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究竟有多重要?未來戰爭很可能是“士官的戰爭”

“士官太重要了!”習主席的一句感慨,既是對士官隊伍地位作用的高度評價,也是強軍興軍的時代要求。
士官究竟有多重要?
看看這些比例:我軍士官編制數量佔到士兵總數的“半壁江山”,建制班班長、武器裝備重要操作崗位和各專業組訓骨干基本上都由士官擔任。可以說,士官作為基本戰斗單元中的中堅力量,已成為生成、儲備和提高戰斗力的主體,成為深化和拓展軍事斗爭准備的基石。
聽聽這些評價:基層軍官的“左膀右臂”,干部管理的“參謀助手”,連接官兵的“紐帶橋梁”﹔鐵馬的“馭手”,戰艦的“龍骨”,為戰鷹“體檢”,替導彈“把脈”﹔於單位建設堪比“承重之牆”,於強軍偉業猶如“四梁八柱”……字字連強軍,句句系打贏。
“士官隊伍是部隊中非常基礎的骨干力量。”有的是“兵專家”,有的是“武教頭”,有的是“業務通”,有的是“掌門人”……士官“官”不大,責任很重大﹔地位不起眼,作用很耀眼。正如一位合成營營長的形象說法:“雖說士官軍銜沒有‘杠’和‘星’,但‘雙槍’也是亮晶晶。”
部隊的基礎在基層,基層的基礎在士兵,士兵的中堅在士官。尤其是隨著我軍信息化建設不斷加快,改革強軍逐步深化,士官長、士官參謀、士官支委等一批“士官+”的新生事物相繼出現,士官隊伍的職責使命、發展空間和地位作用都在發生歷史性嬗變,“鐵打的營盤”正在精心打造著“鉚釘的兵”。
如今,走進訓練場,參與指揮編組作業、標繪營連作戰決心圖、操作電子沙盤、分析判斷敵情……這些以往分隊軍官演練指揮的課目,已成為指揮士官的必修課。毫不夸張地講,士官隊伍正成為影響一支軍隊興衰、左右戰局的重要因素。
“軍人的主要任務從來就是對未來戰爭進行全面准備。”士官作為戰斗力鏈條上的重要一環和關鍵節點,數量龐大、崗位眾多、作用明顯,無疑是下一場戰爭的主角。有專家說,未來戰爭很大程度上是“士官的戰爭”。
未來戰爭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多維戰場空間融為一體,時間要素不斷升值,戰略、戰役、戰術行動界限趨於模糊,戰機稍縱即逝,指揮多重則亂,行動命令可以直接下達到戰場末端甚至單兵。很多情況下,戰場上唱主角的不再是成建制的旅團,而是連排甚至是班一級的小分隊。
縱觀近年來世界發生的幾場戰爭,從伊拉克戰爭到敘利亞戰場,連、排、班小分隊乃至單兵的作用空前凸顯,一大批集指揮、戰術、技術、特戰等多種技能於一身的“末端指揮員”——高素質士官在戰場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甚至決定戰斗行動的成敗。
以“也門撤僑”事件為背景的電影《紅海行動》,是未來信息化戰爭一個“縮小版”。精干的隊伍,精良的裝備,精湛的技藝,精確的打擊,精妙的配合……這些幾乎無所不能的“戰狼”,用出神入化的行動証明,信息化戰場正在呼喚具有信息化素養的復合型、技能型士官。
人才准備是最艱巨的准備。從目前我軍士官隊伍的現狀來看,個別單位和領導思想觀念跟不上,建設思路不清晰,工作指導不到位。有的仍用“志願兵”思維看待“士官+”,放著“寶貝”不會用、不願用、不敢用。有的拿著“金剛鑽”當“燒火棍”,甚至“用大炮打蚊子”,等等。
同時,由於受“咋干都是一個兵”的心理定位等客觀因素影響,以及“初級憂晉級,中級憂轉業,大齡憂婚期,已婚憂團圓”等實際問題牽絆,致使一些士官工作狀態不振、精武動力不足,從而影響了士官隊伍穩定,給戰斗力建設帶來波動。
沒有高素質的士官,就沒有高素質的軍隊。過去我們常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現在是“兵熊也會熊一窩”。如果士官隊伍的“大師傅”“領頭雁”“頂梁柱”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必將降低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的速度,遲滯世界一流軍隊建設進程。
“責重山岳,能者方可當之。”決勝“明天的戰爭”,先要打贏“士官的戰爭”。激發強軍中的“士官力量”,就要加強組織領導,創新管理機制,促進能力升級,拓寬發展空間,激活內生動力,真正讓“當打之年”的士官成為“將軍手中的利劍”,扛起打贏重擔,制勝未來戰場。(張順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