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家鄉黨史故事”激勵軍校學子成長

2021年11月23日09:46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方志敏參與領導弋橫起義,創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為了可愛的中國奮斗到最后一息,犧牲時年僅36歲……”

新訓拉練途中,一場“講家鄉的黨史故事”活動如期展開。來自革命老區江西上饒的新學員鄧菲,與新訓旅官兵分享“方志敏與可愛的中國”。

與鄧菲一樣,新訓期間,火箭軍工程大學百余名新學員走上講台,向新戰友們講述了家鄉的黨史故事。

新學員圍坐在一起,聽戰友講述家鄉的黨史故事。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該校新訓旅在開展新學員思想政治工作時,廣泛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鼓勵新學員對家鄉黨史自行發掘、自己講述,引導他們從革命先輩身上汲取前進力量,為實現“兩個轉變”注入精神動力。

一個故事一堂課,講述過程見成長。從“半條被子”到 “留款信”、從“八子參軍”到雷鋒的故事、從遵義會議到延安精神……鄧菲深有感觸地說:“‘家鄉黨史故事’的講述和傾聽貫穿新訓始終,激勵著我們成長。”

回望與仰望

“新訓旅准備組織‘講家鄉的黨史故事’演講活動,想參加的同學盡快報名!”連務會結束,各班班長給新學員們帶回了這樣一條消息。

新訓剛開始,班長盧家樂原以為這事會“冷場”。不承想,戰友們的積極性超出他的想象。回到班裡,大家圍著他問這問那。

最出乎盧家樂意料的,是第一個找他報名的新學員陽光——入學不久,陽光被檢查出左股外側肌內血管瘤。覺得“看不到未來”的他,萌生出退學的想法,學習訓練中像“蔫”了一樣。

盧家樂見陽光對這項活動感興趣,主動靠上來幫他准備演講稿。驚喜的是,來自四川儀隴的陽光一口氣挖掘了數十個發生在家鄉的黨史故事。

“1944年9月,毛主席參加一名普通戰士的追悼會,發表了著名的演說《為人民服務》……”第一次上台,陽光在隊裡講述了同鄉張思德的故事。他的講述娓娓道來,戰友們給了他熱烈掌聲。

嘗到“甜頭”的陽光覺得這次演講時間太短,不“過癮”,追問班長下一次活動時間。

“家鄉黨史故事現在開講!有沒有准備好的?”一次拉練途中,值班員在部隊休整時臨機發問。

“報告!”陽光再一次舉手。他接過值班員的話筒,給同學們講述起朱德遠涉重洋找到黨的故事。

秋高氣爽,天高雲淡。大家席地而坐,人群中,士兵學員雷凌皓聽得格外仔細。雖然自己當過兩年兵,但此時看一名青年學員如此聲情並茂地講黨史、話情懷,他內心深受觸動。

“你的故事講得真好。”那天拉練回來,雷凌皓主動與陽光交談,“我本來疲憊不堪,聽你講完,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

聽到戰友的肯定,陽光心裡涌起一陣暖流。自從第一次上台“小試牛刀”后,他被家鄉豐富的黨史資源深深吸引。這段時間,他不斷學習充電,臨時上台,已經能夠侃侃而談。陽光沒想到,自己還能發揮這樣大的價值。

在講述家鄉黨史的舞台上,陽光逐漸找到信心。班長盧家樂告訴他:“隻要付出努力和堅持,不僅限於演講,任何方面你都會是耀眼的新星。”

“教育別人,也影響了自己。在反復品讀和講述家鄉黨史故事的過程中,我漸漸明白了應該以怎樣的姿態走好自己的人生路。”陽光開始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坎坷。他積極配合治療,同時兼顧理論學習和康復訓練,爭取把每件事都做好。

“砰砰砰……陽光,44環。”由於術后休養耽誤了訓練,第二次實彈射擊時,陽光堅持要上實彈射擊場。聽到成績,他紅著眼眶說:“班長背著我來靶場,指導員幫我壓子彈,區隊長幫我上彈夾,是他們幫助我成長進步,無論遇到多大困難,我決不輕言放棄!”

陽光總在風雨后。術后,陽光身體恢復得很好,醫生的結論是:能夠繼續服役。

效仿與變化

對於“講家鄉的黨史故事”活動,來自雷鋒故鄉湖南長沙的新學員熊鈺萱早已迫不及待。

站在講台上,熊鈺萱滿懷激情地開講:“雷鋒出差1000裡,好事做了一火車……”為了把雷鋒故事講得真實、豐富、生動,她查閱書籍、瀏覽網頁、咨詢長輩……努力向大家展示一個全面立體的雷鋒形象。

聽著熊鈺萱的講述,班長馬玉瑩突然明白,這名戰友此前的優秀表現源自哪裡。

新訓期間,隔壁班一名戰友突發過敏。熊鈺萱聽說后,立刻翻出入學前媽媽為她准備的醫藥箱,及時將藥品送了過去。

新學員楊茜雖是一名士兵學員,但剛來學校有些不適應,不愛與同學交流。熊鈺萱就經常與她聊關於部隊的話題,漸漸地,兩人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楊茜也開朗了許多。

“懂得去理解和照顧他人,本身就是一種成長。”馬玉瑩說,新學員入學前習慣了無拘無束的日子,有時過分強調自我需求,熊鈺萱讓大家看到了一種不一樣的青春模樣。

“我是一個比較獨立的女孩,之前我認為隻管好自己就行了,現在我感覺應該積極主動去做更多利於他人、利於集體的事情。”聽完熊鈺萱的演講,學員汪文靜很是感慨。

故事外,溫暖正在傳遞。馬玉瑩發現,在熊鈺萱的感染下,周圍同學都漸漸在發生轉變。

新學員認真訓練。

以前緊急集合時,汪文靜總是自己打好背包后,立刻沖出宿舍。現在,她多了一個習慣:自己完成后,力所能及地幫助同學。一次內務衛生檢查,她在倒班裡的垃圾時,發現隔壁班的垃圾桶也是滿的,便主動幫他們班倒掉。

新訓后期,因為晚會彩排,熊鈺萱加班到很晚。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宿舍時,她發現自己的床鋪已鋪開,夜間內務也已經收拾好。

“雷鋒精神滋潤心田,愛與被愛都是一種溫暖。”看著熟睡的戰友,熊鈺萱心生感動。

思考與追隨

何林潔是新訓旅學員干事,也是此次活動籌劃者之一。她的任務是收集稿件,並對新學員的講稿修改潤色。

眾多稿件中,新學員謝鳴飛的講稿一下子吸引了她,讓她開始思考“我和我的父輩”這個話題。

“瑞金人民對革命根據地建設,給予了熱情、主動、持續的支持。特別是積極參軍參戰方面,涌現出許許多多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爭當兵的故事,農戶楊榮顯將8個兒子送到紅軍隊伍……”謝鳴飛講稿裡記錄著家鄉人民踴躍擴紅支前的故事。

“小時候,父親總是很忙,連陪我的時間都沒有……”何林潔的父親曾是一名軍人,從小受了不少苦的她一度對父親表示不解。謝鳴飛描述的故事,像一束光照進心裡,讓她覺得暖洋洋的。

何林潔之所以如此受觸動,是因為她的“兵之初”也有著難忘的成長。2018年,何林潔在父母期許的目光中,懷著忐忑的心情踏上軍校之旅。

新訓伊始,她最先感受到變化的,是自己對於時間的感知——以前在家聽歌看劇時,一下午轉瞬即逝﹔現在,1小時軍姿訓練卻那麼漫長……

為了度過那段“難熬”的時光,何林潔利用閑暇時間讀了許多軍旅故事,內心一點點沉靜下來。訓練時,當思想不集中時,她會想:“許三多當初是不是也這樣?”

“可以是一句話、一個人、一件事,漫長的旅程裡,我們內心需要有一座燈塔。”何林潔結合自身的經歷分析,大部分新學員入學前很少獨自面對困難挫折,依賴心理強、吃苦意識弱,遇到不順容易失落和壓抑。這一次“講家鄉的黨史故事”活動,無論是“講”還是“聽”,都是新學員審視自己、標定未來的過程。

算起來,謝鳴飛與何林潔是同年兵。只是3年前,謝鳴飛去了部隊。在基層當兵的3年,他已經標好了人生方向——今年,他如願考上軍校,開啟了新的軍旅篇章。

“部隊到底有什麼魅力?我一直在尋找這個答案。”謝鳴飛說,在新訓時為大家講述家鄉黨史故事的過程中,他想起入伍時,母親在火車站送他遠行的眼神,像極了楊榮顯送子參軍。

追尋仍在繼續。謝鳴飛說,現在,他心中關於部隊的理解,愈發清晰起來——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部隊就是把勇於擔當使命的人聚在一起。

“今后,我會再接再厲、刻苦訓練,絕不給前輩丟臉。”那次演講,謝鳴飛的發言贏得了戰友們熱烈的掌聲。(潘一烽、鐘福明)

(責編:陳羽、於子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