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場點兵
——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全景紀實
7月30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位於內蒙古的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檢閱部隊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武警特警方隊。龐興雷攝
廣袤的朱日和訓練基地,黃沙漫卷,硝煙四起。
2017年7月30日上午,剛剛參加完實戰化訓練的1.2萬名官兵、600余台(套)裝備,征塵未洗、整齊列陣,以戰斗的姿態迎接檢閱。
這是我軍首次舉行以慶祝建軍節為主題的閱兵。
這是我軍革命性整體性改革重塑后的全新亮相。
這是我軍向世界一流軍隊奮力進發的庄嚴宣示。
訓閱一致 戰訓一致
迷彩色的閱兵台前,大紅的“1927—2017”字樣和庄嚴的八一軍徽,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此刻,祖國北疆,大軍列陣,鐵甲傲立,威風凜凜。華北地區6個軍用機場,百余架戰鷹展翅待飛……
9時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宣布:“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現在開始!”
全場庄嚴佇立,高唱國歌,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在沙場上空迎風飄揚。
伴隨著激昂澎湃的閱兵曲,習近平主席在閱兵總指揮、中部戰區司令員韓衛國上將陪同下,乘野戰檢閱車,以每小時20公裡的車速依次檢閱部隊。
“同志們好!”
“同志們辛苦了!”
一聲聲親切問候,表達著習主席對將士們的親切關懷。
“主席好!”
“為人民服務!”
一次次響亮回答,抒發了全軍官兵對習主席的忠誠擁戴。
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領航人民軍隊與時偕行、攻堅克難,以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引領,面向未來塑造世界一流軍隊,強軍興軍的藍圖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與以往歷次閱兵相比,這次閱兵有許多顯著不同——
這次閱兵堅持戰訓一致,打破以往廣場閱兵的慣例,不安排徒步方隊和踢正步,不安排軍樂團、合唱隊,沒有群眾性觀摩,所有裝備不作裝飾,所有受閱官兵著作戰裝具,突出“野味”“戰味”。
向人民軍隊90年不平凡歷程致敬
車輪滾滾,大地震撼。中國共產黨黨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在200余名陸軍、海軍、空軍和火箭軍官兵的護衛下迎風招展,拉開了氣勢磅礡的閱兵分列式序幕。
旗幟展示形象,旗幟凝聚力量。注目鮮紅的旗幟,回首光榮的歷程,人民軍隊永遠是黨領導下的軍隊,永遠是國家的捍衛者,永遠是社會主義的捍衛者,永遠是人民利益的捍衛者。
巨大的轟鳴聲由遠而近。藍天上,17架直升機組成“八一”標識,24架直升機繪成“90”字樣,象征這支在戰火中誕生的光榮之師,走過了90年史詩般的壯麗征程。
90年前的8月1日凌晨,南昌城頭一聲槍響,中國共產黨擁有了革命的武裝,人民有了自己的子弟兵。
山河為碑,歷史作証。從長征路上前仆后繼,到敵后抗日浴血奮戰﹔從解放戰爭橫掃千軍如卷席,到抗美援朝以弱勝強打出國威軍威﹔從建設年代激情燃燒,到改革開放春潮涌動﹔從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到國際維和戰場守望世界和平,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建立了不朽功勛。
“參加像這樣野戰條件下的大閱兵,使命光榮,責任重大。”駕駛“90”字樣長機的陸軍航空兵某旅旅長崔佳彬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今天的人民軍隊已經從單一軍種發展成為諸軍兵種聯合、具有一定現代化水平並加快向信息化邁進的強大軍隊,成為保衛祖國的鋼鐵長城,成為捍衛正義的和平之盾。
陸地猛虎插上鋼鐵翅膀
空中突擊梯隊呼嘯而至。10架武裝直升機率先開辟空中通道,實施偵察預警,進行火力壓制。8架武裝直升機護衛18架運輸直升機,搭載精銳力量,突入作戰區域。
同所有受閱官兵一樣,44歲的某空中突擊旅特級飛行員湯軍也是第一次從訓練場直接走上閱兵場接受檢閱。
“空中突擊力量,具有快速機動、精確打擊等優勢,在未來戰爭中承擔著重要使命。”湯軍在實戰化訓練中多次擔任突擊群長機,在閱兵中又擔任火力突擊分隊橫隊長機。
“這次改革,空中突擊旅首次進入人民軍隊序列,陸地猛虎插上了鋼鐵翅膀。”湯軍說。
獵鷹盤旋,神兵天降。18架運輸直升機准確抵達各自戰位,呈戰斗隊形快速降落,曾兩次榮立二等功的連長馮時率機降勇士一躍而出,如雄鷹扑地、似猛虎下山,冒著飛舞的沙塵,向預定地域集結。
疾如風、快如電。馮時和兩個連的突擊隊員詮釋了當代革命軍人的血性膽氣,展現了人民軍隊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
改革強軍會有時,沙場閱兵展風採。8月1日,馮時將迎來自己27歲的生日。他說:“今天參加沙場閱兵,既獻給偉大的人民解放軍,也是獻給自己的最好生日禮物。”
突擊!突擊!向著勝利突擊!
突擊!突擊!
鐵甲鏗鏘,鐵陣生威。攜著訓練場上的塵土和沙礫,22輛99A坦克呈“箭”形布陣,象征著“陸戰之王”勇往直前。
“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主戰坦克,99A式坦克實現了火力、機動力、防護力和信息力的有效融合,體現了陸戰裝備的新水平。”如同1999年、2009年國慶閱兵和2015年勝利日閱兵時擔任頭車駕駛員那樣,42歲的二級軍士長丁輝再一次擔任坦克方隊的頭車駕駛員。
從當年的“萬國造”到今天全部國產的先進裝備,人民軍隊的武器裝備實現了歷史跨越。
丁輝所在的這個方隊,就是巨變的親歷者。
這個方隊由著名的“平江起義團”所在的中部戰區陸軍某師抽組組成。
從第一支摩托化部隊,到1985年成為我軍第一支機械化部隊,再到如今的第一支數字化部隊,這個師一直都是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跨越式發展的試點先行單位。
浩蕩而來的步戰車作戰群,由04A履帶式步戰車和08式輪式步戰車混合編成。
“作為陸軍機械化、信息化復合式發展的代表性裝備,兩款新型步戰車,標志著我軍陸上機動攻防能力的整體躍升。”乘坐在威武雄壯的08式輪式步戰車上,28歲的第80集團軍某合成旅副營長李界辰豪情滿懷。
李界辰介紹,這兩型步戰車是在改革強軍背景下,由我國自主設計研發,既能打擊地面作戰人員、裝甲車輛和堅固工事,也能擔負對空自衛作戰任務,是陸軍新型合成部隊的主戰突擊裝備和重要作戰力量。
自行火炮方隊,由122自行榴彈炮、155自行加榴炮和300毫米遠程火箭炮混合編成。炮兵素有“戰爭之神”的美譽。伴隨著現代化水平的提高,今天的中國炮兵火力更猛、精度更高、機動性更強。
緊隨而來的是反坦克導彈方隊。受閱的紅箭—10反坦克導彈,是我軍目前裝備的最新式反坦克武器。
“改革重塑,力量優化!”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金立昕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今天的陸上作戰力量,正在由區域防衛型向全域作戰型加快轉變。
向多維作戰空間進軍
未來作戰,信息制勝。在陸上作戰群之后接受檢閱的是由戰略支援部隊編成的信息作戰群,包括信息支援、電子偵察、電子對抗和無人機4個方隊。
信息支援方隊,由若干受閱車輛組成。這支新型作戰力量正加快融入全軍聯合作戰體系,在關鍵領域實現跨越發展。
電子偵察車組具有多手段集成、部署靈活、機動性強等特點,能夠為掌握復雜電磁環境下戰場主動權提供有效支撐。
電子對抗方隊,由雷達干擾車和通信偵察干擾車組成。電子對抗已經成為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手段。新型電子裝備列裝部隊,使我軍電子對抗能力獲得了長足發展。
無人機方隊由通信干擾無人機、雷達干擾無人機和反輻射無人機組成,能夠對敵方的預警探測和指揮通信體系進行有效壓制。
“受閱的三型無人機均為國產,都是首次亮相。”無人機方隊政委李沖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這些裝備都是部隊最新列裝的先進武器,代表了現階段我軍無人機的發展水平。
李沖介紹,無人機具有機動靈活、情報時效性強、作戰使用成本低且零傷亡的獨特優勢,是實現戰場感知和打擊效果評估的重要手段之一,已成為信息化條件下作戰效能的倍增器,自上世紀登上戰爭舞台以來,日益成為世界各軍事強國裝備發展的重點。
“未來,我軍無人機部隊將緊盯多維作戰空間,不斷拓展深化使命任務能力,用忠誠和實力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捍衛祖國的領土安全。”李沖說。
2015年的最后一天,戰略支援部隊宣告成立。作為我軍新質作戰能力的重要增長點,這支部隊正不斷強化使命擔當,闊步邁向遠邊疆、高邊疆。
特戰精兵,從雪域高原走來
拔點奪要,戰略破襲。作為精兵作戰的縮影,特種作戰群開始接受檢閱。
威風凜凜的西藏軍區某特種作戰旅的特戰尖兵乘坐全地形車通過檢閱台。特種作戰是現代戰爭的重要方式。我軍特種兵近年頻繁亮相國際賽場,在強強對抗中展示了中國軍人的高超技能和旺盛斗志。
受閱的特種作戰旅是全軍唯一一支高原特種作戰部隊,自2002年12月組建以來,常年駐守在海拔3700多米的雪域高原,被譽為“高原雪豹”。
近年來,這支部隊結合擔負的任務,首次實現在西藏高海拔地區實施直升機低空懸停滑降訓練,開創特種部隊與航空兵在高原聯訓的先例,創造駐藏部隊歷史上最長的摩托化機動距離紀錄,先后參加“厄爾布魯士之環”國際軍事比賽,赴烏茲別克斯坦、尼泊爾聯演聯訓等重大演訓比武活動。
特種兵方隊副政委扎西頓珠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現在,全旅特戰隊員能夠熟練掌握6種以上武器,全部具備跳傘、機降、攀岩、潛水、駕駛、格斗等作戰技能。”
特戰尖兵們堅定的眼神、自信的表情向世界發出這樣的宣言——這是一支英雄之氣澎湃的隊伍,是一支敢於勝利、勇於犧牲的軍隊。
由輪式輕型偵察車和防護型突擊車組成的特戰裝備方隊開始接受檢閱。
特戰裝備方隊由中部戰區陸軍第82集團軍某合成旅和某師編成。
某合成旅的防護型突擊車作為部隊的主戰裝備,採用承載式車體,乘員艙和發動機艙全防護,車頂裝通用槍塔,能實現360度全向射擊,車內能攜行多種輕武器,可遂行機動、戰斗、警戒訓練等任務。
某師參閱的輪式輕型偵察車具備“三防”防護性能,集成了多種偵察手段,主要用於偵察敵兵力部署、武器設施等各類目標,能夠快速獲取、處理和上報敵情信息,可對戰場前沿和縱深進行機動偵察監視、特種偵察作戰和引導火力打擊。
特種裝備助力特種作戰,人與武器的最佳結合鍛造敢打必勝的特戰精兵。
防空反導,守望國家空天安全
盾堅矛利、護衛長空。由預警雷達方隊、地空導彈方隊、彈炮系統方隊組成的防空反導作戰群正在通過檢閱台。
受閱雷達裝備具有高機動、高性能、高可靠的特點,作為國家空天安全的守望者,堅守在空防體系的戰略前哨。
48歲的鄭志洲所在的地空導彈方隊在發動機強勁的轟鳴中隆隆駛過檢閱台,接受黨和人民的光榮檢閱。地空導彈方隊由紅旗—9B和紅旗—22兩型地空導彈組成。
這是中部戰區空軍地空導彈某旅旅長鄭志洲第3次參加閱兵。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和2015年勝利日閱兵,他先后兩次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
但對鄭志洲來說,這次閱兵,意義尤為特殊。在前一天舉行的實戰化訓練中,他作為地面防空打擊群指揮員,指揮部隊連續作戰、高效抗擊,取得百發百中的戰績。
鄭志洲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今天,中國的地面防空力量已經形成了遠中近程相配套、高中低空相結合的火力體系,信息化條件下防空反導能力全面提升。”
彈炮系統方隊由紅旗—6彈炮導彈發射車、跟蹤高炮車和09式自行高炮組成。彈炮系統是防空體系的重要一環,具有快速機動作戰、抗飽和打擊、防低空突襲等防空作戰能力。
從這裡奔赴下一個戰場
縱橫海天,走向深藍。海上作戰群正在接受檢閱。
建設一支強大海軍,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的不懈追求。
海軍陸戰隊方隊官兵身著鮮亮的海洋迷彩,帶來了大海的壯闊、大海的氣魄,也把這支兩棲作戰力量的風採帶到了受閱現場。
這個方隊主要來自祖國南疆的海軍陸戰隊某旅。這個旅在3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首創了西沙精神和南沙精神。他們先后完成上百次軍事演習、首都國慶閱兵等重大任務,為60多個國家的駐華武官或來訪使團進行軍事表演。
22歲的“霸王花”高藝文和79名戰友身著藍色迷彩,全副武裝,昂揚受閱。風沙中,人們見証了中國女兵的戰斗風採。
高藝文說,能夠以這種特殊的沙場閱兵方式慶祝軍人自己的節日,她感到無比自豪。
海軍導彈第1方隊由海紅旗—9B艦空導彈和鷹擊—12A艦艦導彈組成。海紅旗—9B主要擔負艦艇區域防空任務,鷹擊—12A主要擔負大中型水面艦艇打擊任務,兩款新型導彈都是奪控制海權的“殺手锏”武器。
海軍導彈第2方隊隨即而來。受閱的鷹擊—83K空艦導彈和鷹擊—62A岸艦導彈,突防能力強、打擊范圍廣、毀傷威力大,是海軍反艦懾敵的中堅力量。
在和平的天空,飛得更高更遠
壯志凌雲,搏擊長空。空中作戰群劃破天際、接受檢閱。
擁有一支強大的空中力量,曾是多少代中國人的夢想。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彭玉龍說:“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閱兵,人民空軍僅有17架繳獲的戰機,而且還是東拼西湊組裝起來的。”
置身今天的受閱現場,人們能深切感受到我軍空中作戰力量建設取得的非凡成就。
首先飛過來的是預警指揮機梯隊。空警—2000預警機、空警—500預警機、運—8指通機和運8—干擾機,在8架殲—10B戰機的護衛下,列陣長空,接受檢閱。預警機、指通機等先進裝備的列裝,使我軍預警和作戰指揮控制范圍有效拓展。
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師長郝建科率領的轟炸機梯隊飛過來了,9架轟—6K編成3個三機楔隊飛過檢閱台上空。
郝建科介紹,轟—6K是我國自行研制的新型戰略轟炸機,能夠攜帶巡航導彈和空地導彈,具備遠程奔襲、大區域巡邏、防區外打擊等能力,是我軍重要的空基遠程打擊力量,被譽為空中“戰神”。
運輸機梯隊由1架運—20和2架運—9運輸機組成。運—20大型軍用運輸機由我國自主研發,具有航程遠、載重大、速度快等特點。運—9是我國國產中型戰術運輸機。大型運輸機技術的突破,推動了我軍遠程投送能力的跨越式發展。
由轟油—6加油機、殲—10C戰機組成的加受油機梯隊飛臨上空。空中加油續航,有效增強了航空兵遠程機動、持續作戰和戰場生存能力,是空中聯合作戰和遠程作戰能力的重要體現,中國航空兵由此飛得更高更遠!
7架殲—15編成艦載機梯隊接受檢閱。殲—15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型固定翼艦載多用途戰斗機,也是航母編隊核心作戰打擊力量。作為新型作戰力量的代表,年輕的艦載機部隊,把自信與自豪寫在萬裡海天,把光榮與夢想帶到閱兵現場。
15架戰機編成殲擊機梯隊呼嘯而來。3機楔隊為殲—20戰機,5機楔隊為殲—16戰機,7機楔隊為殲—11B戰機。殲—20是我國自主研制的第四代超音速隱身戰斗機,這是亮相珠海航展之后,首次以戰斗姿態展示在世人面前,標志著人民空軍向著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目標邁出了新的步伐。
威武的空降兵方隊開過來了。快速機動、遠程直達、縱深打擊、以空制地,作為聯合作戰體系中的精銳,空降兵在這次力量重塑中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為強軍興軍提供保障
現代戰爭保障先行,聯合作戰呼喚聯合保障。由信息通信保障方隊、工程防化保障方隊、后勤保障方隊、裝備保障方隊組成的綜合保障集群也把最新建設成就帶到了今天的閱兵場。
信息通信保障方隊受閱裝備具備全時通、全域通、全頻通保障能力,使人民軍隊的“千裡眼、順風耳”更加耳聰目明。
工程防化保障方隊受閱的綜合掃雷車、裝甲工程車、輪式沖擊橋和噴洒車,機動性能好,作業能力強,助推我軍戰場綜合保障能力達到新高度。
作為聯勤保障和戰略戰役支援保障的主體力量,新組建的聯勤保障部隊,正在按打仗要求加緊構建新一代后勤保障體系。
一部后勤發展史,見証著強軍興軍史。
從萬裡長征中的啃樹皮、煮腰帶,到今天一日三餐、四菜一湯﹔從抗日戰爭的單衣草鞋,到今天精心設計、材質科學的多季節被裝﹔從淮海戰役中的小推車、長扁擔,到抗美援朝打不垮、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人民軍隊后勤保障力量始終與時代同行,不斷從弱小走向壯大。
這次受閱的后勤保障方隊,主要由武漢聯勤保障基地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某汽車團獨立抽組而成。這是一支在炮火硝煙中誕生、在戰斗磨礪中成長起來的部隊,建團以來,先后參加過邊境自衛還擊、國際維和、勝利日閱兵等重大任務,有著光榮的歷史傳承。
作為聯勤保障的先鋒,這次閱兵集中展示的是我軍近年來后勤保障領域的最新裝備。主要由高機動越野急救車、整裝整卸運加油車、主食加工方艙等4種裝備組成。在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中,每一種裝備都是提供保障、服務官兵、服務戰斗力、實施聯勤保障和戰略戰役支援保障的主體力量。
“作為受閱一員,通過閱兵台時,耳朵裡隻有對講機的指令,眼睛裡隻有顯示屏的數據。”方隊引導基准車的駕駛員丁永飛說,從敬禮線到禮畢線這100米,是自己生命中最難忘的一段距離。
裝備保障方隊由修理拆裝車、裝甲搶修車、裝甲搶救車和坦克搶救牽引車組成,受閱裝備環境適應性好,標志著我軍一體化聯合保障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獵鷹,隨時准備投入戰斗
反恐精英、披堅執銳,反恐維穩群通過檢閱台。
武警特戰隊員乘坐反恐突擊車閃亮登場。作為代表反恐維穩群受閱的唯一部隊,來自武警特警學院的獵鷹突擊隊成立於2014年4月9日,是國家反恐力量的拳頭部隊。
那一天,大隊長米彥廣從習主席手中鄭重接過“獵鷹突擊隊”隊旗。從紅色貝雷帽、藍色閃電、紅色尖刀到獵鷹突擊隊,這支東方反恐特戰部隊“鷹”姿勃發,成為刀尖上的刀刃。
“習主席親自命名並授旗,這是我們莫大的政治榮譽和寶貴的精神財富。”米彥廣說。
他介紹,為達到“不經准備即能投入戰斗”的要求,他們量身定制了極限搏擊、荒野求生、絕壁攀岩、特種狙擊、破拆突擊等一系列具有制暴反恐特點的高難高危課目,通過極限訓練磨礪“鋼刀之刃、利劍之鋒”。
記者在閱兵現場看到,每輛反恐突擊車上,4名獵鷹突擊隊隊員身著迷彩作戰服,頭戴防暴頭盔,手握突擊步槍,腰挎手槍,傲然挺立。
米彥廣介紹,剛剛列裝的反恐突擊車內置有武器操作平台和勤務管控系統,集武裝突擊、聲光驅散、宣傳照明、態勢感知等多功能於一體,可有效滿足城市、山地等多種復雜環境下反恐作戰需求。
“人民武警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堅決當好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米彥廣說。
浩蕩東風,卷起戰場狂飆
核常兼備、全域懾戰。第9個也是最后一個接受檢閱的是戰略打擊群。
火箭軍部隊方隊首先接受檢閱。在新一輪改革強軍中由第二炮兵跨越轉型而來的火箭軍,誕生於1966年,是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是我國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1984年的國慶35周年閱兵式上,原第二炮兵首次公開受閱。當時的二炮方陣,僅有1個地地戰略導彈方隊。今天,中國戰略導彈部隊以展示5個方隊、數十枚導彈的透明姿態,宣示維護國家利益、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和意志。
核常兼備導彈方隊接受檢閱。東風浩蕩,雷霆萬鈞。今天受閱的東風—26導彈,能夠跨區域無依托機動發射,可實施快速核反擊和常規中遠程精確打擊。
常規導彈第1方隊開過來了。接受檢閱的東風—21D導彈,是打擊艦船目標的陸基彈道導彈,具有懾控范圍廣、突防能力強、尋找跟蹤目標准等特點。
常規導彈第2方隊正在接受檢閱。受閱的東風—16改常規導彈,命中精度高、毀傷能力大、反應速度快,能夠對敵要害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與歷次閱兵一樣,最后接受檢閱的是核導彈方隊。
核導彈方隊由24輛導彈戰車組成。受閱的兩型固體洲際戰略核導彈,是我國大國地位、國防實力的顯著標志,是震懾對手的王牌底牌。
記者在受閱現場看到,威風凜凜的大國長劍組成壯闊方陣,似一條長長的巨龍,吸引住在場所有人的目光。
大國長劍,威震蒼穹。從常規導彈到核常導彈,從中程導彈到洲際導彈,展示了我國懾戰能戰止戰勝戰的戰略制衡能力,為共和國筑起堅不可摧的和平盾牌。
氣勢恢弘的英雄交響
沙場點兵,軍心振奮﹔使命催征,枕戈待旦。
接受檢閱的模塊單元,按作戰編組、以空地一體的形式接受檢閱,其中,受閱裝備近一半為首次亮相。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莽原上的野戰化實戰化閱兵,突出反映能打仗、打勝仗要求,集中體現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聯合制勝特點,充分展示中國人民解放軍體制、結構、格局、面貌的新陣容、新變化、新氣象。
人民軍隊90年的歷史昭示:惟不忘初心者進,惟從容自信者勝,惟改革創新者強。
人民軍隊90年的歷史昭示:一個鞏固的國防,一支強大的軍隊,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繁榮富強的可靠保証。
作為一部氣勢恢弘的英雄交響,沙場大閱兵已經載入人民軍隊90年不平凡的史冊,也將人民軍隊面向未來的光榮與夢想永遠留在了這塊亞洲最大的傳奇演兵場上。
(新華社內蒙古朱日和7月30日電 記者梅世雄、王玉山、樊永強、張汨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