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傾力打造新型作戰力量

代號為“麻木”的反無人機電子武器。
俄羅斯已在敘利亞部署反無人機武器。
俄羅斯在西部軍區部署的反無人機電子戰系統。
7月21日和22日,俄羅斯位於敘利亞的赫梅米姆空軍基地成功處置2起無人機攻擊事件。俄方隨后表示,在復雜戰場環境中,特別是面對作戰對手不斷升級的無人機攻擊手法,俄羅斯已積累了豐富有效的反無人機作戰經驗,並在中東、高加索及俄境內數十次在實戰中開展反無人機行動。在長期軍事實踐中,俄方組建了多支專業化部隊,不斷豐富裝備手段、完善戰術戰法,並推動反無人機作戰內容進入多個兵種戰備訓練綱要,還在軍民協作中提升反無人機作戰能力和水平。
專業的反無人機部隊
2017年6月,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表示,俄已在東部軍區組建一支專業的反無人機部隊,這是因應安全環境變化和敘利亞反恐作戰實踐而做出的決定。同年底,俄國防部宣布,已在各個戰略方向完成專業反無人機部隊的成建制組建。據悉,該類部隊為連級編制,下設“偵察-干擾-壓制”和“火力毀傷”兩支分隊,日常訓練和執行戰斗任務時,以戰術編組為單元展開。其中,“偵察-干擾-壓制”分隊主要裝備無線電偵察、電子對抗設備,能對150千米范圍內無人機實施偵察識別和電子干擾壓制﹔“火力毀傷”分隊則配備傳統的高炮和防空導彈,在6~10千米范圍內對無人機進行近程火力毀傷打擊。
俄軍還根據現實威脅的變化,特別是針對美國所謂無人機“蜂群”作戰理念,不斷優化反無人機部隊的組織結構:中部軍區在原兩支分隊基礎上組建“摩托化步兵分隊”,由定點式防御向機動化多區域保障轉型,擴大了部隊防御空間,提升了防御效能﹔西部軍區針對某些“低、慢、小”無人機目標難捕捉、防范成本高等特點,在反無人機部隊中增加“狙擊手分隊”,火力配系更加多元﹔俄還在東、中、西部軍區該類型部隊中增加飛行、操控、電抗和防空領域專業人員數量,通過豐富戰法提升戰術行動的質量。今年,在俄東部軍區哈巴羅夫斯克舉行的大規模防空演練中,該軍區反無人機部隊戰術編組成功阻止了來自多個方向的“假想敵”無人機目標,攔截/毀傷率達100%。
裝備系統方面,俄也陸續為反無人機部隊提供專業化的武器平台,既包括“居民”“汽車場”等軟殺傷先進電子戰系統,也包括“柳樹”“道爾”“箭-10”等硬摧毀多型防空導彈系統,並在突擊檢查、演習訓練和實戰中檢驗各類武器的打擊效能。
現代戰爭的必然要素
俄羅斯在敘利亞反恐戰場成功挫敗多起無人機“集群”作戰,在實戰中不斷提升反無人機部隊的作戰能力。今年1月份,敘利亞反政府武裝操控13架無人機對俄駐敘基地展開自殺式攻擊,其中10架飛向赫梅米姆空軍基地,3架攻擊塔爾圖斯海軍基地。俄駐敘反無人機部隊使用“軟”“硬”殺傷手段有效處置了該危情:“鎧甲-S”彈炮合一防空系統擊落7架,無線電技術分隊成功干擾並繳獲另外6架,俄還動用電子戰系統鎖定並摧毀了對方無人機發射和操控系統。
上述兩種作戰樣式是俄軍當前主要的反無人機作戰手段,並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察-打-擾-防”作戰思路。具體包括:依托地面目視、雷達探測跟蹤、空中預警等偵察力量對目標進行識別、跟蹤和預警﹔綜合使用反無人機導彈、常規火力進行毀傷﹔通過光電對抗、指控信息干擾和數據鏈屏蔽,致使無人機通信、動力系統失效﹔借助光學、熱紅外和聲學,以及電子偽裝實現重要目標防護。
作為戰場行動中的戰術編組,反無人機部隊既可獨立遂行上述任務,還可根據軍事行動需要,靈活融入協同作戰行動中,比如,與航空兵、炮兵等重型火力打擊部隊協同,引導其對無人機地面控制站實施打擊﹔與防空導彈部隊密切協同,通過電磁防護措施來規避無人機的偵察與打擊﹔與電子對抗部隊協同,確認干擾壓制頻率。
結合戰場實踐,俄軍還進一步推動反無人機作戰內容進入多個兵種訓練綱要。空降兵成為首個試訓單位,該兵種大綱要求在訓練中區分單個軍人和分隊反無人機作戰課目演練。此外,炮兵、偵察兵、步兵、坦克兵、通信兵和維修兵等均計劃將反無人機作戰內容列入訓練綱要。
不斷豐富內容和樣式
首先是針對性演練反無人機戰術戰法。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提出“蜂群”無人機作戰理念后,俄加緊研究應對集群無人攻擊的手段和戰法,從技術、成本和效率等層面綜合施策。俄方認為,無人機“蜂群”作戰易暴露目標且對通信鏈路依賴性強,可使用大功率通信壓制或通信信道干擾、甚至通信欺騙予以應對,並通過發展激光、微波武器,以及開發格斗無人機,提高攔截效率,降低反無人機作戰成本。
其次是陸續研發和列裝專業武器平台。在本月早些時候舉行的空降兵大規模軍演中,俄展示了新型反無人機作戰裝備——“勁弩-DM”,其可有效探測並識別2.5千米范圍內的無人機,配備紅外攝像儀和12.7毫米重機槍﹔處於部隊試驗狀態的“套索”系統,可在多個頻段對數千米范圍內無人機實施無線電壓制,並具備自動搜索和定位無人機的功能﹔此外,“山崗-2”“短距飛行”等新型低空雷達也相繼入列部隊,俄還通過架高雷達天線等方式,提升復雜電磁環境下對無人機的探測精度。
再次是軍地聯合提升綜合作戰效能。在國家“一體化監控系統”框架下,俄軍與政府強力機構、科研院所緊密合作,加緊推進反無人機技術研發和戰術開發。俄國家近衛軍副司令曾表示,俄羅斯近衛軍與反無人機部隊及聯邦安全局已在核電等國家命脈設施防護等方面展開合作。此外,俄國家防務指揮中心內也增設了反無人機小組,統籌運用軍地反無人機力量。
總的來說,作為新型作戰力量,俄反無人機部隊已在實戰中經受檢驗,並在運用和裝備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將在未來俄羅斯國家安全防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劉柯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