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美戰略空運的“空中雙翼”

2014年08月15日08:12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美戰略空運的“空中雙翼”

  縱觀美軍歷次海外遠程作戰,后勤保障首先要解決的是距離問題,即如何克服空間障礙,及時快速地將先遣部隊和急需裝備物資空運到戰區。因此,強大的戰略空運能力,是美軍實施海外作戰、遂行戰略力量投送的重要支撐,同時也是空軍保障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美軍戰略空運力量主要包括建制內運力和民用后備航空隊運力,被形象地稱為美軍戰略空運的“空中雙翼”。

  首先,空軍建制運力。雖然戰略空運在整個戰略投送量中隻佔5%至10%的份額,但運送的卻是作戰初期所使用的兵力和裝備,對形成有利戰局態勢至關重要。作為戰略空運力量的第一大支柱,空軍建制內的運力佔美軍戰略空運總量的50%以上,是美軍實施全球機動最快速和最可靠的運輸力量。目前,美空軍建制內的運輸機,主要包括138架C-17 A“全球霸王”運輸機、126架C-5A/B“銀河式”運輸機、135架C-141和415架C-130運輸機。加油機主要包括523架KC-135、59架KC-10和1架新改裝的DC-10。這些戰略空運力量,是美軍完成“在96小時內將1個中型旅、120小時內將1個師、30天內將5個師投送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戰略目標的重要支撐。

  為保持和加強空軍建制內的運力,美空軍一方面注重對老舊運輸機、加油機進行技術升級改造,如為109架C-5飛機換裝現代化發動機、數字化航空電子設備及其他新型設備﹔為131架KC-135加油機換裝新式發動機。另一方面,加緊採購新型戰略運輸機。如,C-17A運輸機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計劃採購180架,目前仍在陸續交貨。隨著對老舊運輸機、加油機技術升級改造的完成,以及新型運輸機、加油機的列裝,未來美空軍將擁有更為強大的戰略空運裝備群。

  第二,民用后備航空隊的運力。美國民用后備航空隊是美國防部與民用航空公司根據相關法律和協議自願結成的合作實體。目前,美國大約有11家客運航空公司和16家貨運航空公司加入了民用后備航空隊,包括927架客機和貨機,需要時美軍可對上述飛機分階段征召。民用后備航空隊的飛機全部啟用時,其理論運力大約為戰略空運總量的1/3。海灣戰爭中,民用后備航空隊的飛機運輸的物資約佔空運物資總量的1/4,而運送的人員約佔空運人員總數的2/3。

  為保持和提升空軍的戰略運輸能力,調動航空公司的積極性,美軍主要採取了以下三項措施:一是對平時有商業伙伴關系的航空公司進行補貼。美政府每年約投入200億美元作為航空公司的軍事運輸補貼,得到補貼的飛機要保証隨時進入征用狀態。二是優先將平時的軍事運輸合同給予可能作為征召對象的民用航空公司。在海灣戰爭中,軍方對民航飛機的征用計劃不完善,使美國民航公司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為彌補戰時的經濟損失,美軍統籌規劃,修改民用后備航空隊計劃,增加了民用航空公司的客、貨運業務。近年來,美國防部每年都分配給民用航空公司30%的軍事空運任務,將其客運業務量從每年約3.45億美元提高到15億美元,並且每年為其提供約2.7億美元的貨運業務。此外,公共事務管理局為參加民用后備航空隊的航空公司每年提供10至12億美元的客運業務。三是戰時向被動員的航空公司支付比平時更加優惠的報酬。考慮到戰時民用航空公司執行任務的特殊性質,美軍一般都向其支付比平時更加優惠的報酬。在伊拉克戰爭中,按協議規定,民用后備航空隊每向海灣運送1名士兵,美軍方就支付800美元給相關航空公司。

  作為美空軍戰略運輸能力的重要補充,當美國國內各種后備運輸力量動員后仍不能滿足戰爭快速投送需要時,經國防部長批准,美軍運輸司令部可根據《美國飛行法》,與外國政府或供應商簽訂協議,租用外國空運力量。(周璞芬 趙 武)

分享到:
(責編:邱越、趙艷紅)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