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解放軍302醫院>>醫生風採

張文瑾:一顆丹心暖萬家

2014年07月27日14:01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手機看新聞

張文瑾:解放軍第三○二醫院軍人肝病診療中心及老年肝病診療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全軍老年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慢性肝病組委、中央保健專家、中華醫學會北京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全軍藥品評審委員會委員、《人民軍醫》雜志編委。

先后承擔國家及軍隊科研課題多項,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主編及參編專著多部,主編《呵護肝臟》及《軍隊肝病患者康復指導手冊》等書。多次獲得軍隊科技進步及醫療成果獎。

這是一個忙碌依舊的上午,解放軍第三○二醫院(以下簡稱三○二醫院)軍人肝病診療中心來了一對年輕夫妻,因為前段時間他們的父親生病住進了軍人肝病診療中心,受到該中心主任張文瑾和醫護人員的“特殊”照顧,身體康復很快,這一次是應老人安排專程前來表示感謝。

記者得知,該對夫妻口中的父親,已經88歲高齡,是一位老革命軍人,因黃疸型肝炎住院接受治療。住院期間,得到了張文瑾及其科室人員細心周到的服務。在他出院時,張文瑾還悉心叮囑出院后注意事項,還不忘贈送他科普手冊。

王大爺回家后,就問兒子、媳婦是不是“托關系”了?醫生平時工作都那麼忙,有時為了一點小事,下了班后還要特意趕過來看看病情的發展情況,肯定隻有“關系戶”才能有這樣的待遇。

“ 這是我們正常的工作流程。”張文瑾說,他們經常接待這樣的患者家屬,都說照顧的太好了。

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也已然成為該中心每一位工作人員的一種習慣,更是他們對自己嚴格要求的體現。

為病患:“嘮叨”醫生嘔心瀝血

從醫20多年來,張文瑾收到了太多的感謝。因為每天都要接診大量的患者,特別是門診病人,每半天30個,而且每個病人接診的時間一般不會少於8分鐘。張文瑾通常忙得連抬頭的時間都沒有,常常到下午六七點,幾乎讓她體力透支。“門診時間太緊,是最辛苦的,我感覺自己積累的能量很大一部分用在了出門診。”

張文瑾告訴記者,門診最累的是接診外地患者。由於許多地方的診斷水平參差不齊,外地患者通常都到很多家醫院做過很多次檢查,因此一般來看病會帶著大量的資料。“甚至幾年前的診斷資料都有,堆在我面前厚厚的一大摞。這些病人一般心裡都非常忐忑不安,我隻希望能給他們帶去些許的安心感。”張文瑾耐心地聽取患者的病情,有時候患者情緒不穩,她還要千方百計地安撫,讓他們重拾信心。在仔細斟酌病情,給患者判定治療方案后,又擔心患者回鄉后弄不清楚,就一遍遍給患者叮囑用藥事項。“這個藥是這樣子用,……記住了嗎?這種藥一定不能隨意停,要堅持吃到下次復查,有什麼狀況隨時來診,不知我說明白了嗎?”張文瑾不厭其煩地重復著。

“張主任面對病人顯得很嘮叨,把病人當小孩了,巴不得把自己心窩子都掏出來。”門診的劉護士說,她周四門診時間本來是上午半天的,可通常都在辦公室待一整天。有時下午5點鐘開完會,她馬上就趕回去看患者上午的檢查結果。她一直說病人從外地趕來看病花費高,盡量讓他們當天就弄完,住一晚多花錢。“有時候看到她勞累得樣子,我們都很心疼。”劉護士動情地說著。

為了讓一些經濟困難的患者節省費用,規定的號沒有了,張文瑾就讓患者們隻挂普通專家門診,這意味著張文瑾得加診。因此,她通常會一坐診就連續要工作好幾個小時。“患者高於一切,隻有看到他們安心的神情,這樣我心裡才踏實。”張文瑾笑著說,她笑得那麼燦爛,笑得那麼幸福。試問她兩鬃為誰熬成霜?一回首,隻有淚水濕了眼眶。

重本職:全力以赴盡職責

每當華燈初放之時,正是家家戶戶最溫馨的時刻,家人或是共進晚餐,或是圍坐電視機旁,或是輕鬆閑敘。然而,對於張文瑾而言,卻是另一番景象:或是正在病房指揮著醫生護士搶救著病危的患者﹔或是組織著疑難病例的大討論。正因為如此,張文瑾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太少。這些年來,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科室的建設上,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在患者的身心健康上。

“醫生是個特殊服務行業,患者把性命交到你手上,這樣的信賴是辜負不得的。”張文瑾鄭重地說,自己的職業關系著一個家庭的幸福,推己及人,不容許出現一絲懈怠。這是一份厚重的責任,同時更是自己灌注全部心力追尋的價值所在。張文瑾從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軍醫,她崇拜老革命軍人身上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又被醫生悲天憫人、挽救生命奇跡的情懷所感動。但張文瑾絕沒有想到自己會來到這個“傳染世界”,她跟許多人一樣,初接觸傳染病的時候還困惑了一段時間。然而在跟病人的接觸中,張文瑾發現這些病人更需要關懷,看到他們惶恐不安地進院,又滿懷希望出院的神情,張文瑾找到了自己的專業價值:還有什麼是比清除傳染,還患者一個寧淨自信、充滿陽光的身心,更好的事業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是張文瑾醫者情懷的真實寫照,也是她一直奉行的職業標准。“善待病人”是她的口頭禪,她不斷地告訴身邊的同事,要盡醫生的本職,對於那些還有希望的病人,全力以赴﹔即使醫學上已經無法挽救的病人,也要盡力減輕他們的痛苦,給他們送去人間的溫暖。“視病人如親人不是口號,而是行動。”張文瑾總這樣教育醫務人員,盡可能為病人提供方方面面的關愛和幫助。

採訪時,張文瑾給記者看了一張小嬰兒的照片,那是她曾經救治的一位年輕女患者的孩子,本來對生活絕望的人,在張文瑾無微不至的幫助下,結婚生了孩子,給她寄了照片,希望跟她分享自己的喜悅。看著照片裡那洋溢著幸福的笑臉,張文瑾的嘴角勾起了一個最美的弧度,“這也是我幸福的記憶,在與患者的互動中,他們也帶給我感動,讓我的思想得到升華。”張文瑾如是說。

勤科普:探索科研不停歇

22歲,張文瑾大學一畢業就走進這個與病毒和細菌打交道的“傳染世界”。從此,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與病魔的戰斗中。為了讓患者早日康復,張文瑾努力鑽研,將自己磨礪成一把鋒利的“手術刀”,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老年病毒性肝病因患者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合並症,加之患者年老體弱,所以老年肝病的抗病毒治療,尤其是干擾素抗病毒治療風險高、問題多,有些醫務人員害怕承擔風險,診治較為棘手。張文瑾主動挑起重擔,帶領同事查閱大量資料,研究典型病例,並對數百例65歲以上老年患者的病情進行潛心研究分析。同時,她還利用業余時間參加關於老年病的培訓班,學習治療老年病的方法,保障老年患者診療安全。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無數個日夜的辛勞,張文瑾和她的同事們終於摸索出一套科學、安全有效的老年肝病抗病毒治療方案,使老年肝病患者的診治水平上了一個新台階,成功救治多例合並老年病的肝病患者。研究成果多次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醫院科技創新獎。

“病人的微笑滋潤著我們的心田,而對於我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能為病人真正解決問題,解除病痛。”為提高醫務人員的診治水平,張文瑾帶領隊伍,強化素質,不斷組織集體“充電”。並建立“學習日”制度,增強醫務人員的學習意識、進取意識和憂患意識,掌握醫學前沿知識。近年來,她帶領科室醫務人員主編或參編專著10余本,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先后兩次在全院醫生業務及英語統考中獲團體第一名﹔科室連續多年被醫院評為“先進科室”,並榮立集體三等功1次。面對這些成績和榮譽,張文瑾並沒有滿足,她說:“抗病魔之路難且長,探索的腳步永不能停止。”

泰戈爾說,愛是理解的別名﹔但丁說,愛是美德的種子。張文瑾的愛沒有說出華麗的篇章,因為她停不下腳步詠嘆,永遠在奔波,回頭也隻會說一句:病人需要我。但她的行動是跳躍著的音符,譜出了最美的愛的樂章。 

(302醫院供稿)

分享到:
(責編:黃子娟、閆嘉琪)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