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對話海軍青海湖艦艦長劉永新

一位補給艦艦長的“大小辯証法”

2019年04月19日08:27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海軍青海湖艦艦長劉永新。王子龍攝

青海湖艦在大海上對驅逐艦、護衛艦同時實施補給。

從“超級奶媽”青海湖艦走上碼頭時,在碩大的艦體襯托下,劉永新顯得很“渺小”。

和這位“渺小”的艦長打上交道,很容易使人想起這麼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

劉永新是用什麼“撬動”身后那條巨艦的?

離家很遠,離祖國很近

劉永新第一次離開老家邯鄲出遠門,是6歲那年。

母親帶著劉永新去了唐山。三哥在唐山當兵。解放軍,第一次在幼小的劉永新眼裡有了具體而又生動的模樣。從那時起,長大也要當兵的念頭就在他心裡悄悄萌發了。

后來長大填寫高考志願,劉永新征求母親的意見,母親說:能跑多遠就跑多遠。

至今回想起母親說的那句話,劉永新印象深刻:母親的話很朴實,她雖然不知道“理想”“抱負”這些很潮的詞語,但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有出息,有遠大一點的追求。

聽別人推薦,劉永新報考了海軍大連艦艇學院。被錄取后,劉永新到學校報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大海。大連的海水藍中帶點黃綠色,后來教員在課堂上告訴大家,遠海的藍是深藍。

本來,畢業時劉永新有機會留校的,但深藍的誘惑太大,他主動要求去南海。在那裡,有祖國一片深藍色的大海。

從大連到汕頭,火車倒汽車,近3000公裡的路程,劉永新差不多走了4天。原汕頭水警區某護衛艦大隊成了劉永新工作的第一個基層部隊。

滿載排水量近2000噸的護衛艦在劉永新的眼裡足夠大也足夠氣派。走出校門能成為我軍新型護衛艦上的一名副航海長,劉永新心裡充滿自豪。

劉永新在艦上度過的第一個春節,是在赤瓜礁那片海域。當時,他們的戰艦在南海巡邏執勤。

對一個航海長來說,在地圖上丈量離家的距離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屈指一算,巡邏在南海的護衛艦上,離家近5000公裡。遙遠的家變得模糊起來,祖國卻變得具體而又清晰。

從小念到大的“祖國”倆字,原來就是眼前的這片海以及不遠處的一個個海礁。祖國的分量就這麼一點點在劉永新的心底變得厚重起來。

2017年5月,作為洪湖艦艦長的劉永新,在完成了第25批護航任務后,訪問馬達加斯加。軍艦停靠在圖阿馬西納港口。

聽說祖國的軍艦要訪問馬達加斯加,200多名華僑華人連夜從首都塔那那利佛開車趕往圖阿馬西納港口。他們想讓祖國的軍艦第一眼就看到歡迎的華僑華人。

華僑華人對祖國的那份深情,和艦上被感動的官兵心中涌上的暖流,在軍艦靠港的那一刻碰撞在了一起。能讓碼頭涌動暖流的,是一面面五星紅旗,更是現代化的中國軍艦。

那一刻,劉永新真正掂出了“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國”這句話的分量。

我不是主角,打仗可沒有配角

走出校門就能在現代化的護衛艦上擔任副航海長,無疑是幸運的﹔再從護衛艦干到我國新型驅逐艦航海長的位置,就更令人羨慕了。

在海軍,過去有個眾所周知的說法,一條艦上的航海長成長為艦長的幾率最大。劉永新步入了一名現代化戰艦艦長最為理想的成長通道。

2008年,就在大家看好劉永新之時,他卻突然來一個令人不解的“華麗轉身”:離開了南海艦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某驅逐艦支隊,去了某作戰支援艦支隊。

就水面艦艇來說,大家都希望從輔助艦艇躍升到作戰艦艇,劉永新卻逆潮流而行之,令大家費解。在劉永新看來,自己轉身並非是心血來潮、感情用事。

還在護衛艦和驅逐艦擔任航海長之時,劉永新在與輔助艦艇打交道中就發現,一條戰艦能走多遠,並不取決於自己,而是取決於叫“超級奶媽”的遠洋綜合補給艦。

隨著我軍現代化的新型驅逐艦和護衛艦的批量服役,綜合補給艦的重要性日趨凸顯。新型驅逐艦和護衛艦能走多遠走多久,與“超級奶媽”的補給能力息息相關。

劉永新時不時又會想起母親那句叮囑“能跑多遠就跑多遠”,要想在深藍色的大海上跑得更遠,就必須到更多不同的戰斗崗位去錘煉自己。

亞丁灣的海面,在夜色中顯得並不平靜。這是第25批護航任務很普通的一個晚上。此時,已是洪湖艦艦長的劉永新正在值班。突然,他在甚高頻內守聽到了一艘香港籍商船的求救信息。自稱英文水平一般的劉永新,聽懂了這段英文對話:多艘不明小艇正在劫持一艘過往的商船。他立即將相關線索第一時間報告了預備指揮所。

由於發現及時,在預備指揮所的指揮下,我護航官兵首次在被劫商船上抓獲了3名海盜,成功解救了被劫商船。

這次成功解救被劫持的商船,使劉永新越發堅定了自己當初的選擇。在戰場上,補給艦雖然不是作戰艦艇,只是一個配角,但並不意味著不可擔當主角的責任和使命。在現代化聯合作戰中,每一艘軍艦都有著自身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6年5月,劉永新擔任洪湖艦實習艦長。他帶領全艦官兵苦練補給硬功,練就了惡劣海況下的補給能力,並且掌握了兩橫一縱的保障技能,使入列一年的洪湖艦很快就形成了戰斗力。

夢想沒有更大,隻有更好。劉永新在人民海軍快速提升戰斗力的過程中,找到了適合自己成長的位置,把自己的夢想與我軍體系作戰的理念和發展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詮釋了一個海軍艦艇長的擔當。

我的艦不小,眼前的海更大

青海湖艦有多大?指著青海湖差不多有15層樓那麼高的桅杆,劉永新艦長用數字給記者描繪著巨大的艦體:青海湖艦滿載排水量3.7萬噸,艦長190米、寬25米,主甲板面積有0.6個標准足球場那麼大。艦上雖然不能踢足球,但可以打羽毛球和乒乓球,還有一個近300米的環形“跑道”,可以滿足官兵體能訓練的不同需求。

既然頂著“超級奶媽”的頭銜,青海湖艦的“肚子”自然就不小,可裝載2萬噸左右的各種油品和淡水。裝載的2000多立方米主副食可供兩艘驅逐艦2個月的消耗。

都說船小好調頭,巨大的艦體不要說好調頭,連進港都很困難。一次,青海湖艦在靠泊湛江港的一個碼頭時,為了觀察船兩邊的船隻,劉永新在駕駛室左右舷來回折返觀察,跑了很多趟。

在劉永新眼裡,青海湖艦稱得上是巨輪,但航行在深藍色的大海裡還是顯得很渺小,用滄海一粟來形容一點也不夸張。“不是我們艦不夠大,而是我們面對的海太大。”在近20年的航海生涯中,劉永新有一個“大與小的相對論”——一艘艦再大,如果不夠強,那麼大就是“浮腫”,大而無用。你的艦有多強,你的舞台就有多大,你面臨的那片無邊無際的大海,才能讓你自由地航行。

由小變大,由大變強,正是人民海軍分享到改革開放紅利的結果。翻開青海湖艦的航海史,分明讓人看到了人民海軍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

1997年2月,入列一年多的青海湖艦隨中國海軍編隊訪問美洲四國五港。在出訪98天的時間裡,航程達24000多海裡,實現了海軍艦艇編隊首次橫渡太平洋,創造了人民海軍航程最遠、航時最長、出訪規模最大等多個紀錄,是中國海軍由黃水走向藍水的標志性事件,青海湖艦由此榮立集體二等功。

2016年12月,艦長劉永新率領滿載排水量隻有2萬多噸的洪湖艦參加了第25批護航,航時208天,航程達37000多海裡,橫渡了印度洋、太平洋,順訪了馬達加斯加、澳大利亞、新西蘭、瓦努阿圖等國。這要擱在20年前,沒准可以再集體立功一次,但在2017年,是再普通不過的一次年度例行的遠洋護航任務。

當你不夠強大時,很小的事就會變成很大的事﹔當你足夠強大時,很大的事就會變成了很小很小的事——這就是人民海軍成長壯大的辯証法。

劉永新無疑是這個“辯証法”的見証者和實踐者。

強軍不在別處,就在你身邊

在劉永新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張一家四口的全家福照片。

照片中,大女兒像爸爸,小女兒像媽媽。劉永新說,大女兒出生時他在身邊,但小女兒出生、滿月、滿周歲他都沒能在身邊。

后來有人告訴他說,孩子出生時,第一眼見到誰就像誰。這雖然是一句玩笑話,卻點在了劉永新內心最柔軟處。

國家利益拓展到哪裡,人民海軍的航跡就延伸到哪裡。現在每一年出海時間都在200多天以上,承擔著繁忙的維護祖國主權和安全的任務。劉永新說,每年的假分3次休還休不完,常常因緊急任務被臨時召回……

劉永新坦言,自己對家庭照顧得太少,家裡兩個孩子都是妻子一個人帶大的。一想到這,心裡就會酸酸的。

在副團的位置上,劉永新一干就干了7年。期間,有人勸他,既然晉升無望,不如早日轉業回家。每當有轉業想法時,劉永新就會用母親說過的那句話來給自己鼓勵:“能跑多遠就跑多遠。”

在某作戰支援艦支隊,劉永新是干過不同類型艦艇最多的艦長之一。他在新型護衛艦驅逐艦干過,也在測量船、油船、登陸艦、拖船、交通艇等艦船上干過,既擔任過部門長、船長、艦長,也當過業務長和教練船長,稱得上是一個多面手。

洪湖艦是國產的新型綜合補給艦,劉永新把這艘艦從造船廠接出來之后,經過短短一年的訓練就形成了戰斗力。正干得風生水起時,一紙調令又把他調到了青海湖艦。

青海湖艦是某作戰支援艦支隊的明星艦,曾經在人民海軍的歷史上寫下了華麗的篇章。服役了20多年,青海湖艦與新入列的我國新型綜合補給艦相比,無論是滿載排水量,還是艦上的動力和設備,都顯得有些陳舊了。

部隊進行體制編制調整改革,青海湖艦的編制在去年也大幅壓縮。

性格決定命運。當支隊領導找到劉永新談話時,他義無反顧地表示“既然黨委讓咱干,咱就把工作干好”。擔任青海湖艦艦長后,劉永新在最短的時間裡,把艦上的各項工作推向了正軌。

視野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站在停泊在三亞某軍港的青海湖艦上,眺望著一望無際的大海,劉永新還在繼續著自己“能跑多遠就跑多遠”的航程。(記者 范江懷 通訊員 侯融 周演成 段鑫)

(責編:李方園(實習生)、陳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