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觀察
田洪磊制圖
新型驅逐艦助我海軍走向深藍
■張軍社
武器裝備是建設強大海軍的重要物質基礎。新型導彈驅逐艦昆明艦入列,無疑有利於進一步提高我海軍信息化條件下的海上作戰能力。
眾所周知,經過100多年的發展,現代驅逐艦既能獨立遂行突擊任務,又能承擔編隊防空和反潛護衛重任,還可擔負巡邏、警戒、偵察等綜合任務,是海軍中用途最廣、數量最多的艦艇,也是發展最活躍、高新技術最集中的艦種。
昆明艦是繼有“中華神盾”美譽的上一代導彈驅逐艦之后,我國自行設計生產的新一代導彈驅逐艦。從外表看,它具備艦體隱身、導彈垂直發射等現代主流驅逐艦的基本特征。
相比上一代國產驅逐艦,昆明艦使用的新型指揮作戰系統、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新型垂直發射系統和新型隱身艦炮等,將有效提升其整體綜合性能、戰斗力和隱身能力,從而具有更強的區域防空和對海作戰能力。
單就昆明艦使用的各種前沿技術,以及主流的設計理念來看,它與英國45型、日本“金剛”級、法意“地平線”級等世界新型驅逐艦大致相當,完全可以成為一款令人滿意的“目標艦”。
但以一型成熟艦艇的標准來衡量的話,我國新一代驅逐艦肯定還有較長的路要走。現代驅逐艦都裝備有防空、反潛、對海等各種武器裝備,是一種整合了多個武器平台的復雜系統,許多裝備在列裝后仍然需要反復磨合、驗証,才能充分發揮其作戰效能,開發其作戰潛力。例如,美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在服役后就結合作戰任務進行多次改進,甚至衍生出了四種改型。
此外,我們也要冷靜看待新型驅逐艦與世界最先進驅逐艦的差距。比如,信息化水平還有待提高,技術成熟度還不夠,武器單元數量較少,等等。
不過,這並不影響昆明艦對於我國造艦技術進步的肯定意義。有分析認為,中國建造大型水面艦艇的技術由此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國際媒體紛紛將我國新一代驅逐艦與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相比,並稱其還具備與國際同類艦船相似的演變能力,比如配備打擊能力更強的高射火箭,具備更寬泛的防空能力,等等。
當然,新一代驅逐艦的入列,對我國海軍海上作戰能力建設的意義也同樣深遠。
參照各國驅逐艦的常規應用,未來,我國新型驅逐艦將主要擔負艦隊防空和反潛、打擊敵水面艦艇,支援己方部隊登陸等任務,成為中國海軍未來水面打擊和防御作戰力量的重要基石。
在未來中國海軍的航母編隊中,新型驅逐艦可能成為首選的“保護神”。它也可以作為編隊核心,搭配護衛艦、補給艦等組成小型編隊,前出獨立執行任務,從而擴大我海上防御縱深,提升中國海軍在遠海遂行機動作戰能力。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