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火炮身管
“兵专家”成维修保障“大拿”
演习场上,“红蓝”双方激战正酣,突然一门火炮出现故障。紧急时刻,只见三期士官炮长冯文川一边呼叫修理分队,一边指挥炮班人员进行故障检修与排除。不一会儿,战炮再次轰鸣,一发发炮弹如冰雹般撒向“敌”阵。
据了解,此次演习中,数台车辆装备、数十门火炮以及大量的轻武器等装备保障任务,有70%以上是由士官完成的。
为了打造一支岗位互换、保障多能的士官队伍,该团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换岗互训、岗位自训、强化集训”的方式,按照“精通一门专业、掌握两门手艺、通晓三门技术”的要求,大力加强士官修理人才培养,实现一人多岗、一兵多用。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利用野外驻训等机会,将装备维修人员打乱建制、混合编组,采取任务牵引、情况诱导、实际作业的方法,组织战场模拟抢修,打造出了一个素质过硬的“兵专家”群体。
数千件器材配件实现精确直达
7月月23日,联合反击战斗激战正酣。随着战斗进入“白热化”,部队弹药消耗量和装备维修器材、配件的需求量也急剧增长。一组组保障需求信息不断传至后方指挥所。
指挥员立即通过装备保障系统,查看装备器材、配件库存数量、位置等信息。旋即,一道道补给、维修的指令传至各保障单元。数分钟后,“××战损火炮维修完毕”、“××车辆器材补充完毕”、“××阵地弹药输送完毕”的信息及时反馈到了指挥所的显示屏上。
现代战争呈现出高消耗的特点。针对这一情况,演习出发前,该团科学筹划,通过采取向军区、集团军请领和自筹资金购买等方式,先后筹措数千件装备维修器材、配件,确保各种装备零部件配套数量充裕。同时,他们把这些器材、配件逐一录入数据库系统,通过“模块化、集装化、箱组化”方式进行携行和运输。战斗中,一旦有保障需求,指挥员可通过一体化指挥平台和数据库系统,迅速准确地调度器材配件,以最短时间送至保障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