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日本加速發展進攻作戰能力

2022年02月28日10:14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日本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

日本航空自衛隊F-35A戰斗機。

近日,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在公開場合表態稱,“不排除”自衛隊飛機進入對方領空並轟炸軍事據點的選項。這是日本政府高層對所謂“對敵基地攻擊能力”進行再次確認,表明日本發展進攻作戰能力的步伐越走越快。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岸信夫是在2月16日召開的眾議院預算委員會小組會上作出上述表態的。岸信夫還補充稱,前提是滿足實施自衛權的條件,比如,在沒有其他恰當手段、僅限必要最低限度內的武力使用等。自2021年10月正式上任以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多次表示,計劃對《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進行修改,寫入發展日本自衛隊“對敵基地攻擊能力”。日本新一屆內閣接連表態,凸顯其在發展進攻性作戰能力方面的迫切心態。

所謂“對敵基地攻擊能力”,是日本在和平憲法約束下討論軍事力量建設時提出的作戰概念,一般指能夠對敵方導彈發射基地進行攻擊的武器裝備實力。根據設想,其作戰流程是,日本自衛隊通過衛星、偵察機等發現潛在敵人將對日本發動導彈攻擊的征兆,經研判確認后,使用戰機或遠程導彈對敵方基地採取先發制人攻擊,實現扼殺或者中止對方打擊進程的目的。這種提法顯然是日本囿於現行和平憲法約束而提出的,表面看似乎屬於積極防御,但從流程上看,則屬於進攻作戰范疇。

種種跡象表明,日本官方已在發展“對敵基地攻擊能力”方面達成共識,並將其作為突破現有軍事限制、發展進攻作戰能力的突破口。下一步,日本或將推動該表述進入國家軍事戰略文件,成為日本軍事戰略轉型的新政策。

日本加快發展所謂“對敵基地攻擊能力”的最終目的,是提升綜合戰略打擊能力,從偵察預警、戰略打擊、遠程打擊以及配套作戰能力入手,打造進攻型作戰力量。岸信夫在會上還重申,日本政府不會擁有洲際彈道導彈、遠程戰略轟炸機、攻擊型航母等進攻性武器。事實上,除上述少數戰略進攻性武器外,日本已在海、空、天、網等領域同時發力,進攻作戰能力體系已悄然成型。

在偵察預警方面,日本正在尋求利用衛星星座探測和跟蹤目前彈道導彈防御系統難以探測的高超音速武器。日方聲稱,即使某顆衛星失效,其他衛星也能接續執行任務。

在戰略打擊方面,日本重點發展防區外導彈攻擊和戰機越境打擊能力。日本依托三菱重工加速研發高超音速巡航導彈,並計劃2025年實現試產。屆時,日本將具備對海上大型艦船的威懾打擊能力。空中方面,日本加緊對現有F-15J戰機進行改進升級,使其具備發射美制AGM-158系列導彈的能力。同時,日本還將採購射程約500千米的防區外導彈,配合F-35A戰斗機使用。日媒稱,未來,日本上百架F-35A戰斗機,能夠在極短時間飛臨日本海上空發射導彈,先敵打擊范圍將覆蓋太平洋西岸大部分地區。

在遠程打擊方面,根據2020年12月通過的《關於建設新的導彈防御體系並強化防區外防衛能力的決定》,日本將新增2艘“宙斯盾”驅逐艦,在未來5年將國產12式地對艦導彈的射程延長至約1000千米,並可利用陸海空多個平台發射。同時,隨著對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的航母化改造,日本5年內將擁有至少2個輕量級航母編隊。最新潛艇“白鯨”號下水表明,日本22艘潛艇戰隊的體制已成型。

在新興領域,日本依據所謂“跨域作戰”概念,相繼成立網絡防衛隊、太空作戰隊和電子戰部隊,並不斷擴大規模。以電子戰部隊為例,日本將在“第301電子戰中隊”基礎上,再組建6支電子戰部隊,並加緊研發高功率微波武器,逐步增強配套作戰能力。

雖然日本目前僅限於討論所謂“對敵基地攻擊能力”,但該說辭有著無限擴大的模糊邊界和解釋空間,值得周邊國家高度警惕。(文威入)

(責編:陳羽、唐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