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心向黨戰旗紅——記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紅一連”
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紅一連”,是一支從秋收起義戰火硝煙中走來的連隊。1927年“三灣改編”時,毛澤東主席親自在這支連隊組織發展了6名新黨員,建立了人民軍隊第一個連隊黨支部,開創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先河,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由此奠基。
94年風雨兼程,94年鐵心向黨。進入新時代,“紅一連”堅持用習近平強軍思想建連育人,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圓滿完成國際維和、沙場閱兵等重大任務,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被表彰為全軍首屆“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單位”。
“紅一連”官兵訓練歸來,高唱連歌。姜東坡攝
傳承紅色基因,建強戰斗堡壘
“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走進“紅一連”連史館,毛主席的重要論斷——“支部建在連上”,在主題雕塑上熠熠生輝。
作為人民軍隊第一個連隊黨支部,“紅一連”黨支部對支委要求以“嚴”著稱:基礎課目,全部優秀才算過關﹔險難課目,訓到極限才算過關﹔指揮技能,實戰管用才算過關﹔比武競賽,拿到名次才算過關。
去年10月,王檁瑄以旅新排長集訓隊第一名的成績來到“紅一連”。成為榮譽連隊的一員,王檁瑄摩拳擦掌,想要大展身手。然而,剛下連不久,他就遭遇了“滑鐵盧”。
“紅一連”黨支部副書記、連長胡貫蕾告訴王檁瑄,來到“紅一連”先要“過三關”:傳統關、理論關、軍事關,才有資格成為連隊支委。由於抽考的11項課目中有5項沒有達到優秀,王檁瑄沒能“過三關”。2個多月后,王檁瑄主動要求再闖“三關”,憑借前期打下的堅實基礎,他的軍事訓練課目取得全優成績,終於成功“闖關”。
在“軍魂從這裡發源”雕塑前,“紅一連”指導員鄭紀文向官兵講述“支部建在連上”的歷史根源。張永進攝
如今,“紅一連”現任支委“藝不精不帶兵,練不強不上崗”,人人考取等級証書、精通連屬武器、掌握指揮技能。2020年參加旅群眾性練兵比武,連隊取得的9個單項第一中,黨員佔了8個,支委佔了5個。
在“紅一連”,入黨的標准很高,官兵入黨時都會遇到重重考驗。2017年年底,連隊按照發展黨員程序,組織候選人員進行理論考試、軍事考核和民主評議。擬發展對象下士李陽雖然模范帶頭作用強、官兵口碑很好,但在軍事考核中未能全部通過,入黨心願未能實現。
保持“官兵一致、同甘共苦”作風
“紅一連”連史館珍藏著一件“傳家寶”,是長征途中毛主席同連隊官兵一起就餐用過的紅菜盤。“紅一連”指導員鄭紀文告訴記者,如今“紅一連”的紅菜盤換成了分餐盤,五菜一湯取代了紅米飯南瓜湯,但“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作風始終不變。
2008年5月,“紅一連”奔赴汶川參加抗震救災。一天,“紅一連”剛走出隧道,突然余震來襲,地面開始晃動起來。低頭趕路的戰士鹿志方被班長王躍華一把拽到懷裡,就在此刻,一塊滾石砸了下來,鹿志方躲過一劫。王躍華告訴鹿志方:“什麼是革命情誼?就是關鍵時候敢替你遮風擋雨。”
4年后,鹿志方成為班長,老班長王躍華的話一直刻在他心裡。他發現新兵王雷軍事訓練敢打敢拼,成績名列前茅,但性格內向不願參與集體活動。於是,他主動找王雷談心,鼓勵他登台演講、與戰友多交流。當兵3年,王雷訓練成績優異、工作積極認真,榮立兩次三等功,順利提干。鹿志方告訴王雷:“什麼是革命情誼?就是始終幫助你成長進步。”
如今,王雷已成為連隊的副連長,他對革命情誼也有了自己的理解:“革命情誼就是始終幫助、尊重戰士,包容戰士,用信任、欣賞、發展的眼光看待戰士,幫助他們建功軍營。”近年來,連隊官兵在各項任務中並肩奮斗,在生活中惺惺相惜,形成鋼鐵一般堅不可摧的戰斗集體。
“紅一連”官兵參加了首批赴南蘇丹維和。在社會局勢動蕩、武裝沖突不斷的南蘇丹,他們齊心協力,奮戰300多個日夜,在血與火的戰場考驗中,交出了優異答卷,5人榮立三等功,5人被評為“維和之星”,53人全部被授予聯合國“和平榮譽勛章”。
加鋼淬火,制勝未來戰場
2021年3月初,“紅一連”黨史學習教育如火如荼地展開,指導員鄭紀文帶領官兵在重讀紅色連史中進一步感悟初心使命。“‘紅一連’什麼東西最寶貴、最需要堅守?那就是我們的紅色傳統。”鄭紀文告訴記者。
打開官兵的水壺,水是每天更換的純淨水﹔打開干部的挎包,裡面放置著最新的作戰地圖、標圖工具﹔走進研戰室,裡面有最新的軍事前沿理論……走進“紅一連”,記者強烈感受到這是一個隨時准備奔赴戰場、執行任務的連隊。
“紅一連”每月都要組織1次不少於25公裡的戰備拉練。2020年冬,連隊計劃組織戰備拉練,當日預報次日有大雪,可能會影響拉練效果。“戰爭不會選天氣,敵人不會挑時間。”次日清晨,連長胡貫蕾接受戰斗命令后緊急展開戰斗部署,按實戰要求組織了14個小時的強化訓練,不僅錘煉了官兵在嚴寒條件下的打贏本領,還從中發現短板弱項,形成了一套更加完善、更貼近實戰的戰斗預案。
“寧可備而不戰、不可無備而戰”,是“紅一連”的准則。1950年3月,解放海南島戰役中,“紅一連”官兵給木船裝上汽車引擎、配上武器,創造了木船打軍艦的海戰奇跡。幾十年過去了,一代代官兵發揮聰明才智,在解決戰備訓練的矛盾困難中,加鋼淬火,鋒刃如新,制勝未來戰場——
第48任連長楚科緯與大學生士兵路繼承,共同研發出一款裝步連山地進攻戰斗模擬對抗系統。
第50任連長周光魁帶領大學生士兵王晨,探索連隊戰備庫室管理系統,既能防止戰備器材丟失,又能提升日常戰備水平。
第51任指導員王玉光與班長王雷,研制出震動頭盔,解決戰斗班在夜間行動使用燈光、聲音易被對手發現的難題。
2020年7月,連隊遠赴塞北大漠參加軍事比武,戰酷暑、斗風沙,在極端惡劣天氣和復雜多變地形中,官兵一路過關斬將,取得多個課目冠軍。(章文、王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