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當好黃繼光連指導員,他都做了哪些事讓戰士心服口服

余海龍帶領空降兵某旅六連在鄂北某靶場進行連戰術對抗訓練時,匍匐前進觀察敵情(8月25日攝)。新華社發(萬全 攝)
英雄連隊舉旗人
——記空降兵某旅“牢記領袖教誨、培育英雄傳人的模范指導員”余海龍
作為與英雄黃繼光的名字血脈相融的英雄連隊指導員,空降兵某旅六連指導員余海龍將英雄的傳統薪繼火傳,擎起了英雄連隊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大旗。
2014年10月參加古田全軍政工會后,余海龍帶領連隊出色完成各項重大任務,連隊榮立集體三等功1次,被空軍表彰為“優秀基層主官標兵”,並榮立三等功2次。
黨代表就要傳播黨的聲音
余海龍作為空軍唯一的基層代表,參加了古田全軍政工會,當面聆聽習主席的殷切教誨。
作為所在部隊的優秀帶兵人,余海龍的全面素質有目共睹,但習主席的講話自己和戰友們真正學深悟透了嗎?六連的兵在關鍵時刻都能成為黃繼光那樣的戰士嗎?英雄連隊在未來戰爭中還能敢打必勝嗎?
面對戰士們期待的眼神,余海龍覺得重任在肩:“指導員的第一身份是黨代表,第一責任是傳播黨的聲音。隻有武裝好官兵的頭腦,才能播撒下信仰的種子。”
基層官兵理論底子薄,又擔負戰備訓練任務。針對這一實際,余海龍除了組織官兵系統學習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外,重點開展“每日一句話”學習活動:早操集合,組織官兵集中學習一句習主席的講話﹔晚上點名,抽查官兵學習效果,組織談心得談感想。
黨的創新理論要有吸引力,就要與官兵關心的熱點問題緊密聯系。余海龍常常採取軍營微懇談、話題微討論、理論微解析等互動方式,與官兵共話“一帶一路”“反腐”“精准扶貧”等熱點話題。
面對軍改后人員分流的問題,許多官兵存在“不願離開英雄連隊”“骨干分流會影響連隊建設”等顧慮,余海龍及時組織“改革轉型面前,我們應該怎麼干”的主題懇談會,引導官兵回顧空降兵組建時骨干來自五湖四海的史實,認清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摒棄“小九九”,支持改革的“大棋局”。
英雄傳人就要傳承英雄基因
余海龍在六連的第一堂光榮傳統課,就走了麥城。那一堂課,余海龍作了精心准備,奇怪的是官兵們聽得很認真,反應卻平淡。事后,一名老兵悄悄告訴他:“指導員,認真聽講是六連官兵的基本素養,但你講的內容我們都聽過了,而且你說黃繼光是右大腿被打斷,應該是左腿。”
“如果連基本的史實都沒有核實清楚,講傳統又怎能深入人心呢?”余海龍打起背包,搬進了“黃繼光班”,沉下心來學習了解連隊的英雄事跡。他漸漸懂得,正是黃繼光“舍身堵槍眼”的英雄壯舉為連隊注入的那股血性,才是官兵時刻保持沖鋒姿態的精神之源。
找准了源頭、理清了脈絡,余海龍開始搭建“有形”的“精神之階”。“新官上任”的他沒有急著燒“三把火”,而是扎扎實實續好六連的基因血脈:每當新干部報到、新兵下連,都要上好尋根塑魂“第一課”,組織參觀連隊榮譽室、與黃繼光銅像合影、在連譜上簽名、學唱黃繼光之歌、觀看電影《上甘嶺》、點名呼點“黃繼光”集體答“到”,讓官兵一進門就打下英雄烙印。
四川籍戰士程強,那個在汶川地震后部隊回撤時高舉“長大我當空降兵”的男孩,18歲時入伍來到六連。如願當上空降兵、進入“黃繼光班”、參加預提士官集訓……軍旅途中的順利讓程強飄飄然,逐漸放鬆了要求,訓練成績一度下滑。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