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24小時滾動新聞

“新瓶舊酒” 與“舊瓶新酒”

■田同玉 滿 軍

2014年07月27日03:47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新瓶舊酒” 與“舊瓶新酒”

  “新瓶裝舊酒”,常用來比喻用新的形式表現舊的內容。對於改編某些文藝作品,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對於訓練寫作能力,也是一個重要途徑。但對於軍事學術研究來說,卻難免存在較多弊端。譬如,有的學術文章著作看起來很新鮮,仔細品味,深入挖掘,卻並沒有發現多少有價值的新東西。恰似將別人的觀點,重新換個說法,添加些文採或事例,再拿來當作學術成果,好看不實用。與之相對應的,則是“穿新鞋走老路”。明明有了新裝備新器材,但訓練思想、訓練方式、訓練方法、訓練手段,依舊與過去機械化戰爭時代沒有任何區別。

  對於上述兩種學術研究與實踐應用的弊端,自然要保持警惕。但筆者認為,另一種“舊瓶壞新酒”的情況,也值得人們深思。所謂“舊瓶壞新酒”,是指刻意用舊的語言表達新思想。譬如當前某些人對於新思想新觀念的表達,習慣於用“四六句”等句式來概括。雖然很順口,很好看,但也常會導致一些新的思想要素的缺失。因為要照顧“四六句”的表達習慣,就可能為湊出形式工整的句子,而省略一些必要的思想要素。或者為了硬湊“四六句”,而大量使用某些別人聽不懂的生硬概括,進而表意不清。這種把好看的形式放在第一位的做法,很容易使新思想被“四六句”之類的舊形式,重新拉回到舊的思想范疇。以新酒適應舊瓶,無形中讓新酒缺斤少兩、變酸變質,變得半新不舊,猶如雞肋。

  就生活經驗而言,新瓶舊瓶都可用來裝酒。正如魯迅在《准風月談》中所說:“舊瓶可以裝新酒,新瓶舊酒也可以裝。”我們提出警惕“舊瓶壞新酒”,並不等於說舊瓶完全不能裝新酒。現實生活中,舊瓶可以裝新酒﹔軍事建設中,一些舊裝備在完成信息化改造后,也可以在現代戰場上大有作為。但“新瓶裝舊酒”,主要提醒我們要防止那種偽創新、偽學術、偽見解。“舊瓶壞新酒”,則提醒我們不必非要用舊形式來表達新思想,因為那樣會得不償失。 “舊瓶不要裝新酒”一語出自西方的《聖經》,其來源是當時社會習慣用皮袋子裝酒,皮袋子如果長期使用,容易破裂。因此人們總結出:不要把新酒裝在舊皮袋子裡,否則皮袋就會裂開。酒漏出來,連皮袋也壞了。唯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兩者才能同時保全。這也說明,新思想既然是新的,何妨直截了當地多用些新表達?

  當然,無論是反對“新瓶裝舊酒”,還是警惕“舊瓶壞新酒”,最關鍵的問題都在於真正實現思維求新、表達求新、實踐創新。有時候不要因為“舊”就可以丟棄,因為有時將舊的東西用在恰當的地方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創新並不是一味追求一個“新”字,在舊的東西上加以新元素也是“新”的一種,同樣能夠綻放光彩。回顧甲午戰爭史不難發現,近代的日本是拿舊名詞來干新政治,近代的清政府是拿新名詞來玩舊政治。日本托古以維新,清政府則假新以復舊。其結果的優劣,早已為世人所共知。可見,無論新還是舊,關鍵都在於是不是真的創新,是不是真的有利於建設、發展,有利於能打仗、打勝仗。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