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重温抗美援朝战场文物背后的故事

英雄气概 感天动地(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2020年11月01日05:0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新华社发

  215号坦克车组人员被授予荣誉称号。
  资料图片

  烟台峰英雄连冲锋号。
  庄林毅摄

  上甘岭特功八连荣誉室用实景蜡像还原坑道内战士传递苹果的场景。
  夏 澍摄

  10月19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展览时指出,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70年后的今天,重温抗美援朝战场文物背后的故事,我们仍能深刻感知志愿军将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强敌、克敌制胜的精神优势。回顾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不懈奋斗。

  ——编  者

  

  一辆坦克:打出辉煌战绩

  本报记者  倪光辉

  【名片】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一辆苏制T—34坦克停放在地下一楼展厅内。聚光灯下,岁月的气息悄然弥漫,一身斑驳的它沉稳庄重。前伸的炮管上,6颗红五角星格外引人瞩目。解说板上有一行醒目的大字:“英雄的215号坦克”。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215号坦克共击毁敌M46坦克5辆、击伤1辆,摧毁地堡26座,创造了我军装甲兵单车击毁敌军坦克数量最高纪录。

  在第71集团军某合成旅,“215号人民英雄坦克”所在连的荣誉室内,一面锦旗悬挂在墙面上,“单车作战机智顽强,歼敌坦克成绩辉煌”16个字熠熠生辉。

  1953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夏季反击战役。同年7月,在石岘洞北山某高地上,美军的3辆M46坦克对志愿军形成了严重威胁。

  志愿军独立坦克第四团二连二排215号坦克受领了“拔钉子”并支援步兵攻下敌方高地的任务。215号坦克迎战M46坦克,如果正面相遇,在正常交战距离,仅从装备参数上判断,这是一场几乎无法获胜的对决。

  坦克遇到大深坑,一侧履带悬空,车身出现倾斜,驾驶员陈文奎猛踩一脚油门,坦克冲过深坑。可这也引起了敌军的觉察,猛烈的炮火朝着声音方向打了过来。

  炮手师凤山冒着炮火爬出去引导坦克抵达预定地点,他迅速调整炮塔,锁定目标侧后装甲,车长杨阿如一声令下,215号坦克发出怒吼,穿甲弹相继出膛,敌方坦克顿时被击穿起火。

  10日晚上,就在坦克准备撤退时,师凤山观察到敌军阵地再次出现两辆坦克,正好在他们的射程之内,杨阿如果断下令射击,215号坦克仅用11分钟,就击毁敌M46坦克2辆、地堡12个,志愿军最终成功控制了石岘洞北山阵地。

  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215号坦克“人民英雄坦克”光荣称号,全体车组人员记集体特等功。

  半个多世纪以来,“215号人民英雄坦克”所在连队传承发扬“不畏强敌、机智灵活、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精神,坚持紧抓军事训练不放松,涌现出无数英模个人。1987年因练兵备战突出,连队被原南京军区授予“军事训练模范连”荣誉称号。

  连长宋玉祥说,连队坚持常态开展“215讲坛”等连史教育活动,每当新兵入连或是连队参加重大任务,全连指战员都会站在215号坦克前,重温战斗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去年8月,连队赴皖东某山区腹地参加实兵对抗演习。全连官兵远程机动至指定地域后,连夜挖掩体、设哨位,许多战士手上磨出了血泡,但没有一人退缩。黎明时分,战斗号角刚拉响。全连官兵经过近6个小时的奋战,把旗帜率先插在了“敌军”阵地上。

  (白俊峰、凡春龙参与采写)  

  

  一把军号:激发血性胆气

  本报记者  李龙伊

  【名片】吹响冲锋号鼓舞士气,志愿军奋勇杀敌夺取胜利。

  在抗美援朝东线第一战中,志愿军371团4连奉命坚守前沿阵地烟台峰。在连长牺牲的危急时刻,司号员张群生挺身而出接替指挥。经过八昼夜激战,阵地岿然不动。该连队后被授予“烟台峰英雄连”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

  在东部战区陆军某旅烟台峰英雄连的荣誉室内,静静地陈列着一把锈迹斑斑的冲锋号。这把军号是连队的传家宝。

  1950年,在抗美援朝东线第一战——黄草岭阻击战中,志愿军371团4连奉命坚守前沿阵地烟台峰。烟台峰是我军防御体系的一个前出阵地,是黄草岭的门户,守住它,才能守住黄草岭。

  10月26日,4连在连长刘君的带领下夺占烟台峰,随后敌军发起数次进攻,均被歼灭在烟台峰阵地前。11月2日,美军陆战第1师入战。

  美军武器装备精良,还有空中火力掩护。而4连经过几天激战,伤亡较重,连长也被敌机击中,倒在血泊里。危急时刻,司号员张群生挺身而出:“现在我接替指挥,我们坚持到最后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张群生不仅军号吹得嘹亮,而且计谋多,刘君连长在烟台峰上指挥战斗时,他出过不少点子。平时,战友们都佩服他。于是,大家异口同声:“我们听你的指挥!”

  2日6时,天刚蒙蒙亮。突然,震天动地的轰隆声由远而近。晨曦中,只见敌军成排的轰炸机群由南向北扑来。顷刻,啸声刺耳、闪光刺目,爆炸时冲起的气浪夹杂着弹片、飞石和破损的枪械。这就是美军惯用的所谓“地毯式”轰炸。但是,战士们在张群生的指挥下,躲在防空洞里,无一伤亡。在敌步兵冲击发起后,他们又迅速回到各自位置,向敌人猛烈射击,把敌人赶下山去。

  由于双方兵力悬殊,至17时,美军突入烟台峰前沿阵地,情况危急。张群生吹响冲锋号,战士们越出战壕,像猛虎一样,向敌人冲去。战至18时,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被打退。

  经过8个昼夜的激战,烟台峰英雄连仅剩17人,阵地岿然不动。

  冲锋号靠什么杀敌?靠的是激发敢打敢拼的血性胆气,鼓舞时刻准备冲锋和牺牲的精神。

  硝烟散去,这把军号一如从前,它背后的精神也传承至今。

  今年一次演习中,烟台峰英雄连队官兵们全副武装,随时准备离舰泛水。舰门打开,海浪不停地向舰舱拍来。许多官兵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风浪,心里很没底:能不能下水?要不要等等?“我们是烟台峰英雄连的兵,必须按计划准时下水,晚一秒都不行!”头车驾驶员卢清涛操控战车向海面驶去。三秒钟后,车头浮出水面,成功了!后面的车一辆接一辆,迎浪而上,完成了演习任务。“今天,我们连队‘钢’多,‘气’更足!”连长鲁亚奎说。 

  (金川、张昌武参与采写) 

  

  一个苹果:见证战友情谊

  本报记者  金  歆

  【名片】上甘岭战役一号坑道模拟实景中,摆在最显眼位置的是一个苹果模型。这个“苹果”,见证了战友间真挚的感情。68年来,苹果背后的故事成为激励一代代八连官兵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鲜活教材。1984年9月,八连被空军党委授予“从严治军文明带兵特功八连”荣誉称号。

  走进空降兵某旅上甘岭特功八连荣誉室,上甘岭战役一号坑道模拟实景中,摆在最显眼位置的是一个“苹果”模型。

  “这个‘苹果’,见证了我们连在战斗中形成并不断强化的战友间团结互助的传统。”上甘岭特功八连指导员祝华峰说。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10月17日晚,八连接受反击任务,进入主阵地坑道,开始了坚守坑道14昼夜的英雄壮举。

  美军对坑道部队连接后方的交通线实行严密炮火封锁,坑道部队面临断水断粮的危险。

  得知情况后,上级连夜从后方紧急采购了三万多公斤苹果,派人送往坑道。但美军炮火封锁实在太猛,大筐苹果难以送上去。为此15军政治部专门下令:凡送入坑道一筐苹果者记二等功!可仍然没有一筐苹果能完整地送进坑道。

  运输员刘明生冒着炮火向其他坑道运送弹药时,在途中捡到一个苹果,舍不得吃,带回了坑道。此时,八连战士在坑道里已经七天没水喝。

  刘明生把拾到的苹果送给连长,连长却把苹果给了步行机员,步行机员又给了重伤员兰发保。无论大家怎样劝,兰发保说什么也不吃。连长又递给司号员,司号员又递给卫生员。就这样,一个苹果传遍了整个坑道,还是完整的。连长最终决定共同分吃,一人一口,一个小苹果在全坑道吃了两圏。

  凭借着这种团结友爱的战友情谊,八连官兵坚守坑道14昼夜,最终将战旗插上了上甘岭主峰。

  1984年9月,八连被空军党委授予“从严治军文明带兵特功八连”荣誉称号,“一个苹果”的故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袁王帅是八连火力分队分队长,在2008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作为八连党员突击队队员之一,他目睹了连队官兵为了营救被困群众时的舍生忘死,也见证了大家面对困难时的相互帮助。“救灾初期物资运输不畅,缺水缺粮。几乎每个人都主动把自己仅有的水和干粮拿出来分给大家。” 袁王帅说,“这些场景,让人想到‘一个苹果’的故事,这是连队优良传统真实的写照。”

  “长期以来革命传统教育的熏陶,让八连官兵增强了平时团结互助、关键时刻同生共死的战友情谊。”祝华峰说,每逢新兵入连、新干部报到、新兵员补入,连队都会第一时间组织他们参观荣誉室,给他们讲解“一个苹果”的故事,让他们感悟故事背后的精神传承。 

  (蒋龙参与采写)

  版式设计:汪哲平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01日 06 版)

(责编: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