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实战标准切莫定在“条条框框”上

2020年01月15日09:25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实战标准切莫定在“条条框框”上

演习中,重型坦克正在通过刚刚架通的浮桥。

校正轴线

驾驶门桥

协力结合

统一调位

“我们还有哪些看似贴近实战,实则自缚手脚、削弱战斗力的做法?”演习结束了,关于实战化训练如何真正实起来的反思还在继续。

中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在演习中有了成功的尝试后,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专门组织官兵梳理与实战不符的一系列思维理念、行为做法。

一番深入讨论后,官兵们普遍认为,实战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在因时因地变化中才能贴近实战。

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特点,执行不同的作战任务,实战标准怎能生搬硬套

长途机动前,拿着物资装载表,该旅一营一连连长刘杰犯了愁:“锹、镐等土木工具经常会用来构筑码头、平整场地,装载时放在车厢内侧,取用不方便啊!”

原来,某兄弟部队有一整套成熟的物资装载经验成果,曾被上级推广。刘连长好不容易找来借鉴学习,谁知拿来一琢磨,并不合适。

通过这件事,刘杰领悟到: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特点,执行不同的作战任务,实战化标准怎能生搬硬套?只有围绕本单位特点研战谋战,才能真正符合实战标准。

一营舟车连驾驶员赵修武对此也深有体会。不久前,他从某司机训练机构学习回来,谁知一上车根本摸不透舟车的“脾气”。因为这种新配发的舟车属于特种车辆,超长、超宽、超重,司机训练机构培养的通用车辆驾驶技巧根本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该旅领导也认识到,不同的单位对驾驶员的驾驶技能有不同的需求。旅里配发的特种车辆多,培训归来的新驾驶员却不能立即使用,成为制约该旅战斗力建设的“瓶颈”。

为此,这个旅拿出时间、精力安排驾驶员进行复补训,采取“重点讲解、长途训练、结对帮扶”的训练模式,使新驾驶员的特种驾驶技能得到快速提高。

采访过程中,重型舟桥四营营长黄雷向记者道出了他的困惑:作为一名舟桥部队营长,他的核心作战能力应该是对门桥作业的指挥和水情的掌握。这与一名合成营营长的能力要求有很大区别,而每逢大项考核,黄营长却几乎是和合成营营长面对同样的内容:标图、计算、跑步、打靶……

就拿标图来说,黄营长平时训练考核中标绘最多的是合成部队决心图,而在实际战位上,这些图他几乎没有用到过。旅作训科彭参谋对此也很无奈:明知道这些考核课目反映不出战斗力的真面目,可是还要组织这么训。想要改变却又无能为力,因为上级来考核也会这样考。

听到黄营长和彭参谋的困惑,记者不禁感慨:“要想做到不同的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确立不同的实战标准,必须上下一起努力才行。”

作战技能要区分岗位,携带的作战物资也要因岗而异

谈起考核,该旅政治工作部彭干事有些委屈——前段时间首长机关考核手工标图,彭干事由于忙着备课没有准备好,最终考了70多分,在张榜公示的成绩单中名列倒数,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打仗时,各个岗位用到的技能不一样,让我和作训参谋在同一个能力框架里‘量长短’,考不过他们,我不服气。”彭干事一见到记者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术业有专攻,每个岗位需要的能力不同,擅长的专业也不一样,考核“一刀切”不太妥当。

对于考核“一刀切”的做法,旅领导也有自己的见解:不同岗位的人专业不同,在军人共同课目达到合格的前提下,更应该关注各个岗位所从事的专业,只有让专业的人专心做好本专业的事,才能找到战斗力生成的最优解。

“作战技能要区分岗位,携带的作战物资也要因岗而异。”排长缪云龙拍拍身上鼓鼓囊囊的大包小包告诉记者,不管打什么仗、去哪里打仗,都要把“表”上的东西全部都带上,有些物品对舟桥部队的排长来说,压根就用不上。

就拿望远镜来说,演习中他背了十几天,从来没有用到过。

旅指挥员和参谋人员是需要望远镜的,而缪云龙作为舟桥部队的排长,在执行架桥任务时,一个门桥方圆不过几十米,一眼就能看到底。

作战物资少带了不行,带多了也是累赘。缪云龙真心希望,如果能够根据不同岗位携带装具就好了,每个人只有拿着自己需要的战备物资才能更有战斗力。

该旅领导坦言,问题找准了,解决起来却并非易事。一个旅有数百个岗位,如果区分每个岗位组织训练、考核,统筹协调的难度很大,也不方便相互之间横向评比。这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首长机关下一番苦功夫、细功夫研究才行。

如果我们把实战化标准定死了,最高兴的是作战对手

“南下渡江作战却带着防寒药?”演习中,末端导调员的一则通报在大家心里引起了轩然大波,看着药箱鼓鼓囊囊,里面的大部分药品却在预想的战斗中派不上用场。

药箱还是那个药箱,但到不同的地方作战,里面的药品品种要随之而变。

导调员吕帅告诉记者,他们在检查中还发现,演习中个别单位只是机械地按照惯例来制定物资携行标准,而没有分析生疏地域带来的影响,结果往往是需要的东西没有带,不需要的反而带了一堆。

“什么时候该带什么东西,什么任务该穿什么装具,和什么对手打仗该使用什么战术,指挥员心中应该跟明镜一样清楚。”导演部一名领导讲评时说,生搬硬套不是实战化,实战化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标准,能因“战”而异把作战任务完成好才是最重要的。

六营教导员陈寅介绍,作为舟桥兵,尽管南征北战的可能性很小,但也需要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同样是在长江流域架桥,不同的江段情况大不相同。那年,他们第一次在某江段架桥,就发现水流速度更快,而且江底泥质也不一样,江边简易码头的朝向也不一样,这些都对架桥作业产生了影响。

以码头朝向为例,部队的码头进出道路需要垂直于江段,而这里由于水流速度快,地方建设的码头都是平行于江面,所以架设浮桥前,必须先改造地方码头。

记者在这个旅多个营连实地调研发现,官兵们结合任务地域特点研究相应战法的积极性很高,也涌现了很多好招法。

一次演习中,六营结合任务水域港口多的特点,采取就地就便的方式,利用地方港口大型吊装设备,直接“抓”起架桥部件,稳稳地在江面上展开,极大地提升了器材泛水的效率。旅领导看到后连连称赞:“六营器材泛水的方式虽然不是教材上的制式做法,但这种方式因地制宜、值得提倡。”

原卫生连连长马骏是一名有着30年兵龄的老军医,他发现演习地域毒蛇多,卫生防疫工作压力大。部队到位后,他第一时间与多家有蛇毒血清的医院联系,并进行实地勘察,选定了急救路线,确保每个连队的卫生员在发现意外情况时都能第一时间对伤员进行抢救。

采访到最后,记者不禁感慨:曾经以为实战化标准应该像钢铁一样不容置疑,而这里反而时时处处在改变。

变来变去,会不会把实战化标准变乱了,变丢了?对此,中部战区陆军一位领导说:“如果我们把实战化标准定死了,最高兴的是作战对手……”(徐水桃 张东青 方远超 摄)

(责编:陈羽、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