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英國海軍重返大型航母俱樂部背后故事

2014年07月19日08:21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老牌海軍重返“大型航母俱樂部”

制圖:田洪磊

新聞提示

7月4日,英國海軍歷史上最大的航母下水,正式命名為“伊麗莎白女王”號。當天,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蘇格蘭東部法夫區羅塞斯的造船廠為這艘航母舉行命名儀式。英國國防大臣菲利普·哈蒙德表示,“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展示了英國的最強實力。

英國從退役輕型航母,到建造大噸位新型航母,其背后隱藏什麼樣的故事?本報特邀請軍事專家為您解讀。

發展新型航母——

捍衛國家利益的首選

曾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先后創造過航母史上的多項第一。二戰中,英國最多時曾擁有50多艘艦隊航母、突擊航母,以及民船改裝的護航航母和輕型航母等各種航母。

戰后,由於戰略收縮和經濟衰退等原因,英國航母或退役拆解,或轉讓出售,數量一再被削減。20世紀70年代,英國建造了3艘“無敵”級輕型航母,即“無敵”號、“卓越”號和“皇家方舟”號。首艦“無敵”號於2005年8月提前退役。

為縮減政府預算赤字,2010年10月,英首相戴維·卡梅倫宣布:4年內將國防預算削減8%。2011年1月,原定於2014年退役、被譽為“皇家海軍之母”的“皇家方舟”號航母不得不在預算“瘦身”中提前退役。僅存的1艘“卓越”號於2011年6月完成改裝,作為直升機航母使用。

但是,作為一個海洋性國家,英國擁有眾多全球利益。1998年,英海軍曾在《戰略防務評估》報告中指出,英國需要長期具備自主到達和自給能力,以及在無東道國支援的情況下獨立行動的快速可部署力量。而航母能夠控制、指揮艦載機在盡可能廣泛的范圍遂行盡可能廣泛的任務,使其成為英國海軍實現戰略需求的首要選擇。

“無敵”級航母是冷戰時期為遂行反潛作戰行動而設計的一型航母,主要是對付前蘇聯海軍的攻擊型核潛艇。該級航母主要搭載直升機和數量較少的“鷂”式戰斗機,綜合作戰能力有限,無法滿足英國的戰略需求。

與此同時,通過參與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等軍事行動,英國深感遠程兵力和火力投送能力弱,不能滿足海軍和陸戰隊作戰需求,無法有效維護海外利益,必須塑造一支不依賴於本土支援的進攻性海上力量。為此,英海軍決定發展新一代航母,以彌補能力短板。

設計理念先進——

綜合戰力優於同類航母

“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滿載排水量6.5萬噸,長度相當於25輛公共汽車,包括3000多個艙位、12塊甲板,可同時搭載40架噴氣式飛機和直升機,服役時常設船員約1600人。正如專業人士分析的那樣,該級航母可謂是歐洲眼下最富雄心的海軍項目。

採用燃氣輪機動力和全電力推進。該技術是“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標志性技術之一,也是首次應用於大中型航母上,主要包括2台勞斯萊斯MT30燃氣輪機、2台瓦錫蘭柴油機發電機組和4台通用公司的先進感應電機,總推進功率80兆千瓦。與蒸汽動力裝置設備繁多,管路復雜,佔用空間大,維護保養任務繁重等相比,燃氣輪機結構緊湊輕巧、燃效高、經濟性好,便於維護保養。但這種推進方式與傳統蒸汽動力相比,在功率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伊麗莎白女王”級最大航速為27節,低於一般認為航母應具備30節左右航速的標准。

採用雙艦島布置優化航母總體設計和控制功能。前艦島負責航母的航行控制,后艦島負責艦載機控制。這種設計可以有效降低單一艦島受創后導致喪失全部作戰能力的風險,而且兩座艦島間的空間可以增加大型升降機等設備。此外,雙艦島配置可以改善航母的甲板環境,有利於艦載機的安全著艦,還使得艦載傳感器能夠分別安裝在兩個艦島上,有效減少傳感器之間的電磁干擾。

首創“滑跳式甲板”結合“電磁彈射器”的新概念。主力F-35B艦載機使用彈射方式升空,可大幅增加該機的機身載重。此外,“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圓滑形艦艏及前艦島上方的整流罩均有助於降低風阻,而且外觀線條大幅簡化,堪稱是未來航母隱身建設的先驅。

該級航母還對提高航空保障能力給予了高度重視,通過改進飛行甲板功能區布局、加大飛行甲板寬度、縮小艦島體積並調整位置等措施,大量運用“一站式”保障,提高了艦內及飛行甲板航空保障作業效率和艦載機的日出動架次率,使其綜合作戰能力一舉超過同類航母。

建造一波三折——

成功下水“一箭多雕”

該級航母首艦“伊麗莎白女王”號,於2009年7月開工建造﹔姊妹艦“威爾士親王”號於2012年2月舉行開工儀式。期間,由於經費制約、艦載機選型困難等因素影響,其建造過程一波三折。“伊麗莎白女王”號舉行切割鋼板儀式沒多久,英國政府就因金融危機,軍費受到嚴重影響等原因,被迫作出推遲投資的決定,直接導致該航母的建造一推再推。

盡管如此,“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的順利下水,在英國軍事、政治以及國防工業等方面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提升英國海軍綜合實力。作為英國海軍史上建造的噸位最大的作戰艦艇,英海軍將以“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為核心,輔以“機敏”級攻擊型核潛艇、45型驅逐艦、26型護衛艦、“海神之子”級兩棲攻擊艦等,形成一支規模適中、靈活應變、具備較強遠洋作戰和全球快速部署能力的海上力量。該艦隊通過展示前沿存在,實施常規威懾,積極參與國際行動,加強海域控制和保障航線暢通,維護英國海上安全,讓英國在國際事務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帶來更多的政治收益。作為老牌海上強國,英國擁有強烈的海洋情結。此次航母下水,英國女王及王儲、英國首相等高層盡數出席,大大地鼓舞了英國國內的民心士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蘇格蘭計劃於2014年9月舉行公投決定是否獨立。英國之所以在蘇格蘭舉行大規模的航母下水暨命名儀式,並選用威士忌而不是傳統的香檳實施“擲瓶禮”,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彰顯蘇格蘭在航母建造過程中發揮的巨大作用,試圖勸說蘇格蘭放棄獨立。

進一步鞏固國防工業基礎。近年來,國防預算嚴重不足一直是困擾英國海軍發展的主要問題。為了籌措資金,英國海軍採取了提前退役“無敵”級航母、削減45型驅逐艦建造數量等措施。這均對英國國防工業產生了重要影響。而建造2艘現代化的大型航母,將會極大地帶動英國國防工業的發展,並有利於在人才、經驗、技術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積累。(■李紅軍 余華梁)

分享到:
(責編:閆嘉琪、張雨)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