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人民网>>军事>>正文

美作战理论成战争"路线图"成其全球霸权保障

2015年05月22日09:10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自美国陆军1982年出版《作战纲要》提出“空地一体战”理论,30多年来,美军战役战术理论不断推陈出新,这些理论为美军谋求绝对军事霸权提供了重要支撑,成为美军发动战争的“路线图”。

  “网络中心战”——

  指向“21世纪战争”

  “网络中心战”首先由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逊在1997年的一次学术年会上提出。一经提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迅速被世界多国军队以近似“公理”的形式所接受,并在随后掀起了一股“现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未来打信息化战争”的热潮。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马卡洛夫曾直截了当地指出,未来将“以网络中心战原则指挥部队”。

  争鸣是美军的习惯。就在“网络中心战”的声名如日中天之际,“无用论”的声浪也日益高涨。美国著名军事专家洛伦·汤普森就撰文《走向没落的“网络中心战”》进行批判,认为网络系统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性和易受攻击性是“网络中心战”理论的“天然致命弱点”,该理论“过度依赖数据的风险”,导致许多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的前线指挥官不习惯或者根本不敢在情报不完整的情况下做出决策,以至部队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反应速度大不如前。汤普森指出,过度依赖情报和网络会使强大的美军成为“泥足巨人”。

  一波波的反对声渐渐传导至美国政府高层。2010年7月,美国防事务委员会直接向国防部长办公室提交报告,建议其撤销下属的网络与信息一体化秘书处。然而,分析认为,“网络中心战无用论”的观点总体而言并不占主流。之所以近年来引来一片唱衰声,并渐渐淡出美军视线,主要是因为在经过十余年信息化建设后,美军各军兵种间互联互通的操作能力已经达到较为融合的程度,该理论对军队建设和作战的牵引作用日趋减弱。

  “稳定行动”理论——

  战争泥潭中的理论

  “稳定行动理论”直接脱胎于已在美军成为历史名词的“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1993年,美国陆军在《作战纲要》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然而,“非战争军事行动”概念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饱受争议。因此,2006年,美参联会在颁布《联合作战纲要》时就正式声明,“不再使用‘非战争军事行动’这一术语”,同时对“稳定行动”给予权威界定。2007年,美国参联会颁布《美国武装部队纲要》指出:“稳定行动是美军核心军事使命之一,旨在帮助建立符合美国利益和价值的社会秩序。”2008年10月6日,美国陆军颁布了《稳定行动纲要》,这是美军第一次以整版条令的形式对“稳定行动”进行全面、系统地阐述和论证。

  “稳定行动”理论之所以逐渐受到关注,主要得益于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长期的战争实践。阿富汗战争于2001年10月7日正式爆发,大规模作战行动在当年11月12日晚即以塔利班部队在夜色掩护下逃离喀布尔为标志而宣告结束,但随后美军的稳定行动却一直持续到2014年12月29日,长达13年。

  伊拉克战争于2003年3月20日爆发,大规模作战行动在当年5月1日即宣告结束,但随后的稳定行动却持续到2011年12月18日,也长达8年。随着战争长期持续,“稳定行动”理论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然而,伴随着美军先后撤出伊拉克和阿富汗,以及美国政府关于不会再度卷入另一场稳定行动泥潭的宣示,“稳定行动”理论也逐渐被束之高阁。

  “非常规战理论”——

  美军也打“游击战”

  传统上认为,美军只注重打大规模作战,对于不那么“高大上”的非常规战则鲜有兴趣。其实不然,美军对非常规战的研究由来已久,而近年来更突出了对游击战的关注。美军新版JP3-05号条令将“非常规战”界定为:通过扶持某个反抗运动或暴乱行动,在未授权的地区用秘密、辅助性的游击力量或者以特种作战力量协同当地的游击力量进行作战,以强迫、瓦解、颠覆政府或统治集团的战争模式。

  许多美国军事理论专家认为,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就是一场典型的“游击战”——战争开始阶段,美军陆海空特种部队普遍以“游击队”的形式从空中渗入阿富汗腹地,既为空袭行动指引目标,同时还为反塔联盟召唤了大量空中物资、弹药的补给。地面进攻阶段,“游击队”与反塔联盟骑着马进行作战,1个月之内相继攻陷喀布尔、昆都士等重要城市,致使塔利班溃不成军,最终攻占坎大哈。

  阿富汗战争其实只是美军“游击战”的冰山一角。近年来,美军的“游击力量”已先后渗透至世界多地。2013年的叙利亚化武危机中,阿萨德之所以最终妥协交出化学武器,一方面是慑于国际社会的压力,更主要是因为美国的特种部队已经在土耳其、以色列和约旦边境待命,随时准备以“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向叙利亚化武库和导弹基地发动袭击。

  美军认为,“在不发达地区存在不稳定现象,都包含着游击战的问题”,“非常规战是战争中最普遍、效果最明显的运用方式”,是“间接路线”战略在军事行动中的体现。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娄杨宣(实习生)、黄子娟)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