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集團軍某旅千裡機動至部隊誕生地演訓
“紅軍花”中悟初心

號角催征,鐵流滾滾。
夏末,第81集團軍某旅參加實兵對抗演練,千裡機動到桐柏山地區。巧合的是,這裡正是該旅的誕生地。
1936年,該旅前身鄂豫邊紅軍游擊隊,在桐柏山南麓吳家尖山的吳元昌家,打響了豫南桐柏山地區對敵斗爭的第一槍,推翻了當地反動派的殘暴統治。
“時隔83年,回到革命先輩們浴血奮戰的地方,如同回到我們‘靈魂深處的故鄉’!”該旅領導說,信念如磐的“桐柏山精神”一直是激勵一代代官兵不斷奮進的力量源泉。
一座依山而建的三進石頭茅屋院,院子最深處就是烈士吳元昌當年的家,“豫鄂邊紅軍游擊隊誕生地”牌匾懸挂在門頭。“就是在這裡,革命先輩周駿鳴等7人,湊來3把土槍,成立了游擊隊。”看到牌匾,官兵不禁回憶起在旅史館內聽過的“3把孬槍鬧革命”的故事:“在白軍的瘋狂圍剿下,周駿鳴拖著中彈的大腿,和3名隊員上山打游擊。他們用短短2年多時間,就把游擊隊發展成千余人的抗日獨立團。”
“這是星火燃起的地方、夢想起航的地方。隻有把初心化為恆心,把使命化作擔當,才能收獲前進的力量!”某連指導員文雕說。
“桐柏山上英雄多,紅軍個個英雄漢……”竹溝革命紀念館播放著歌曲《紅軍花》。得知部隊是從桐柏山走出去的紅軍傳人,紀念館館長魯金亮很是親切,向官兵講起了當年竹溝抗戰基地的故事:“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八團后扎根竹溝,吸引了四面八方要求抗日的進步青年涌向竹溝鎮,后來這裡成為中原抗戰的戰略支撐點、河南抗戰的領導中心。”
“仿佛聽到了軍號聲、槍炮聲,聽到了先輩的呼喚。”伴著《紅軍花》的歌聲,聆聽老部隊的戰史,不少官兵感慨,那些讀過的旅史故事,仿佛就在眼前……
“桐柏星火映紅了戰旗,馳騁淮南百煉成鋼……”開赴演訓場前,官兵列隊桐柏革命紀念館廣場,唱起旅歌《桐柏星火代代傳》,感悟初心使命,歌聲激昂嘹亮、震徹山谷。
在接下來的演訓中,該旅官兵連續作戰、斗志昂揚,翻山、鑽林、過河,官兵負重行軍數十公裡,完成炮火襲擊、開辟通路、拔點控要等多項任務,最終取得了勝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