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6名軍士長“講那過去的故事”

“兵”當到極致是什麼樣?一級軍士長就是這樣一種存在。他們在不同的崗位,用二三十年的堅守,成為各個專業領域的翹楚,是官兵心目中當之無愧的“兵王”。
1月17日,海軍東海艦隊某基地把6名來自基層單位的一級軍士長請上“兵王故事會”的講台,講述他們的軍旅人生,激勵官兵不忘初心,在強軍路上實現人生價值。這6名“兵王”,有的來自高山海島,有的來自艦艇一線,軍齡最短的28年,最長的32年,都是各自單位響當當的頂梁柱。但這些當年的普通一兵是如何蛻變為“兵王”的?且聽他們在“兵王故事會”上娓娓道來。
“老海”傳奇——
在看不見海的地方當水兵
兵王名片:楊愛民,1990年3月入伍。現任海軍某導航台機電班班長兼技師,全軍愛軍精武標兵,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今年已經是我到部隊的第29個年頭。就像大伙兒愛叫我“老楊”一樣,駐地群眾管我們這群水兵叫“老海”。不過,我們這群身在大山深處的導航台水兵離“海”可有點遠。我呢,最初離得更“遠”。比起同批兵學導航、干機電,我的第一個專業是給養員,這個“買菜的”名頭確實有點上不得台面,當時給家裡寫信都不好意思提。可為了讓戰友們吃得好一點,每天天不亮我就騎著單車、挂著菜簍子,不厭其煩地在幾個菜市場來回轉,精挑細選,反復砍價,盡量多買可口又便宜的菜,不少商販都笑話我“比猴子還精”。大半年下來,菜名和價格被我記滿了厚厚5大本。年底,我是下連新兵中唯一一個受到嘉獎的。
第二年,我又干起了炊事員。我給自己定的標准很直觀:泔水桶裡有剩菜就是我工作失職。不到4個月,我就被提升為炊事班班長,年底我們這個小小的食堂被上級評為先進食堂,炊事班榮立集體三等功。
炊事班長剛干一年,我又被調去當倉庫保管員。這項工作很普通,就是“收收發發”。我想,再普通的崗位也得有人干。那時倉庫沒有貨架,數萬個零件備品亂七八糟地堆放著,收發很不方便。上任第一天,我就自己動手量尺寸、訂材料、找油漆,一個星期趕制了37個貨架,把零件備品分門別類逐個編號。進口器材上的英文看不懂,我就照抄下來找人翻譯。當保管員期間,我收發了數萬件零件備品,無一差錯。雖然沒有獲得現實中的榮譽,但在“收收發發”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把簡單的事情干到極致,就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優秀。於是,我就把這句話獎勵給自己。
1994年3月,組織安排我去某研究所學習導航專業。我剛下了數月工夫找到點感覺,台裡機電專業又缺人,讓我改行干機電。第一次走進柴油機房的場景我到現在還沒忘記,當時整個人都傻掉了: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線路圖和英文注解,讓我一個初中生咋干?當時我就想找領導匯報思想,但靜下來仔細一想,眼下機電缺人,讓我來干是組織的信任。我咬咬牙,兩橫一豎:干!這就有了后來我賴以安身立命的專業本領。
2006年12月,我四期士官服役期滿,由於機電專業沒有高級士官編制,自己面臨著轉業復員。台黨委經過鄭重考慮,決定把我作為特殊人才保留下來,通過層層請示報給上級機關。后來聽台領導說,還有領導專門為我寫了推薦信。我永遠記得那一天,當時我把所有的業務資料都留給了徒弟,回家的車票也已經訂好,下午接到通知,第二天上級考核組要來考核我。經過重重考核,最后我順利留轉為五級士官,成為導航台建台以來第一位高級士官。
有人說,我這個“老海”的經歷有點傳奇。但我只是“老海”中的普通一員,在這裡話歷史、講故事,就是想跟大家一起品讀我們這群在山旮旯裡從未見過大海的水兵。我伴隨導航台一起走過28個春夏秋冬,看到了一代代導航官兵演繹著扎根深山、心懷大洋的“老海”故事。我堅信,新一代的導航官兵會接過“老海”們的接力棒,繼續用青春與熱血書寫新時代的強軍故事。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