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班長的大勺有“魔力”

庫班長為戰友烹飪美食。王海山攝
連隊炊事班班長,維吾爾族上士庫樂什,絕對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要靠才華”的實力派。
濃眉大眼、高挑鼻梁,庫班長有著維吾爾族男士“爆表”的“顏值”。可他從不在意這些,卻對自己的“老本行”格外用心、如痴如醉:一天到晚在炊事班忙裡忙外, 煙熏火燎全然不顧,常常把自己整成一副“黑包公”的模樣。
所以,大家都喜歡親切地喊他一聲“酷”班長。這個“酷”不僅是因為他與生俱來的帥氣,抑或“酷”與“庫”的諧音,更多的還是源於他手中那充滿“魔力”的大勺。
去年,連隊迎來首批“00后”新兵。“可以不要別的菜,但燒辣椒或者油煎辣椒不能少”“還是家鄉的面好吃”“咱連飯菜的口味兒太輕了點”……“00后”們的確心直口快,剛到連隊,炊事班的飯菜意見簿上就熱鬧了起來。
“大家懷念家鄉的味道可以理解,但總得給我這個掌勺的一點時間吧。”庫樂什微微一笑,合上意見簿的瞬間,心中早有“擘畫”。
他拿出了招牌菜——新疆大盤雞。用新疆的土雞剁塊,加入青紅椒,還有代表川味的辣椒、甘肅人鐘愛的土豆、陝西特色的褲帶面,不同地域食材的融合,烹飪出了獨特美味。這次,吃得大家是酣暢淋漓、好評如潮:“好吃,庫班長就是酷!”
從那以后,庫樂什的“美食序曲”正式拉開帷幕:手抓飯、椒麻雞、烤包子、烤馕、拉條子……但凡新疆特色美食,沒有他的大勺顛不出來的。每次訓練結束,能吃上“酷班長”可口留香的飯菜,大家啥疲憊都消散了。
當然,“酷”班長那大勺的“魔力”還遠不止於此。戰士中的“機靈鬼”肖瑤,記性好,考慮到連隊通信兵年底要復員,連長重新挑選“接班人”,第一個就選中了他。誰料,肖瑤始終胸懷“尖兵夢”,想要留在狙擊手崗位上。
“有意培養他,竟然在這裡挑三揀四!”肖瑤的倔脾氣一下子就把連長給激怒了。肖瑤沒想到,連長沒有給他對話的機會,直接安排他到炊事班。美其名曰:學習廚藝,勞動反思。
受領連長特別交代的任務時,庫樂什信心滿滿:“連長放心,我保証讓肖瑤徹底轉化!”
還真別說,炊事班的“勞動反思”竟然很快見效。一周以后,肖瑤帶著密語本敲開了連長的門,主動要求參加團裡的通信兵集訓,並立下“軍令狀”:一定會比現任干得還要好。連務會上,連長一個勁地夸庫樂什:“都說一個好的炊事員頂半個指導員,這話真不假!”
大家心生好奇,究竟“酷”班長安排肖瑤在炊事班干了些啥,讓他轉化這麼大。肖瑤機靈依舊,不管誰問,他都守口如瓶,要不就是笑著回答一句:“‘酷’班長的大勺有‘魔力’!”
前不久,連隊組織革命分工教育。互動交流環節,肖瑤第一個走上講台打開了“話匣子”:“我到炊事班鍛煉的第3天,庫班長就把大勺給了我。他一邊手把手教我如何把握火候,一邊為我講解他那套近乎苛刻的烹飪方法‘最好吃的手抓飯,米粒必須是鬆散的、胡蘿卜要金黃的、羊肉得是帶骨的……’革命工作隻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管在哪個崗位上,隻要像庫班長那樣高標准、嚴要求,必然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驕人業績。”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垂涎三尺非一日之饞”。與“酷”班長朝夕相處久了,沒有誰不被他那“魔力”大勺迷倒。如今在連隊裡,一說炊事班需要幫廚,大家伙一個比一個積極。大家都有一個共同心聲:這麼好的學習機會,誰不想跟“酷”班長學兩招?(史建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