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士官学员:带着梦想去上学

2019年12月31日09:22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士官学员:带着梦想去上学

“敢打能干又会讲,将来当个好班长。”背上书包,这群年轻的士官学员在军校收获成长,等待他们的将是一线部队战斗岗位的考验。章杰 摄

元旦前夕,火箭军士官学校阵地管理专业士官学员杨松迎来了本学期第一场期末考试。

500天前,下士杨松通过考试,成为火箭军士官学校的一名士官学员。曾经,只有高中文化的杨松在参加军考时,因文化课成绩拉了后腿,与军校失之交臂。

火箭军士官学校的领导和教员到部队调研时发现,像杨松一样爱装备、肯琢磨、专业技能熟练的战士还有很多,但他们的求学之路都被文化课成绩“卡住”了。对他们而言,上军校曾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学员选拔应当突出专业技能考查,适度减少文化课成绩权重,在招生环节增加专业技能考核模块——2018年,火箭军士官学校聚焦士官岗位任职能力培养,在全军率先开展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招生改革试点。

教学制度的改革,让杨松们看到了曙光。面对希望,他们如何奋起赶超?一年多来,他们收获了什么?让我们走近他们,聆听他们的“上学故事”。

“一个声音对我说,你能上学了”

深夜,杨松在自习室打开课本,开始温习一天的功课。

2016年,杨松高中毕业入伍。在参与导弹阵地维护与管理的600多天里,他在实操技能上把许多同年兵远远甩在了后头,“考军校、学能耐、当班长”是这个上等兵的梦想。然而,因为糟糕的数学成绩,他“落榜”了。看着当初同坐一节车厢到部队的战友考进军校,杨松很是失落。

2018年,眼看又快军考了,连里好多“二年兵”都报了名。想到拉自己后腿的文化课,杨松晚上蜷缩在被窝里,使劲儿捂着嘴,偷偷把眼泪抹在枕头上。

可没想到几天后,连队收到了上级下发的有关士官学校招生改革试点文件。这份仿佛为杨松“私人订制”的文件,让他的眼前又重新透出一片光。

“好像有一个声音对我说,你能上学了!”难掩内心的激动,杨松第一个填好报名表,兴冲冲地投入到考学复习中。

“我们在部队调研中看到,一些战士文化课成绩一般,但专业操作技能较强。”对比考生花名册,阵地管理教研室主任冯宗杰发现,往年阵地管理专业报考人数只有40人出头,今年激增到近80人。“改革激发了很多曾经‘不敢考学、考不上学’的战士报考军校的热情,扩大了优质生源规模。”

像杨松这样的士官走进军校,校园里发生了啥变化?

这学期,教授王旭东课堂里的温度总有些“灼人”的感觉,尤其是答疑环节。一次,学员朱鹏为了争抢提问机会,差点和同学红了脸。王教授说:“这批学员入学前,普遍有一定的专业操作经验。他们心里装着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校学习动力和针对性都很强。”

夜色渐浓,学员徐建还蹲在俱乐部,摆弄着几个塑料瓶子。

入学前,有一次班长带着徐建恢复中控设备供电,复杂的电路把徐建搞得晕头转向,接了好几次电源机器都没反应。班长是连队土生土长的老骨干,精通操作但表达不佳,吭哧了好半天也没把原理给他讲明白。

就这样,徐建攒了一肚子的问题走进学校。这天,王旭东来到办公室,发现桌上摆着一堆“破烂”:废饮料瓶拼接起来当风管、破纸箱模拟风机、鞋带当导线……徐建花了整整3个晚上,“土造”了一套模拟阵地通风设备,请教授讲解电路原理。

看看简陋的“模拟器”,又看看学生眼里的红血丝,王旭东既想笑又感动。从那天起,王旭东经常给徐建“开小灶”,掰直了徐建脑子里一个又一个的问号。

“2号手,准备排查线路!”这几天,学校组织战时通风保障课目期末实操考核,阵地管理实训中心里一场实战条件下通风保障演练正在进行,徐建又和“中控设备断电”这个“老冤家”迎面遭遇。不过这一次,他没有被难倒。在上百根线路中,他很快排查出一个断点,切断旧线路更换连接头后,万用表上的数值立即恢复了正常。听着耳机中指挥长“通风稳定”的回应,徐建咧开嘴乐了。

“你们是我带过最‘累人’的一届”

弯曲的管道,塞满了狭小的动力间,地下数米深的仿真阵地里,只听到柴油发动机的嘶吼声。

“看看是不是输油管进气了!”蹲在发电机组边,教员张文建开始了这周第16个学时的实操教学。“断电”的阵地一片漆黑,厚厚的水泥穹顶让身着防护服的学员们透不过气。

外面北风搅雪,洞库岩壁上的温度计却已窜到41℃。“15分钟内如果不能抢通通风供电,咱们全得闷死!”攥紧手电筒,张文建喊着指令,指挥学员排查下一处可能的故障点。

“嗡嗡嗡!”发电机重启的一瞬间,刺眼的灯光好像朝阳冲破地平线。张文建揉了揉酸痛的胳膊,长出了一口气:“你们是我带过最‘累人’的一届。”

此前,由于部分学员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入学后许多教学时间被花费在“补差”上。“现在学员入学时就是业务尖子,我们有条件把一些过于基础性的科目剔除出课堂教学内容,实操训练比重也相应从40%增长到60%。”

“阵管分队的日常工作,就是和老虎钳、铁榔头打交道。”阵地管理是导弹武器作战序列中的最后一个单元,看似普通实则地位重要。操作训练比重加大,虽然让教员们在洞库里一泡就是一整天,但也有了更多“一对三”甚至“一对二”开展教学辅导的机会,即使被累得腰酸背痛,教员们还是很高兴。

这天,教员李庆会正带着王亚强和另外两名学员,开展阵地给排水系统使用与维护训练。王亚强聪明勤快,可就是有点大大咧咧。维修水泵时,手脚麻利的他很快安装好了固定螺栓。

“螺栓拧紧后最好后退半圈。”王亚强正在得意,李庆会凑了上来,“拧到底的螺栓存在弹性形变,在高温和震动下容易蠕变,导致强度下降甚至失效,形成安全隐患。”

按照教员的要求,王亚强很快把每根螺栓又重新拧了一遍。然而,一心想着赶速度的王亚强,把活儿干得很粗糙,几根固定螺栓被他拧得“深一根浅一根”,弄得李庆会大为恼火。

“把这几根螺栓拧上30遍!”李庆会冲王亚强发了火,硬是盯着他把每根固定螺栓从头到尾拧了30次才罢休。

“其实和学员发火,当教员的心也很累。”开展小班化教学后,“螺栓拧没拧到底”这样的细节被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不仅解决了学员“会不会”的问题,也让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虽然偶尔会出现“大动肝火”这样的“并发症”,可看着自己带的学员实操水平一天天提高,每名教员心里其实都是乐滋滋的。

“铃——”尖利的警报骤然响起,“配电室发现‘火情’,立即处置!”在第二届军地院校士官电工电子技能大赛上,学员黄炳涛身着全套防护装具,凭借扎实的操作功底,在安防系统失效的情况下快速抢通阵地供电,确保了模拟导弹“准时发射”。

“我们的学员在今年各级组织的比武竞赛中都取得了很好的名次。”在年终的总结会上,教研室副主任张婧的发言令教员们备感欣慰,“学员们有了好成绩,当教员的就是再累,心里也高兴。”

“敢打能干又会讲,将来当个好班长”

深秋寒夜,一场实战化条件下野外综合演练正在沂蒙腹地展开,受命担任伏击分队指挥员的学员许诺,已经整整两宿没合眼。

“现代战场立体化程度不断加强,对士官队伍的综合能力提出很高要求。”连续几天,导调组成员、军事共同科目教员尚飞,一直在给参训学员出难题。

被渗透、被袭扰、被精确打击……弄得许诺与战友们疲惫不堪。尚飞却说:“面对多样化威胁,导弹部队士官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学会在‘短兵相接’中保存自己、战胜敌人。”

山风中,40余公里的负重行军让学员们饥肠辘辘。尽管出发前许诺对照地图仔细规划了行进路线,但泥泞的道路与茂密的丛林,还是让他们走了不少“冤枉路”才赶到设伏地点。

夜色渐浓,山区气温已接近0℃,饥饿、寒冷与疲倦包裹着每一个人,但趴在潜伏点位上的许诺丝毫不敢放松,双眼死死盯住“敌人”可能出现的方向。

“唧唧……”侦察兵鸟笛的声音告诉他:“敌人”来了!

拖着疲惫的身躯,许诺咬牙发出攻击信号。一时间,丛林中枪声骤起,几个回合过后,伏击分队成功歼灭“敌军”渗透小分队。

“着眼岗位任职需求,提升士官学员‘上装会用、上台能讲、上阵能打、上岗顶用’的综合能力。”今年5月,来自军地院校的数十名专家学者齐聚学校,围绕士官人才培养开展深入研讨,提出士官人才培养的明确目标。

听到学员队让自己在“煎饼论坛”上演讲的消息,学员苗林龙又兴奋又忐忑。

苗林龙平时挺开朗,可人一多就紧张,把自己憋得脸红脖子粗,也说不出一句完整话。一次,教员提出一个问题把全班都难倒了,偏巧苗林龙知道答案。他好几次想举手回答,可每每举到一半就失去了抬起的力量,心里把答案翻来覆去都“念烂了”,也没敢站起来。

“作为首批试点学员,部分人表达能力比前几届学员要差。”学员队教导员李海龙发现,个别学员认为自己“文化课分数低,矮人一头”,和教员、同学交流时缺乏自信,“不敢讲课,不敢组训,有的连上课发言都不敢。”

李海龙鼓励苗林龙,未来想要成长为合格的班长,必须克服心理障碍,学会登台讲话。

在李海龙的辅导下,苗林龙认真准备讲稿。每天晚上,战友们都睡了,苗林龙还在对着镜子练习手势动作。

转眼间,上台的日子到了。面对着台下的上百名战友,虽然毛衣都被汗水浸湿了,但这却是苗林龙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完完整整地讲完一次话。走下讲台,有战友问他:“你给自己的这次演讲打多少分?”苗林龙想了想,说:“我给自己打一百分,因为这次我尽了全力。”

“敢打能干又会讲,将来当个好班长!”迎新春联欢会上,李海龙创作的快板的一句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也赢得了教员们热烈的掌声。背上书包等于背上了更重的责任,这群年轻的士官学员在军校收获成长,等待他们的将是一线部队战斗岗位的考验。

(责编:陈羽、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