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以来,美军对伊拉克极端组织目标发动多次定点空袭,有效摧毁了军用车辆、火炮发射点等一批武器装备和地面设施。单从军事上看,透过定点空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未来战争的制胜机理和法则。
从战术行动上看,定点空袭并非一个新生事物。作为一种小规模、低强度的精确打击手段,它已成为军事强国实施军事干预的利器。从理论上讲,它可以减少平民伤亡,提高打击效果,产生很强的心理震慑效应。
定点空袭体现了“有限战争”的特点。为什么美军反复声明不会派遣地面部队进入伊拉克?这是因为战争目的的有限性。与过去开疆拓土的常规战争相比,无论战争发动者实力有多强、优势有多大,都把战争目标锁定在谋求有限的特定的国家利益范围内。比如,英阿马岛战争,英军的战争目的就是守住马岛主权;美军入侵巴拿马,是为了确保巴拿马运河以及美在巴的各种既得利益。有限的战争目标决定了有限的打击目标、有限的战争规模、有限的兵力、有限的时间。
定点空袭之“点”不是随意确定,而是选择要害目标。当一方的指挥中心、交通设施、石油和电力系统等遭到摧毁后,战争机器就无法运行,战争行动就无法展开,进而会失去民心的支持。定点空袭实质是一种瘫痪战,要么打瘫对方,要么“吓”瘫对方,使对方完全失去抵抗意志。正如英国战略家利德尔·哈特在《战略论》中所说:“一个国家的政府在心理上受到压迫,那么这个政府所拥有的一切作战力量也有可能被抵消……这正如下述一种情况:两只手都麻木和瘫痪了,刀剑必然会从手中掉落下来。”掌握技术优势的一方,可以采取外科手术式打击等多种手段,有效控制战场局势和进程。
空军力量往往充当定点空袭的急先锋。灵活性是空中力量最重要的特性之一。空军不仅可以在大规模的战争中大显身手,在低强度、小规模的冲突中,使用空军也是最迅速、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杜黑早就说过:“空中战场是决定性战场,在空中被击败就是战败;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并接受战胜者愿意强加的任何条件。”这也是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发展空军的原因。
因为两者实力悬殊太大,可以说这是一场导弹对子弹、卫星对准星的军事行动,结局自然不难预料。但定点空袭能不能达到美国的预期目的、何时能达到目的,目前难下结论。毕竟拳头解决不了一切,空袭行动再成功,也难以根除极端武装的生长土壤。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