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數據:信息化智能化作戰血液

2019年02月19日08:45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引言

  信息網絡時代,世界越來越顯現出數據所交織的特征,我們衡量國家經濟增長看GDP數據、評價居民生活狀態靠CPI數據、監測空氣質量看PM2.5數據、把握運動強度看心率和卡路裡數據,籌劃戰爭則也要靠相關數據。數據正引發新一輪技術革命,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而且催生戰爭形態發生根本性變化。未來戰爭將圍繞認識數據、依靠數據、爭奪數據和運用數據開打“數據戰”。誰擁有“數據權”,誰就擁有“制勝權”的條件,所以,今天我們強化研究認識數據、運用數據於戰爭之中,是確保打贏未來戰爭之要。

  數據是戰爭資源,掌握了數據資源,就掌控了戰爭的主動和勝利的籌碼

  數據是一種新的戰爭資源。有人將數據比作“21世紀的石油資源”,是一種新的戰爭資源。數據是對客觀世界最直接的記載,以數字的形式出現,是原始資料。比如說武器裝備的性能參數、兵力規模、目標數量等。兵馬未動,數據先行。將獲得數據、分析數據和運用數據寓於戰爭中,既是衡量部隊作戰能力的標尺,也是提升部隊戰斗力的新引擎。數據經過處理能夠成為作戰所需要的信息和情報,它已經滲透到戰爭發展預測、軍事斗爭准備、武器裝備研制和作戰指揮決策等領域。AI等眾多“顛覆性技術”的核心根基就是數據,在數據引領的信息時代,數據已經成為國家安全和未來戰爭的制高點。傳統上,我們重視數據的獨特性,通過軍事上的保密來捍衛某些重要數據的潛在力量。而現在,當數據多到可以組成某一領域整體,那些散落其間的小秘密就無關緊要了,也就是說,數據的擴充可以沖抵某些局部戰斗力。美軍要求在戰場上每小時傳輸2000個目標數據,並提供500個打擊目標的情報信息,10秒鐘內將特定目標數據和己方部隊的配置數據傳輸給10萬平方公裡范圍內的用戶。在短短數十年間,軍事變革已經在使用“數據”語言說話。例如,從前戰爭中是“發現目標”到“語言或文字”表述再到“重現目標”,而現在,“語言或文字表述目標”這個環節取消了,現實場景靠數據掃描並直接靠數據“重現目標”。所以,數據資源也是戰斗力。目前,全球數據量呈幾何級數增長,2010年,世界正式進入ZB時代﹔2012年,全球數據量達到5.2ZB﹔2020年,預計全球將總共擁有35ZB的數據量。所以說,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戰爭資源,也就掌控了戰爭的主動和戰爭勝利的籌碼。

  數據催生數據戰場,把控了數據戰場,就把握了戰爭的“制勝空間”

  數據戰場是由若干數據支撐的作戰空間。數據,使人類的思維方式發生重大改變,即從以往的“經驗依賴”轉變為“數據依賴”。數據,使文字的傳遞變為數字的丈量,使屬性的描述變為圖像的復制,使兵力的部署變成“網”和“雲”。數據,讓我們改變了對戰爭的邏輯認知,過去是從個別推論整體、從小概率事件中推理必然性,而現在是從大概率中推導個別特征、從相關性中找出具體事物的內在規律。所以認識和運用數據的能力,不僅是衡量作戰能力的重要指標,而且直接影響戰爭的勝負。可以說,誰掌握了“制數據權”,誰就掌握了“制信息權”“制智能權”。隻有洞察相關數據才能把握全局,隻有聚集同類數據才能把握趨勢,隻有融合全源數據才能洞悉關聯。現代戰爭既要摧毀敵國的軍事力量,也要摧毀敵國的民眾意志,這種傾向大大提高了未來戰爭的復雜性。戰爭不僅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和民生等社會領域,也涉及到陸、海、空、天、網和電等諸多作戰空間。隻有在以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為重要特征的未來戰爭中佔有先發優勢,才能搶佔信息化戰爭制高點。例如,美軍在阿富汗戰爭中,情報、偵察和監視系統每天獲取的情報數據量高達53TB﹔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搜集了約4.2萬幅戰場圖像,提供了2400小時的信號情報,儲存了3200小時的全戰斗任務錄像,獲取了1700小時的運動目標指示覆蓋﹔美軍擊斃本·拉登,就是在對10年海量信息進行相關性分析的基礎上實現的。未來戰爭已經不再局限於傳統軍事領域,而是向新質軍事領域延伸,這一切都歸於對數據戰場的把控。

  數據改變戰爭形態,把握了數據與戰爭的關系,就掌握了戰爭形態的規律

  數據戰場促使數據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如何辨別數據的真假優劣,如何圍繞海量數據開展爭奪與反爭奪、欺騙與反欺騙、攻擊與反攻擊,就成為戰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數據引發情報分析革命。通過對戰場情況數據統計、數據分析和數據判斷,可得出准確的戰場情報信息。2017年,美國一個研究團隊通過AI的數據分析,僅42分鐘就對東亞某國一塊9萬平方公裡區域內所有地對空導彈陣地進行分析並標記,據說准確率達到98%以上。數據激活了武器裝備系統。數據技術使作戰平台升級為高度智能化和自主化的系統,數據使指揮控制系統、空中作戰平台、精確制導彈藥等完成由精確化向智能化過渡。比如,現代“蜂群技術”,就是大數據支撐下的人工智能。美國國防部已正式對外發布“數字工程戰略”,將以文檔為中心的採辦流程,轉變為以數字模型為中心的數字工程生態系統,促使美軍武器系統發生革命性變化。數據引發指揮決策革命。傳統指揮決策更關注因果聯系。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波斯貓晒太陽的故事”。通過一隻波斯貓,德軍分析它與法軍高級軍官和指揮所的關系,最終打掉了法軍指揮所擊斃了法國將領。現代的指揮決策,在數據的支撐下,通過匯總、聚類、因子分析和清洗等統計方法,甚至能夠實現自主決策和指揮。比如今年曝光的美國AI間諜發起的宣傳戰,就是通過數據的積累、配對等方式,最終自主地決定對什麼目標、運用什麼手段、採取什麼方式行動。

  數據引領戰爭走向,把握了數據競爭與博弈,就把脈了戰爭發展方向

  當數據成為一種戰略資源,必然帶來圍繞數據的競賽和博弈,數據引領戰爭走向。目前,世界各國紛紛開展國防大數據項目。數據收集之爭愈演愈烈。數據泄露給世界各國各界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根據維基百科的統計,當今世界從政府新聞稿和主流媒體報道中梳理出數據泄密事件3萬多起,僅在2018年上半年,大約有45億條記錄被泄露。據估計,到2020年,北美數據泄露的成本將超過1.5億美元,全球年度數據泄露成本預測為2.1萬億美元。數據存儲之爭緊鑼密鼓地進行。當前,全球的數據中心數量正在持續增長,據統計,全球2015年達到855萬個,到2021年將整合成720萬個。目前,美軍信息系統運行的數據中心超過772個,服務器超過7萬台,還有約700萬個計算機終端投入運行。數據算法之爭方興未艾。數據資源決定著國家未來的發展前途,在其他國家正在絞盡腦汁地惡補硬件短板之時,美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數據霸權”國家,已經在謀劃軟件體系支撐,引起各國的高度重視和警惕。“算法戰”是美國近些年提出的“專利”,“外殼”是軟件系統,“核心”是對數據資源的運用。美軍已將大數據列入其“第三次抵消戰略”,成立“算法戰跨職能小組”,正式啟動“算法戰”概念研究,預計將很快投入實戰應用。目前,歐盟、英國、法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都出台了自己的大數據政策。俄羅斯、以色列、英國、法國等國軍隊,也已經在大數據的實戰運用上加大投入。我們隻有順應潮流、順勢而為,方能搶得先機、贏得主動。

  編后話:未來作戰將會是“無數據不戰爭”。面對未來智能化戰爭和智能化作戰的現實,我們一些官兵還沒有養成用數據說話的習慣,表現在數據挖掘運用素養不夠,分析處理能力不足,防間保密意識不強,演訓數據支撐缺乏,存在著“有可能”判斷、“差不多”結論、“拍腦門”決策等現象。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數據頭腦、數據意識、數據思維,讓數據真正成為解析未來戰爭的“望遠鏡”“顯微鏡”“透視鏡”,確保打贏未來戰爭。(劉戰勇)

(責編:羋金、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