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小白楊”就是我們的家

2019年05月26日17:03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5月26日電 (黃子娟 郭發海 喬玉中)在軍旅歌曲《小白楊》的發源地新疆塔城軍分區塔斯提邊防連採訪,記者發現這樣一個細節——

每名到營區后山新哨樓執勤的戰士,上哨前都要端上一盆水,給哨樓前的一棵小樹澆澆水。此情此景,不禁讓人回憶起小白楊哨所的由來。 

塔斯提,蒙語意為石頭灘,因環境惡劣,這裡曾經寸草不生,更沒有一棵樹。1982年,塔斯提邊防站前哨班戰士程福勝回家探親,將哨所周邊的惡劣環境講給母親聽,母親聽得淚流滿面。返回時,母親把自家培育的10多棵白楊樹苗交給兒子,再三叮囑:“一定要種活這些樹苗,讓白楊樹陪伴你守衛好祖國的邊防”。

為了使這些樹苗成活,官兵們從幾公裡外背土、拉水,像對待小孩一樣精心呵護,盡管如此,隻有1棵頑強地活了下來。不久,由這個故事創作出的歌曲《小白楊》經歌唱家閻維文公開演唱后,便引起觀眾共鳴,一直唱響軍營內外、大江南北。因而,前哨班改名為小白楊哨所。

2003年7月,中哈國界線勘界議定書正式生效,原來的小白楊哨所變為我邊境淺近縱深,不再是前沿,連隊新營區建設在哨所當面的山坡上,並在坡頂建了一座新哨樓。然而,這裡也是沙石遍地,沒有一棵樹。

當年哨所的感人故事,如今重現在邊關。為了改善環境,官兵們想方設法在哨樓周圍種白楊樹,由於引水不便和自然原因,難以成活。因而每次上哨,戰士們都要端水給樹苗澆水。

盡管缺水風大,在大家的精心呵護下,哨樓旁終於成活了一棵,官兵們個個興奮得像個孩子,生怕它有一點閃失。他們說,多年后,一定要讓它也成長為一棵茁壯成長的大白楊。

漫步營區,記者發現,在長廊、根雕、石頭等特色文化的妝點下,這裡宛若一顆戈壁明珠,頗有家的味道。官兵們說,這一切,士官車延聰功不可沒。

來自甘肅的車延聰從小就喜歡琢磨,尤其愛好雕刻。一次執勤途中,他發現了一根木頭,外形很像一條龍。撿回來經過認真的修飾,便成一個龍吐珠的形狀,擺到營區中,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此后他便一發不可收拾,創作出多件根雕和石刻作品,成為連隊的一大文化特色。

“我因白楊而自豪,白楊因我而驕傲。”指導員路亞杰說,這是連隊門口張貼的兩句話,見証著官兵們對連隊的獨特情感和價值追求,折射著每名小白楊傳人的家國情懷。

連隊有個傳統,每天起床廣播放的第一首歌就是《小白楊》,晚點名時要呼點“小白楊”,全體官兵答“到”﹔每逢新兵下連、老兵退伍,都要在小白楊樹下宣誓。正是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下,官兵們人人都把連隊當家建,個個爭當小白楊衛士。

藏族班長南夸才讓來自青海,新兵時聽了班長講小白楊哨所的故事,特別向往這個地方。然而,剛到連隊就發現,每天陪伴他的就是漫天飛雪。自然環境的落差,讓他陷入了彷徨。

六年后的今天,這個起初連漢語都講不好的小伙不僅當上了班長,還成了連隊頂尖的訓練標兵。去年團裡組織“小白楊杯”比武競賽,他和幾名戰友代表連隊參加多個項目課目,冒著零下20度的嚴寒,他在雙手受傷出血的情況下,血性突擊,勇奪“小白楊杯”。

連隊監控室裡,列兵張景雲雙眼緊盯顯示屏,絲毫不放過邊境的一點可疑情況。從小聽著媽媽經常哼唱《小白楊》這首歌,小張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被分到誕生這首歌曲的光榮連隊。原本身體瘦弱的他,如今已經鍛煉得越來越結實,他說,“身為小白楊傳人很自豪,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明年能留隊轉士官!”

是夜,窗外忽然起風。士官楊珂熙披著大衣打著手電,來到連隊蔬菜大棚裡,細心檢查篷布和窗戶,防止新種菜苗被凍著。這個習慣,他已經堅持了五年。身處邊關,見証哨所小白楊的成長,楊珂熙說小白楊已經深深融入了自己的血液,在連隊工作一天,就要多為這個大家做點事,哪怕再小,也是一份責任。 

(責編:陳羽、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