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七十五載一脈相承 從軍尚武蔚然成風

紅色血脈涌動“報國村”

2022年06月22日09:11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這是我的高中畢業証、戶口本、在校綜合表現評價表……”6月10日,山東省高考結束首日,高唐縣趙寨子鎮張廟北街村應屆畢業生張翅,在父母陪同下來到鎮武裝部報名參軍。至此,該村已有5名應屆高中畢業生報名應征。

張廟北街村是一個隻有126戶、550人的小村庄。從1947年至今,該村先后為部隊輸送84名優秀青年,涌現出7對父子兵、兩對祖孫兵、一家8個兵的報國故事,被十裡八鄉群眾譽為“報國村”。在修繕一新的村史館,村黨支部書記張憲貴指著一塊塊紅色展板驕傲地說:“咱村青年之所以踴躍參軍,與當年八路軍駐村留下的優良傳統密不可分。”

1938年,時任八路軍第386旅旅長的陳賡曾率領386旅及115師一部在張廟北街村駐扎。八路軍嚴明的紀律和視百姓如親人的作風,對村民產生了深遠影響。1947年,晉冀魯豫解放區號召翻身青年農民積極參軍參戰保衛勝利果實,當時張廟北街村有30人參加解放軍。新中國成立后,從軍報國的傳統在該村傳承賡續。歲月更迭,攜筆從戎始終是該村青年的不變追求,“一人當兵、全家光榮”早已成為村民的共識。

高唐縣委常委、人武部政委李澤新告訴筆者,在張廟北街村,軍人軍屬地位高、待遇優:分配宅基地,現役和退役軍人可優先挑選﹔村集體合作社吸納會員,退役軍人和軍屬優先參股,已有10名退役軍人成為合作社股東。去年初,村黨支部將村現役、退役軍人事跡全部編入張廟北街村村史,建起“現(退)役軍人風採牆”,配上本人胸戴紅花、肩披綬帶的照片,彰顯軍人榮耀。從張廟北街村入伍的青年在部隊表現優異,其中包括烈士1名、傷殘軍人2名,多人立功受獎。退役后,他們保持軍人本色,把部隊作風帶回家鄉,成為村裡各項建設的骨干。

“我們村有‘三多兩無’。一是當兵人數多,參軍比例全縣第一。二是現役軍人多,不光有熱血男兒還有‘巾幗英雄’。三是新中國成立前老黨員多,共有22人,目前還有一位健在。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無一起刑事案件,無一名服刑人員。”張憲貴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村風正、人心齊,現役和退役軍人以獻身國防、回報鄉親的實際行動,為鄉風文明建設作出重要貢獻,使這個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文明村、報國村。”趙寨子鎮黨委書記、武裝部教導員張永興說道。(張永興、張名坤)

(責編:彭曉玲、王瀟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