擔潛艇和艦艇維修的任務。在1956年,“公社號”派出人員,在水下45米救援了M-220號潛艇。1957年,它救助了水下75米的M-256號,兩年后又修復了一艘魚雷艇。

  1967年,在波羅的海戰斗了半個世紀的“公社號”終於挪窩兒,告別了波羅的海艦隊,換防到黑海艦隊的駐地塞瓦斯托波爾港。當然,畢竟是年過半百的船了,總歸有漸漸落伍的時候。於是,在1970年到1973年,“公社號”進行了第一次現代化改裝。在這次改裝中,它換上了適應深海作業的設備和測繪設備。這樣,就由一艘潛艇支援船,改造成能執行科學考察和事故救援的特種艦隻。1975年12月,“公社號”向2026米的深海投放了稱為AC-6的1832型深海探測設備。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公社號”開始第一次改造的1970年,美國海軍的“鴿子”級潛艇救援船服役。這是美軍的第一款雙體支援船,雖然其比“公社號”寬得多,排水量幾乎是其兩倍,續航力是其4倍,然而,在“雙體”這方面,俄羅斯比美國領先了50多年。

  在冷戰后期的1979年到1984年,“公社號”又進行了第二次現代化改裝。經過這次改裝,它被賦予了新任務,就是為新型深海探測器的研制和試驗提供保障,並且作為其載體,進行探索和水文地理的測繪科研工作。這樣,原本戰爭中的支援平台,完全轉換成為和平時期的科學研制平台。

  風華如故

  “三朝元老”精神矍鑠

  第三次改裝發揮余熱

  就在“公社號”進行第二次改裝后幾年,它所在的國家,政治格局發生劇變。1991年,蘇聯解體。黑海艦隊最初作為俄羅斯和烏克蘭共有的聯合艦隊,在1994年拆分為二,俄羅斯獲得約80%的艦艇,烏克蘭獲得約20%,但艦隊駐地塞瓦斯托波爾則歸屬烏克蘭,俄羅斯隻能長期租借。

  在這翻天覆地的動蕩面前,“公社號”不為所動,繼續自己平凡而又非凡的使命。2004年12月,已經年過九旬的“公社號”再次進入船塢,進行第三次現代化改裝,成為深海探測機器人的母艦。

  而待到烏克蘭危機發生后,俄羅斯一舉收回克裡米亞,塞瓦斯托波爾的海軍基地也不再是個問題。2013年11月,俄羅斯黑海艦隊專門為“公社號”進行了下水100周年的慶典。

  在冷戰時期的數十年間,蘇聯海軍建造了大批新式船隻,然而卻一直讓“公社號”繼續服役,從30多歲一直干到70多歲,也沒說建造第二艘雙體的潛艇支援船或類似船隻。

  冷戰結束后的數十年間,不少在建艦艇被廢棄下馬,年屆百歲的“公社號”卻繼續發揮余熱。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蘇聯、俄羅斯方面覺得“公社號”廉頗雖老,尚有余勇,足夠滿足和平時期的職能。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出當初設計和制造“公社號”工藝的先進,再加上蘇俄武器裝備皮實耐用的特色,才打造出這麼一款經久彌堅的“神器”來。

  歷經了沙皇俄國、蘇俄/蘇聯、俄羅斯聯邦的“三朝元老”,正精神矍鑠地駛向未來。

  鏈接

  誰是艦艇中的老壽星?

  美軍“憲法號” 200多歲

  世界上最古老的現役戰艦,要數美國海軍的風帆戰艦——“憲法號”。這艘綽號“老鐵甲”的快船,是美國海軍第一艘自己生產的戰艦,由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親自命名,於1797年下水,並在1812年的美英戰爭中參加過40多次海戰。

  該艦總長62.2米,寬13.6米,深6.85米,排水量2200噸,裝備38門火炮,船員400人。該船本在1828年退役,政府准備將其拆解。但詩人奧利弗·赫爾莫斯的詩《老鐵甲》的廣為流傳使其被保留下來。

  該艦后來被設定為“永不退役”,經過數次大修,保持了正常的航行能力。艦上常駐60名現役海軍,平時停在波士頓查爾斯頓軍港,作為軍事博物館和教育基地。算來,“憲法號”已經200多歲了。不過,它雖然有“永不退役”的光環,但實際上只是一艘老艦博物館,不可能執行原有的作戰任務。

  1997年為了慶祝200歲生日,“憲法號”在波士頓港口外用自身風帆航行了一次。這也是116年來的第一次,之前都是被其他船隻拖著到處行駛。這一點上,“憲法號”是沒法和一直在執行任務的“公社號”相比的。這就好比兩個老壽星,一個深居簡出,偶爾坐著輪椅被推出來轉轉﹔另一個還在外面打工掙錢……

  英國“勝利號” 220多歲

  還有一位更老的,算是“憲法號”的對頭,英國“勝利號”戰艦。這艘風帆戰艦1759年開始建造,1778年開始服役,排水量3500噸,長67.8米,寬15米,裝備104門火炮,船員850人,比“憲法號”還要大上一圈。

  “勝利號”最初服役就是為了鎮壓美國獨立戰爭。它服役到1812年,1922年被重修和永久安置在朴茨茅斯港。“勝利號”比“憲法號”還要老20歲,隻不過英國人沒有玩“永不退役”,所以“現役最老戰艦”的名號還被“憲法號”佔了。

  日本“天地丸號”230多歲

  不過,上面這兩位,比起一艘日本船來,又是弟弟了。那就是日本木質風帆軍艦“天地丸號”。該艦建造於德川幕府初期的1630年(相當於中國的明朝末年),一直作為日本水師的旗艦。直到德川幕府末期的1862年(中國清朝,太平天國時期)才退役,總共服役了230多年。

  “天地丸號”木質的船體當然不能使用這麼久,所以戰船的外殼因為腐朽就更換了好幾次。這條200多年的木質戰船,也說明了日本當時的陳腐與落后。就在“天地丸號”退役后的5年,日本推翻德川幕府,開始了明治維新。因此“天地丸號”的退役,也被視為日本海軍新舊交替的標志性事件。楊益

(責編: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