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諾基亞:百年名企的“軍工印記”

2019年04月26日08:19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士兵在使用TRG-42狙擊步槍。葉津華 提供

“70后”“80后”,誰的青春沒有一部諾基亞手機?雖然芬蘭孕育了諾基亞品牌,但在中國,諾基亞的名氣卻遠遠超過芬蘭。很多人的第一部手機便是諾基亞,對他們來說,諾基亞不僅是一個普通的手機品牌,更代表了一段難忘記憶。

作為一家百年名企,諾基亞涉獵業務之廣、命運起落之多變,堪稱傳奇。在那個移動手機並不普及的年代,諾基亞站在時代巔峰,出盡了風頭。鮮為人知的是,諾基亞曾是一家軍火供應商,經歷了多次戰爭的洗禮,生產過薩克TRG-42狙擊步槍、Valmet M60步槍和馬格努姆步槍彈等武器裝備,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

諾基亞曾靠軍工產業發家致富,企業發展扶搖直上,后又大膽改革創新,在手機市場所向披靡,最后因為怠於創新輸在了智能手機市場上。

手機市場的“一代神話”,鮮為人知的從軍經歷

提起諾基亞手機,不少人會贊不絕口,這款手機給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結實耐用。10多年前諾基亞當紅之時,全球發貨量曾高達4.3億部,堪稱手機市場的“一代神話”。

可能是因為在移動通信領域太出色,以至於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諾基亞還是一家國際一流的軍火供應商。

早在20世紀初,諾基亞就已經進入了軍工領域。一戰的爆發,對軍工企業來說,是一場財富盛宴。諾基亞敏銳地抓住商機,毫不猶豫地加入到軍火生產商的行列。他們通過生產輪胎、軍靴、電話機、槍支彈藥等軍工產品,成功搭上了軍工產業發展的快車。

不久后的芬蘭內戰,諾基亞“出人又出力”,在戰場上的優異表現,可謂是“企業家救國”的典范。時任諾基亞總裁福吉赫姆親自披挂上陣,成為政府軍將領,就連當時的芬蘭政府軍總司令曼納海姆也曾是諾基亞董事會成員。芬蘭軍方重點“照顧”了諾基亞的軍火業務,大量軍品訂單讓諾基亞再次賺得“盆滿缽滿”。

戰爭如同催化劑,推動著諾基亞的軍工產業發展。源源不斷的軍品訂單,讓諾基亞迅速發家致富,企業發展進入快車道。以至於戰爭結束后,諾基亞還一直與芬蘭軍方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1987年,諾基亞再次殺入軍工界,與芬蘭著名軍工企業Valmet和Sako公司展開合作。自諾基亞加入后,他們注重打造精品,共同研發生產了薩克TRG-42狙擊步槍、Valmet M60步槍等性能優良的軍工產品,受到了世界多國軍隊的熱捧,這些軍工產品很快便在世界舞台上擁有了一席之地。

不得不說,這段從軍經歷,在諾基亞的發家史中,描繪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世紀90年代,諾基亞逐漸轉型為一家新型科技通信公司。為了開拓市場,諾基亞不局限於“眼皮子底下”的業務,他們進一步開闊視野,將北美、拉美、亞洲等地區作為外貿主戰場。出人意料的是,手機產品接連走紅,成為客戶熱衷的明星產品。

1998年,諾基亞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廠商,產值以“坐火箭”的速度不斷攀升,連續十幾年穩坐市場銷量第一的寶座,芬蘭也因此迅速躋身當時世界通信強國之列。那時候,可以說整個芬蘭都騎在諾基亞的“馬背”上。

軍工基因引領發展,工匠精神鑄就傳奇

有媒體報道,一位香港明星生活非常簡朴。他曾說,一部諾基亞翻蓋手機他整整用了17年。

一部手機竟然可以用17年?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諾基亞手機質量之所以這麼過硬,源於芬蘭人的工匠精神。早在做軍品業務時,諾基亞便把這種工匠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

如何評價一款性能優異的沖鋒槍?芬蘭人給出了答案。有資料記載,蘇芬戰爭中,聲名遠揚的索米沖鋒槍便是諾基亞早期的軍工產品。這款沖鋒槍選用瑞典優質的鉻鎳鋼,加工制造過程中,全都按照狙擊步槍的生產標准。這樣的制造工藝,在當時堪稱頂級水准,使得這款槍擁有無與倫比的可靠性和精准性。

一直以來,諾基亞秉持初心,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延伸到手機研發和生產的整個過程。無論在諾基亞哪一個手機生產基地,都會有一個神秘的可靠性試驗室。這個可靠性試驗室,專門負責發放產品的通行証。在可靠性試驗室裡,沒有任何免檢產品,隻要是諾基亞生產的手機,必須通過可靠性試驗,才能獲得出廠資格。

之所以說可靠性試驗室有些神秘,是因為那裡有很多項近乎苛刻的試驗項目。這些試驗項目包括自由和循環跌落試驗、電磁兼容性試驗、極端條件試驗、溫濕度試驗、強光試驗、老化試驗等。

在循環跌落試驗中,手機要不斷地從數米高的地方摔在堅硬的鋼板上,摔落次數有時要高達數百次﹔在溫濕度試驗中,手機要經歷-15℃至65℃的溫度驟變,以及93%至98%的相對濕度考驗。

部分手機還要在試驗箱中測試一周,模擬手機老化的過程。不少人開玩笑地說:“諾基亞不愧是曾經的軍火商,擁有一套完整的武器生產環境模擬設備和標准。用生產武器的標准來生產手機,能不耐用嗎?”

此外,諾基亞還專門設立“諾基亞全球質量獎”, 對在改進質量、提升質量水平方面取得重要成績者實施獎勵,以鼓勵員工在日常工作中發現問題,讓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形成根深蒂固的企業文化。

因深度創新崛起,又因固步自封而落寞

20世紀90年代初,諾基亞曾試圖賣掉陷入困境的移動電話業務。然而,短短幾年后企業卻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電話制造商。追尋百年名企的成功密碼,便是企業強大的創新力。

通信手機時代,諾基亞大膽嘗試採用軍方通信系統,最終如願在國際市場“分得一杯羹”﹔功能手機時代,創新使用軍品生產模式,一躍成為業界翹楚。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都離不開它的軍工背景。

在諾基亞企業內部,科技創新不單是產品研究部門的重任,而是整個公司的發展共識。電信產業“萌芽”不久,諾基亞便將軍方使用的GSM系統作為主流標准,顯著優化了產品性能。這一步大膽創新使它淘到了電信產業的“第一桶金”。

進軍手機市場后,諾基亞高層發現手機組成部件繁多復雜,僅靠一家廠商生產並不現實,若是採用傳統的自給自足方式經營企業,無疑是“自尋死路”。

於是,諾基亞採用芬蘭軍方后勤中的供應鏈生產模式作為手機生產策略,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將“橄欖枝”拋向全世界,激發了源源不斷的創造力。

冷戰結束后,手機技術融合成為手機研發路上的攔路虎。為此,諾基亞展現出老牌軍工企業的鐵血硬氣,敢於刀口向內,不斷完善自身,在手機市場上一路高歌。

早期,諾基亞推出的塞班系統操作簡單、功能出眾、應用眾多,迅速佔據全球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第一把交椅。諾基亞借此在新興手機市場上“一統江湖”,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電話制造商。

順風順水時,往往暗藏危機。塞班系統帶來的巨大成功,讓諾基亞一度躺在功勞簿上,系統更新永遠只是“新瓶裝舊酒”。

隨著人們對手機上網、互聯互通、即時娛樂的需求增加,以通話為主的塞班系統並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2009年底,許多公司紛紛宣布放棄塞班系統,轉向安卓系統。

一步錯,步步錯。在失去市場先機的情況下,諾基亞仍執意收購塞班公司,但新推出的塞班升級版系統卻無人問津。長期壟斷客戶資源的局面被打破,業界霸主的地位風雨飄搖。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面對新的市場需求,手機霸主手握上千專利,卻不願否定自我、改革創新。不肯回頭的百年名企敗局已定——2013年9月,微軟正式宣布收購諾基亞的設備與服務部門,昔日輝煌終成絕唱。

有位知名企業家曾說過:“最大的風險是不變,要麼自殺重生,要麼他殺淘汰。”將時間“倒帶”,很多事情清晰可見。諾基亞之所以走向失敗,是因為企業不善於打破固有思維、怠於創新,很快被同行超越、被時代淘汰。

2016年,諾基亞授權HMD及富士康重新以諾基亞品牌推出手機,再次卷土重來,成功奪回一些市場份額。隨著5G時代的到來,諾基亞再次走向新機遇的“風口”。如果它成功抓住了機遇,或許將是下一個百年輝煌的起點。(沙凌雲 何思聰 王晗)

(責編:劉金波(實習生)、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