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揭秘我军战略投送“拳头”部队(图)【2】

2016年12月29日08:24 | 来源:中国军网
小字号

  营院内,展开模拟投送途中御敌侵扰训练。中国军网记者李景璇 摄

  轮迹有多长,投送就有多远

  缺粮少弹,曾经是无数中国军人挥之不去的痛。

  1950年寒冬,零下40摄氏度,朝鲜长津湖。一场惨烈的战役打响了。

  多年后,一名美国老兵依旧难以忘记当时的场景:树林边有条小河,河水冒着水汽在缓缓地流淌。一群群穿着单衣的志愿军战士正在淌水过河。上岸后,他们跑得很慢,因为腿被冻住了不能弯曲。他们的火力很弱,而且没有炮火掩护,枪好像也被冻住了。

  而长津湖下游的水门桥则有着不同的记忆。为突出志愿军的重兵包围,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短短的8天时间里,三度修好了被炸毁的枢纽大桥。最后一次,他们竟开来八架大型运输机将巨大而沉重的钢制组件空投下来。之后不到24小时,悬崖峭壁之间架起一座可以通过所有重型装备的全新的钢结构桥梁。

  长津湖的战事已尘埃落定。被炸断基座的水门桥可以在一夜之间筑起,但胜利的征途还是要靠人创造。再回首,有一个细节总让我们扼腕叹息:与出手阔绰的“联合国军”想比,志愿军的每个军也只有区区10余辆运输汽车。为输送物资弹药,志愿军总部曾派出40多辆卡车疾驰前线,但最终还是被美军飞机投下的凝固汽油弹烧了个精光。而这些车的目的地,正是长津湖。

  历史终究无法复盘。

  时针指向2008年。中央军委一声令下,我军第一支战略规模的重装备运输力量担负新使命而来。

  新生之日,就是应战之时。

  接装当日,百余辆涂着崭新军绿色的重装运输车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重装备运输营训练场。开惯了东风、斯太尔等型号普通运输车的汽车兵们,第一次见到长达数十米、重达数十吨的大家伙,除了新奇,更多的是压力。

  车怎么开,怎么维护保养,怎么组织实战训练,怎么尽快形成战斗力,一连串的现实问题拷问着这群刚刚踏上转型之路的汽车兵。

  先从驾驶的基本功练起。看似简单的倒车入库,驾驶员们操作起来却手忙脚乱。由于车身过长,一把方向搂过去,车辆来回摆动,车头进去了,车身却远远地甩在了限制线之外;再打一把,车尾进去了,车头却又甩到了一边。平日里驾驶动作行云流水一般的老把式,在新装备面前败下阵来。

  阵痛,总是新生的前奏。

(责编:邱越、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