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海拔4900米的雪域哨所用上了長明電

2021年11月23日09:31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高原冬至,雪線下移。寒風卷起積雪,在夜空中輕舞飛揚,遠處的雪山在雲層深處若隱若現。

海拔4900米的西藏軍區某邊防團昆木加哨所內,哨長旦增列珠正在逐個點位檢查電路情況。去年底,這個哨所接入了國家電網。為確保用電安全,旦增列珠每晚的例行工作多了一項:熄燈后檢查哨所各處線路。

線路接口緊不緊、開關按鈕有沒有鬆動……工作雖然繁瑣,但他每次檢查都格外認真。

昆木加,藏語意為“鮮花盛開的地方”。然而,這裡方圓數十公裡荒無人煙,每年大雪封山期長達5個月,年最低氣溫可達-37℃。

昆木加哨所中士唐海福在寒夜中站崗。徐文斌攝

隸屬於裡孜戍邊模范連的昆木加哨所始建於1962年。建哨以來,一茬茬哨所官兵採取點煤油燈、燒牛糞堆、柴油機發電等辦法,接力點亮這座“雪域孤島”。

在軍地努力推動下,阿裡聯網工程去年12月正式投運,長明電從此點亮了“世界屋脊的屋脊”,昆木加哨所也徹底告別數十年不通電的歷史。哨所官兵都說,“這道光”來之不易。

剛建哨時,哨所主要依靠煤油燈照明。由於交通閉塞,煤油隻能靠官兵從幾十公裡外背上哨所。為節約燃料,官兵便利用一點一點收集起來的牛糞,燃起火堆借以照明。一個個黑夜裡,煤油燈和牛糞堆燃起的火光,成為昆木加哨所彌足珍貴的光源。

裡孜戍邊模范連的榮譽室裡,有一台老舊小功率手搖發電機。昆木加哨所的用電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它身上。

“我的班長告訴我,這台手搖發電機是哨所的寶貝疙瘩,大家恨不得晚上睡覺都抱著。”在昆木加哨所堅守10多年的司務長賈年生介紹,那時候,哨所每天晚上7點半到9點半“通電”兩個小時。手搖發電機能為一盞15瓦的白熾燈供電,盡管燈光微弱且忽明忽暗,畢竟也算用上了電燈。

2005年,哨所換發柴油發電機,每天的供電時間延長至3個小時。通電時間延長了,官兵休息時間能開展的活動也多了起來,下棋、看書……哨所的“夜生活”添了幾分溫馨。

與手搖發電機相比,柴油發電機不僅功率更大,穩定性也有很大提升。所以在照明之余,新的電器開始走進哨所官兵的生活:2008年,哨所接通了第一條地方電話線,官兵與家人從此不再依賴書信聯系﹔2014年,上級給哨所配發了電視機,依靠衛星天線,官兵第一次在哨所裡看上了電視節目。

“咱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頭枕著邊關的明月,身披著雨雪風霜……”賈年生回憶,每次聽到電視裡響起《咱當兵的人》這首歌,大家都會跟著一起唱。

“今天的昆木加哨所不再是‘雪域孤島’,更像是我們的‘幸福港灣’。”旦增列珠介紹,用電一直是影響哨所建設的關鍵難題,如今的昆木加哨所,基礎設施建設和官兵工作生活條件都得到了極大改善。

技術員佘迅在哨所“植物工廠”採摘新鮮蔬菜。 蘇豪攝

在哨所新修建的溫室大棚和“植物工廠”內,多種蔬菜、瓜果長勢喜人,綠油油的瓜苗在高原陽光的照耀下,散發出勃勃生機。溫室大棚一角,幾株打著骨朵兒的玫瑰花引人注目。“過段時間,我愛人將來隊探望,這幾朵玫瑰是我為她准備的見面禮。”上士王在軍滿臉洋溢著幸福。

傍晚時分,賈年生打開軍用平板電腦,在“雪域配送”APP上為官兵精心挑選下周需要的食材。挑好“商品”加入購物車,一鍵下單,隻需3天便可送達。“連隊和哨所之間修通了柏油路,即便大雪封山,各種物資也能及時送到。我們現在每天都能吃上新鮮蔬菜和水果,有時還能吃到海鮮!”賈年生語氣中充滿自豪。

基本物資得到充分保障的同時,穩定的電力供應也讓官兵的業余生活豐富多彩。如今,哨所不僅設有圖書閱覽室,還引入了“唱吧”“桌式足球”等多種休閑方式。隨著網絡信號全面覆蓋,官兵業余時間除了休閑娛樂,還能隨時跟家人視頻聊天。

哨所一角,巡邏歸來的4名戰士進入微壓氧艙調養。為保障官兵健康,上級給哨所配發了一台多功能微壓氧艙,它不僅能模擬低海拔地區氣候環境,幫助官兵恢復體力,還能檢測和記錄身體各項數據,有效降低高原疾病發生率。

“基層建設關乎部隊戰斗力生成。基層建設水平如何,要看關鍵問題抓得准不准。昆木加哨所用電難題得到解決后,很多問題迎刃而解。”西藏軍區領導介紹,近年來,他們緊緊盯住制約部隊建設的瓶頸問題、影響備戰打仗的突出問題、困擾基層官兵的現實問題,探索推出“一哨一案精准解難”“黨委逐級挂號督辦”“一個階段一個重點”等措施辦法,著力打通制約基層全面建設的難點、堵點。

據介紹,截至目前,西藏軍區已基本解決一線連隊用電、飲水、取暖、吸氧等“六難”問題,為官兵練兵備戰、強邊固防提供了良好保障。

又一個夜晚降臨。繁星閃爍,群山高聳,夜幕籠罩著世界屋脊。昆木加哨所內燈光如晝,與遼闊的星空交相輝映。

燈光映照下,哨所屋頂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責編:陳羽、於子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