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強軍路上的“棋兵勁旅”

——記國防大學兵棋團隊

2014年07月04日09:33    來源:法制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強軍路上的“棋兵勁旅”

  他們有一個夢,夢想把現代戰爭真實地搬進計算機,構設一個符合中國軍隊特點和未來戰爭實際的虛擬戰場﹔他們有一個夢,夢想使兵棋系統成為軍事訓練的嶄新平台,砥礪各級指揮員能打仗、打勝仗﹔他們有一個夢,夢想通過無限接近實戰的兵棋推演,使我軍獲得未來戰爭的更大勝算……7年來,他們熔鑄強軍夢想、矢志信息戰場,淬火鍛造了一塊閃亮出色的“磨刀石”,用生命和汗水在我軍信息化科研領域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們,就是國防大學兵棋團隊——一個奮戰在強軍征程上的優秀科研團隊。

  沙場亮劍

  輕觸屏幕,戰場一覽無余﹔指尖游弋,指揮千軍萬馬。

  盛夏,國防大學綜合演習大廳內烽火再燃。數百名高中級干部學員依托兵棋系統激烈角力。台前幕后,幾十名科研人員各就各位,全神貫注進行系統控制和演習導調。“紅藍綠三方注意,兵棋系統開始走表,各方注意接收演習情況!”在現場,數百名學員編組紅藍綠三方,縱橫陸海空天電等多維空間,搏殺在虛擬戰場。

  現場演習總導演、國防大學副校長王朝田介紹,支撐演習的是該校兵棋團隊研發的戰略戰役兵棋系統。迄今,該系統已先后參加了數十次演習,受到部隊和院校的廣泛歡迎。

  “兵棋,從實驗室走向戰場,叩響了戰爭制勝機理之門。”兵棋工程總師胡曉峰教授說,像聯合觀念、情報觀念等,在兵棋演習中得到刺激增強。特別是數字概念、數據觀念和計算理念,第一次在指揮員頭腦中扎下深深印象,使大家更加注重精確、精准,錘煉打勝仗的戰略思維能力。

  “打仗不再是簡單的攻擊某個目標,要像下棋一樣,走一步想十步。”某集團軍參謀長坦言,“系統在運用中所反映出的戰爭迷霧和不確定因素,徹底改變了指揮員固有的思維定式和指揮模式,我們在推演中的所有謀略和戰法,都是被對手逼出來的。”

  創新研發

  信息化是現代戰爭的主題。如何遵循現代戰爭制勝機理?如何准確有效地構建戰爭復雜體系?如何逼真地模擬出聯合作戰訓練環境?

  “研發兵棋系統必須走出一條新的道路出來,鍛造強軍制勝利劍,提高對戰斗力的貢獻率。”強烈的“戰場”意識,使團隊上下將科研主動延伸到部隊戰斗力生成的最前沿。

  他們將軍事與技術捆到一起研發,把軍事人員與技術人員融合編組,從構建信息化戰場破題,創造性地將理論研究、技術突破和作戰問題相融合,設計了戰場真實感知、復雜電磁環境分析、多源情報融合等各類信息對抗模塊,從而把信息的主導和影響嵌入偵察、控制、打擊、評估、保障的全過程。他們先后與上百名將校指揮員切磋交流,深入了解指揮決策的思維過程。僅僅是軍事設計方案就反復了21稿,最終形成了更加符合現實作戰規律的兵棋規則。

  某運行體系是整個系統的“發動機”,研發難度極大。一連數月,這個運行體系如同捆在大家身上的枷鎖,讓人一籌莫展。他們通過對大量參考文獻的反復推敲,對龐大程序的反復調試,對海量實驗數據的細致分析,屢敗屢戰,最終設計出了一種全新的體系結構方案,成為系統的一大亮點。

  幾年來,他們先后攻克數十項多領域關鍵技術,完成了數百類軍事規則模型的設計和上千萬條作戰數據的收集整理,創造了多種新型教學訓練演習模式,造就了一支軍事與技術相結合的兵棋研發團隊。

  攻堅克難

  一次次創新突破,一次次攻堅克難,兵棋團隊交出了一份份優秀的答卷。這一奇跡是如何創造的?

  “關鍵是戮力同心,融洽無間,依靠團隊力量才能有大突破、出大成果。”國防大學戰役教研部主任馬平說,兵棋系統的研發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多學科專業交叉群集、多領域技術融合集成,參與科研的人員既有運籌帷幄的部隊指揮員,也有軍地多個領域的信息專家,他們注重發揮每個人的創造性、積極性和團隊作戰的統一性與協調性,既分工又合作,同甘共苦、齊創高峰。

  研發過程中,從最開始不到10人的關鍵技術攻關,到中期近百人的研發協作﹔從軍事需求論証、軟件開發、系統測試到演習應用,團隊聯合軍地多家單位,60余名骨干和近30個參與單位數百名研發人員精誠團結、接續奮戰,匯聚起強大的科研力量。

  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協作讓參與兵棋研發運用的每一個人都有展示的舞台、干事的平台。大家在工作上齊心協力,在生活上相互關心,營造出團結和諧的環境,推動著兵棋事業跨越一個又一個高峰。

  聚才引智

  這是一個風華正茂的團隊。系統研發啟動之初,9名成員平均年齡還不到29歲,經過7年發展壯大到目前的150余人,平均年齡不到36歲。團隊中有兩人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3人獲得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實用工程獎,1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強軍目標呼喚人才梯隊,光榮使命砥礪科研尖兵。”國防大學信息作戰與指揮訓練教研部主任黃藝說,研發團隊中既有軍事領域的專家團,也有技術方面的領軍人,兵棋團隊把人才與實驗室合起來打造,發揮實驗室在人才成長中的孵化器作用,在一流的實驗室裡孕育一流的人才。如今的兵棋團隊已經成為一流人才的聚集地和蓄水池。

  戰役兵棋系統教研室主任吳琳,32歲就擔任了“兵棋工程”的副總設計師,主管戰役兵棋系統的研發。每當團隊研發過程中遇到重大難點無法破解時,他總有一種頑強的韌勁和沖勁,直至把破解難題的鑰匙找到才釋然一笑。兵棋工程的研發,給了他展現才能的舞台。他自己也在不斷磨練中成長起來。

  黃海之濱、大漠邊陲,信息化戰場的范圍拓展到哪裡,兵棋團隊的腳步就延伸到哪裡,火熱的演兵場處處是他們的實驗室。在科研團隊裡,“白+黑”“、“5+2”是常態攻關的生活模式﹔在團隊的每個實驗室角落都擺放著折疊行軍床,加班晚了,就和衣一躺。

  從兵棋立項到投入運用,他們先后經歷了十多個軍事設計與技術實踐的大關,哪一關過不去,系統都可能夭折。而每一個大關,他們都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一遍遍測試、修正、反復,甚至全部推倒重來。

  為了兵棋事業,科研人員忘我地工作。張國春教授悶在四面沒有窗戶的機房裡熬夜加班,心力交瘁,不幸患上腦膠質母細胞瘤。他強忍著劇痛,整理出兩大本系統改進技術文檔,這才住院進行手術。而當他蘇醒過來的第一句話就是“工作完成了沒有?”

  因為任務的需要,有的科研人員的親人去世,卻未能見上最后一面﹔更多的人是非但沒法孝敬老人、照顧家人孩子,相反還要老人來當“保姆”﹔由於長期出差在外,很多年輕人在各地奔波,以致於沒時間好好談一場戀愛……每一個故事都詮釋著一種情懷:寧讓生命透支,不讓使命欠債。胸懷強軍夢想,決勝未來戰場。兵棋團隊永遠在路上,向艱險挑戰,向高峰進發……

  科研助力強軍夢

  □ 短評   

  國防大學兵棋團隊牢記強軍使命、矢志信息戰場,在系統研發中,敢於擔當,自主創新,歷時7年,攻關不輟,他們成功打造的兵棋系統,為實現實戰化、對抗化訓練演習提供了嶄新平台。

  多年來,他們秉持“敢於擔當、勇於創新、善於協作、甘於奉獻”的精神品格,求戰場之真,探打贏之道,在強軍目標的征程上,忘我工作,銳意進取,譜寫了一曲矢志強軍興軍、磨礪打贏硬功的交響樂章,繪就了軍隊科研工作者攀登科技創新高峰、堅守精神高地的壯美詩篇。兵棋團隊,已經成為一支推進我軍軍事訓練轉型的勁旅“棋兵”。兵棋團隊心系戰場,勇於創新的先進事跡和可貴精神,必將鼓舞和激勵全軍科研戰線進一步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肩負起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擔當。(朱磊 褚振江 羅金沐)

分享到:
(責編:徐金玉(實習生)、閆嘉琪)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