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軍分區採取全方位幫帶模式助力新任職專武干部快速步入“戰位”
“N+1”打造武裝工作行家裡手

“這次學到的都是干貨,為我掃除了工作上的盲點和難點。”近日,為期10天的江西省九江市新任職專武干部集訓圓滿收官,瑞昌市南義鎮新任職專武干部周曉晨感慨道。
周曉晨是一名退役大學生士兵,去年參加了市裡的公務員招錄考試,如願走上基層武裝工作崗位。周曉晨一度認為,自己有服役經歷,干武裝工作肯定不在話下。然而,實際情況遠非想象。“去年征兵工作伊始,我跑遍3個村,征不到一個兵﹔民兵‘五率五例’指標不夠優化,排名靠后……”細數自己“走麥城”的經歷,周曉晨發現,在部隊的一些工作方法並不適合套用在武裝工作上。
像周曉晨這樣在工作中遭遇瓶頸的新任職專武干部在九江市還有不少。為此,九江軍分區探索“N+1”全方位幫帶模式,採取軍事機關指導、“老武裝”指點、崗位互促等方式,幫助新任職專武干部提高履職能力,快速步入“戰位”。
今年恰逢該市鄉鎮換屆,干部調整比例達90%以上,專武干部隊伍愈加年輕化,從外部交流、沒有武裝工作經歷的專武干部越來越多,他們在開展基層武裝工作過程中面臨著一大堆“問號”。
“每個課目實行訓考結合,踩實每個步驟每個環節,直至全部合格再進入下一個課目的學習訓練。”經過一番研究,集訓方案成型:黨的創新理論與業務基礎理論、基本技能與業務工作、組織指揮與隊列體能交叉進行,共設5大類29個課目,教、研、練、評一體化展開。
“集訓內容多而全,簡直是基層武裝工作的‘百科全書’。”都昌縣南峰鎮新任職專武干部馮紹俊形容。軍分區14位師團職干部和參謀干事走上講台,為集訓人員授課“把脈”,制定“訓練套餐”,為他們教方法、傳經驗、開思路。
“要轉化運用好集訓成果,除了在工作實踐中消化吸收外,還得向‘老武裝’取經。”新任職專武干部吳儉說。
“雖然不干武裝了,但心裡還有一本‘經’,得給年輕同志‘傳經送寶’。”彭澤縣人武部會議室內,一場別開生面的“基層武裝工作大家談”開場,芙蓉墩鎮“老武裝”胡輝田打開了話匣子。
干工作,有經驗就少走彎路。針對專武干部“大換血”的實際,該人武部實施“老帶新”計劃,邀請離崗的“老武裝”以回原崗指導、集中上課、線上交流等方式,幫帶新任職專武干部。
多年來,一批批“老武裝”創新武裝工作方法,深耕武裝工作園地,干出很多實績。胡輝田將自己精心整理的20多本武裝工作學習筆記和10余套業務材料交給吳儉。“我一定認真研讀。”吳儉如獲至寶。
除了常規培訓考核外,各人武部還採取新任職專武干部輪訓制度。
柴桑區港口街鎮新任職專武干部柯應夢之前一直在鄉鎮黨政辦工作,對武裝工作知之甚少,深感“本領恐慌”。為此,他主動申請到區人武部跟學,軍事、政工兩個科室輪流見習,“惡補”各項法規制度,努力弄懂學通。人武部安排專人為他提供業務指導,幫助他縮短適應周期,提高業務能力。
馬口鎮新任職專武干部葉延佳到永修縣某企業輪訓。該企業專武干部李朋朋當起了他的“教官”。李朋朋堅持一把尺子、一個標准,手把手教葉延佳武裝工作的方法,並利用民兵應急分隊集訓時機,指導他參與組訓,積累實踐經驗。
葉延佳表示,有“N+1”的幫帶模式助推,自己的武裝工作之路定會越走越寬廣。(林小強、王劍、謝卓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